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兴
节,本是指树木、竹子的结节。也就是树干、竹子上突起成疙瘩状的部位。就竹子来说,从外表看,节是竹子身上突起的一圈。若从竹子内部看,节则是两节竹节之间阻隔的部分,是一堵墙,或曰一道门。若将阻隔部分捅开,两节竹节就相通了,也就可以从这一节竹节顺利过到下一节竹节了。这就是我所理解“过节”一词的来由。
树木、竹子的身上所以会长出结节,其实是竹木两次快速生长期之间的停滞期形成的。比如竹子,就是一节一节往上长。一节长成之后,与下一节长成之前的衔接部分,就是竹节。而树木的新枝与老枝之间,也容易形成结节。正因为节是生长停滞形成的,所以节里边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竹木的新芽、枝杈往往就从结节处生发。
原本,人们的日子是无头无尾、混沌一体的。后来人们用节,将日子分成一个个的段落,日子才有了节奏。过一个节,实现一个小目标,人就少了无望感,多了成就感。同时,节也是人的休息期、休整期,像竹木的生长过程一样,是一个短暂的停滞期。过节,也就是给日子打一个结,所以,过节其实也是过“结”。 打一个结,是为了承上启下。所以节,既是上一段日子的结束,也是下一段日子的开始。以节为起点,人们又生发出新的希望,制订出新的计划,开始下一节的新的日子。人们的日子就是这样,由一个个的节分割开来,也由一个个的节连接起来。
节,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十分重视过节。不同的节,有不同的讲究;不同的节,有不同的仪式。许许多多个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汇成了灿烂的文化。过去的人们,更多地将过节与亲情、伦理相联系;今天的人们,更多地将过节与休闲、旅游相联系。时代在发展变化,过节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节都是我们生命的支撑和社会的庆典。
“娃娃爱过年,老汉怕花钱”。“人家的姑娘有花戴,爹爹没钱不能买”。不同的人对于过节的心态有时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或对不同的节日,心态也是不一样的。其实过节,也不必过于拘宜形式。时间之节,实际就是我们的心结。心结打开了,节也就过去了。节过去了,旧日子就结束了,新日子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