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园之园”圆明园》
——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宋厚健文
2022年5月6日(星期五)下午,北京下起了蒙蒙细雨,空气清新,微风拂面,草木芳香,鸟雀低回,水清岸绿,神清气爽,正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立夏时节,我专程来到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接受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感受了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
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作为历史名园,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遗址纪念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的保护和利用,圆明园正逐步建成历史园林气息浓厚、文化遗产特征鲜明的旅游胜地。

一、铭记历史——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在位于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址东侧约50米处,安置着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的雕像。
走到法国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的雕像前,南侧书形石雕上刻写着这位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如何对法国军队的罪行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愤怒声讨的文字。
他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强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就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的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天真地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一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看完这段文字,我对这位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肃然起敬!并由衷地表示感谢!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没有到过圆明园,但他借助自己对东方艺术透彻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无比华美的圆明园。文中写到:“在世界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精品,这是幻想规模巨大的典范,这座大的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作家对东方艺术,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高度评价。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偾怒之情跃然纸上。用反衬的手法写,是为了通过圆明园辉煌壮观,让读者记住圆明园的耻辱史,增强民族的使命感,激发更加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曾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博物馆。多年来一直有关于是否该恢复圆明园古建筑的争论,多数有见识之士主张不能恢复。为了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让世世代代不忘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也支持上述观点。
西洋楼位于圆明园三园中的长春园最北部,是一处欧式风格的园林。包括西式建筑、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以及园林小品等,沿着北墙呈带状分布。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贏观、大水法、观水楼、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余个景观组成,总面积约8公顷,西洋楼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二十四年前后基本建成,由供奉清廷的西洋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捷克人艾启蒙等设计和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完成。

走到西洋楼遗址,昔日富丽堂皇的海晏堂(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景观)、方外观(位于养雀笼东侧,南向两层三间西式楼)等建筑早已成了断垣残壁,除大水法等几处还矗立着一些建筑的大型物件,如拱门。立栏外,已看不到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是充满民族情怀和热血之地。曾经是著名的“万园之园”。她既是中华文明无比辉煌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纪念遗址,更是值得全人类深刻检讨和反思的文化遗存。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直至退休赋闲,50多年以来,每次走进圆明园这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我的人生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坚实的足迹,让我真正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激发了自己一腔热血抒写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壮美诗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二、圆明园正逐步建成历史园林气息浓厚、文化遗产特征鲜明的旅游胜地
走在烟雨缭绕的圆明园,感觉真的不一样,它给人以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全新感受。这里树更绿,景更幽,鸟更鸣,水更清;这里远离战争的纷扰,远离都市的喧嚣。最为难得的是:由于疫情因素,今天游人特别的稀少,我可以按照圆明园原貌图标,真正领悟和感受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魅力,痛斥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
走进福海景区,这里亦称东湖,位于圆明三园中心,是遗址公园中最大的湖。整个湖区,面积约34.4万平方米,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四周建有10多处园林景观。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灜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亭台,“望之若金堂玉所,玉楼十二”。盛时,每个端午节,都在此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景区的北面,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境仿杭州西湖十景同名景观。占地2万平方米,为南向三间三卷大殿,东、西、北三面出廊,前檐悬挂乾隆御书“平湖秋月”匾。盛时逢年过节,此处悬挂廊灯有五福骈臻灯2对、六方绢画灯4对。殿内收贮一柄棕竹边文竹股心铜轴两面黑底平湖秋月应景字画扇,一面为词臣曹文植字,一面为画师李秉德画。
藏密楼属平湖秋月景区。南向三间歇山楼,外檐悬乾隆御书“藏密楼” 玉匾。此楼乾隆初年已有,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始题匾文。乾隆诗句云:“委宛得层居,遂以藏密名。”
澡身浴德,位于福海西岸,主殿澄虚榭居南部。福海西侧水域,是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之处,届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中部临水“望灜洲”四方亭处观阅。

廊然大众,亦总称双鹤斋,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一处园中园。南北长约320米,东西宽约170米,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廊然大公初名深柳读书堂,雍正四年(1726)有增建,次年二月挂讫御书“双鹤斋”、“深柳读书堂”、“天真可佳长”、“芰荷深处”、“采芝径”、“环秀山房”匾。自乾隆九年到乾隆五十二年之间该景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乾隆五十七年又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修缮工程。景致仿无锡惠山寄畅园,叠石仿盘山静寄山庄。
澄虚榭,福海西南隅东向正殿三间,外檐悬乾隆三年(1738)御书“澄虛榭”彩漆金字匾,殿内悬匾“澡身浴德”。圆明园盛时,每于五月端午节,例在福海举办龙舟竞渡活动。每逢佳辰令节,澄虚榭前廊高悬紫檀木八角绢画宫灯两对。乾隆二十四年(澄虚榭待月作)诗句曰:“待月恒于此”。嘉庆帝在端午节时屡“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侍卫等澄虚榭观龙舟”,并有多次题咏。
站在福海南岸,岸边竖有“长镜鸣琴”一块石碑,记载着这里的历史:“建自雍王朝。主景居中部,主体建筑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高台桥亭。广育宫位于东偏位置,建在小土山上。清帝在圆明园时,每于初一、十五皆至广育宫拈香拜佛,并有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广育宫东侧有“十”字式亭,为“南亭晚钟”,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而建。
春泽斋位于展诗应律西侧,嘉庆元年(1801)建成。此处北临后湖,南俯清池,是倚春园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之一,也是倚春园早期三十景之一。
展诗应律,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已建成。正殿五间南向,周围有廊,是一座看戏殿。殿内设有宝座床,建有仙楼。殿北临湖,月台之外设有码头。这里是皇太后在倚春园看戏的主要处所。道光帝曾多次侍奉皇太后在此进膳。
涵秋馆,倚春园三十景之一。建于清嘉庆年间,殿宇两重,有四廊相连,是倚春园春(敷春堂)、夏(清夏斋)、秋(涵秋馆)、冬(生冬室)四序景物群之一。园林植被以秋景为主。
海岳开襟,位于思永斋以北湖面正中的一个圆形岛屿上,四面临水 ,周边用白石砌齐,并护以汉白玉栏杆。岛上主体建筑建在一个两层圆坛上,圆坛下层直径近80米,下层直径近70米。下层圆坛临水辟有东、西、南、北四码头。整组建筑金碧辉煌,望之若海市蜃楼。
得全阁,又名天心水面,建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位于思永斋西侧稍南的对岸。由三座坐西朝东的临水楼阁组成。
综上所述,圆明园不仅是一座金碧辉煌、气派非凡的皇家宫殿,更是拥有着无数价值连成的奇珍异宝,是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建筑的璀璨,它的毁灭无异于世界又一伟大奇葩的陨落,并且是永久的!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劫难和惨剧。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引来了民族的觉醒和进步。
圆明园的毁灭,它有力地见证了“国弱受人欺”这一简单的道理。留住这一方遗址废墟,可以促使国人反思、自审,激发国人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确实是一座理想而生动的爱国主义课堂。
多年来,圆明园公园管理处不断加强公园的绿化、美化,加大改善生态环境的力度,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游览环境,也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这里正逐步建成园林气息浓厚、文化遗产特征鲜明的旅游胜地。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525298.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