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曹定仙的故事
作者:桂家麟(实名 茆永福) 主播: 沈虹
按语:曹定仙是我的一个学生,她学成以后又回到了四川大凉山。她在学校写过她妈妈的故事,让人感到心酸。她承受了她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负。她总不想长大,可是,她周围的同学不仅“长大了”,而且多数为人母、为人父了。她发出了这样声音:“同一片天地,同一个舞台,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不同的梦想,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未来,不同的生活”。我想,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现在发的这篇是原来的旧稿。)
为什么同一个天地,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
曹定仙
我总不想长大,总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有大人的保护,可是父母老了;昔日的同伴多数已为人母,为人父了,负担起一个家。看来我不想长大,也不行了。

这次回家遇到了好多昔日的同学,从小学到高中的都有,两个小学的同学,其中一个最近就准备结婚了,她正沉浸在婚姻的幸福中;另一个是回娘家的,我们见了面。今年我们都才二十岁,可她已经是两岁孩子的妈妈了。现在的社会是自由恋爱,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恋爱。她就不是。她是被逼婚的。她从小就不幸福,父亲很早就走了。她要照顾弟弟没有读过多少书,小学也没有毕业就回家帮妈妈干活了。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在农村没有男人是很难的,没有人耕地嘛!过了几年,母亲就再嫁了。继父也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儿子,他们一起组成了家庭,家却常常不得安宁。随着岁数的增大,两兄妹都到了该张罗婚姻的时候了。双方的亲戚,父母,早就看好了他们兄妹是一对。哥哥也很愿意,可是我的同学不愿意。曾经有人上门来提亲,都被哥哥给赶走了。又过了一些时日,束缚她的婚姻,必须要解决。面对朝夕相处的哥哥,面对继父,该怎么办?17岁的她选择了远走高飞,跑到了外地打工,没过多久就嫁在了外地。直到两年后,她有了自己的小孩才回家里来看妈妈。她没有举行过婚礼,没有得到家人的祝福,更没有家人的陪伴。命运有时就是很残忍。从小受过那么多苦,难道要让她永远苦下去。今年看到她和她的丈夫还有他们的儿子,一家人很幸福的回娘家,相信她现在过得不错吧!她的哥哥直到今天都没有找到女朋友。
还有两个初中的同学,好久没有见面我们都感到很亲切。时间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器,改变的事太多了。我们在一起聊天,场面经常是寂静的,我们没有共同的话题,最多的就是怀怀旧,仅此而已。谈到我的大学生活他们很难过,自己没有机会来上,我们尽量避开这个话题,谈谈他们的生活,却让我感到无聊,因为那些都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
初中毕业后,有的读高中,有的打工,有的回家种地,没有多久他们都会选择结婚。初中好友毕业后学习了美容,现在在美容院上,还算过得可以。现在的她只有21岁,却也结婚三年,有一个可爱的两岁儿子,是一位美丽的妈妈。哎!可能是结婚太小,现在他们经常都吵架,她想离婚,可是不知道孩子该怎么办。每天他要上班,孩子从来都有婆婆带。不知道孩子将来在一定的心理上会不会有所缺失?每天下班她都不想回家,都会在外面和朋友喝酒打发时间,就像单身一样。我们都还是孩子,我们还没有能力去承担一个家的责任啊。
还有一个同学,以前是我表妹,也是我的同学。就在我家附近。现在却是我的堂嫂。初中毕业他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上高中之后,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了,一年后退学了。回家后就在村小学当代课老师,没有多久就和我堂哥混在一起了。父母怎么都接受不了,先后想把她送在外面去深造,结果都失败了。她和堂哥私奔了几次,父母没有办法最后同意了他们结婚。现在只有19岁,却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了,早早成为一个少妇。做我们那里的农民,会让一个人变得麻木,会让一个人失去斗志;今天的她再也找不到19岁女孩的热情了,更多的是中年妇女般的稳重。
初中有几个还有联系的同学,他们都还过得不错,有的在外面通过打工挣钱后,学到了一些谋生的手艺。有的通过打工挣来的钱开了小店当了老板。
高中毕业后,一部分打工去了。大都数还是选择了读大学,当然有的是本科,有的是专科。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希望我们都可以实现,我们各自选的专业也不同,有学医的,学教师的,学管理的,学旅游的,学服务的,学制造的。以后我们再聚之时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
同一片天地,同一个舞台,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不同的梦想,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未来,不同的生活。
作者简介:
茆永福1948年生于上海。1964年支边来到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当过农工、团演出队编剧、中学教师等;1978考入新疆大学,毕业后留校;1987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课程;1991年7月回到新疆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从事民族宗教及宏观政策研究,离岗前任副巡视员;2001年9月离岗后先后于温州大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任专聘教授,2015年被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现担任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