谷雨种大田
文/今鸽
喜欢四月,喜欢四月天空的淡蓝,江水的清幽,杏花的粉嫩,柳叶的鹅黄。喜欢四月还因四月里有我喜欢的节气——谷雨。这不仅仅是因谷雨是播种的时节,还有一份深深的记忆和情怀。记得儿时,父亲教我的二十四节气歌,便是在播种时节学会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儿时的四月,常和我的玩伴漫山遍野地挖野菜。婆婆丁,苣荬菜,小根蒜都是我们的最爱。挎着柳条筐的我们,在春风里跑着跳着,马尾辫儿在脑后摇来荡去。那时,田埂上,沟渠边一片片满是的,用不着刻意寻找,我们手里的小刀子动个不停,一会儿野菜便盖住筐底儿。有时不小心碰破了手指,苣荬菜浆可是最好的“良药”,抹上一点儿,止血止疼,一会儿就没事了。临回家时,老榆树下聚齐,谁挖得多,谁的脸上自带得意的笑。
回到家里母亲把各式的野菜分开来,坐着小板凳,一点点地择。小根蒜的苗子是一撮子一撮子的,大的跟蒜头似的,母亲轻轻地抖掉沾着的泥土,掐去根须,清洗干净,剁成馅子给我们烙盒子吃。哇,回想起来,那味道足足会香透整个童年!苣荬菜则要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洗几遍就可以蘸大酱就饭吃了。略带苦涩的味道,比起现在市场上卖的蘸酱菜不知要好吃多少倍!好想念那个时候,那个年代,想念那些如今失散了几十年,远在天南地北的玩伴们。此时,我的思绪在四月里白马驹一样地奔跑,乡间田野满是我的蹄印。远方,有我眷念的土地,有我血脉相连的亲人。
四月临近中旬了,马上就谷雨了,乡下的四姐来小住几天便张罗着回去。要种地了,怕耽搁了大好时光,便不再挽留。四姐在这时,我们聊的大部分话题跟粮食和土地有关。我们聊去年的收成,聊库存的干苞米多卖了多少钱,聊今年春耕备下了多少种子化肥,聊到打垄用的旋耕机,播种用的播种机……聊到父母在世时,久远的春天,不一样的下种方式,不一样的播种方法。那时的春耕不像现在这么闲,播种机突突一响,种地三下五除二,没两天儿便完事大吉。
那会儿农人们都忙得脚打后脑勺,晚上回家“扯着猫尾巴上炕”。记得最要紧的活是刨粪送粪,春耕前,粪必须送到地里,带着板箱的大马车装着满满的农家肥,鞭子一甩,直奔村外。那会儿种地人很多,大家分工各不相同,有的刨埯、有的浇水、有的点肥、有的下种、有的培坑,为了防止水分流失,最后一道工序还得压滚子……那会儿的四月是人欢马跃闹春耕,那会儿的肥养地,人养田,粮食养人。
午间,走进阳台打开窗子,天响晴着。查阅手机上一周的天气,忽然期待谷雨前后能天降甘露来一场及时雨,广袤的田地间洒播均匀,之后开犁播种,不用放水,省时省力。回过头来,看见角落里放着四姐前几天拿来的纯绿色不上化肥的黄澄澄的小米儿、大碴子,还有晒好的一包一包的干菜,随手抓出几把茄干儿,用开水泡上,淘洗好小米,准备做午饭。茄干儿炖土豆,米饭最对口了,四月,我用它们来进补。

作者简介:
金巍,笔名今鸽。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主席,松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吉林日报》《松原日报》《诗歌周刊》《北斗诗刊》《诗东北》等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偶有获奖。代表著作:儿童诗集《今鸽之梦》《金色的童心花》,诗集《金色鸽哨》;出版二十二集儿童电视连续剧《追梦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