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二三事
文/邢波

我是1969年2月下放華容勝豐茶場的。後來,因我身體有病需治療休養,所以,當年七月份我就返城了,知青生活僅僅三個多月。但是,時間雖短,記憶猶深,有幾件秩事讓我終生難以忘懷。

第一件事:我大年三十那天冒着大風大雪趕往勝豐公社,正走到茅家巷子口上(公社邊),恰好與當時華容縣的代理縣長曹文斌和勝豐公社的蔡書記迎面碰上。曹縣長與我爸爸(當時是主管農業的第一副縣長)同在華容縣人委會縣長樓二樓同住是鄰居,雖然平時很少搭理我,可是這次在大風大雪之中看到我當時的狼狽樣子,可能是他於心不忍,用手拍了拍蔡書記,然後,就扭頭走開了幾步,站在一邊不啃聲了。

蔡書記跟我爸爸是老朋友,這時,他走過來也拍了拍我的肩膀,對我說:金福呀!沒有辦法,明天大年初一,我們公社毛澤東文藝宣傳隊要在公社大禮堂舉行演出,社員們都等著看戲呢,只能叫你今天必須趕到公社茶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你既然趕到了,還有兩三裏路,你快點去茶埸報到,早點安頓下來。蔡書記說完之後,對我一揮手,說:天快黑了,你趕緊走吧!我感覺,曹縣長和蔡書記都好像心裏有點酸酸的。我自己還好,我對蔡書記回了一句:我走了。挑著擔子急急匆匆趕去勝豐茶場了。這就是我下放農村的第一天,一個風雪天,我至今記憶猶新,終生難忘。

第二件事:有一天茶場領導突然通知我們知青去黃湖大隊搶險,說是倒垸了,火急火急。我們是星夜啟程趕去搶險,在田埂上挑着泥巴揮汗如雨忙不停,確實累人。休息之際,大家都把箢箕扁擔往田埂上一放,歇會兒,緩口氣,小憩。

這時,我突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怪狀況,年老的農民伯伯,年輕的農民兄弟,吸煙的人有的掏出煙絲卷喇叭筒,有的從口袋裏掏出八分錢一盒的《經濟》牌香煙,之後,誰都不動了。當時,我感覺很奇怪,我身旁的同學用手碰了我一下,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吸煙的人們都眼睜睜看看哪一位先掏火柴點煙,然後,一個一個說:勞駕,借個火,借個火。這一下,我才明白一個道理:什麽叫《小農意識》?好象就是這個意思。這一次讓我向農民學會了《勤儉節約》的美德。

第三件事:勝豐公社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隊員之中,有我們五位茶場的男知青,有四位從長沙下放到龍秀大隊的女知青,經常在一起排練、演出,日長天久,越混越熟,於是乎,五位俊男與四位美女成了好朋友。於是乎,四位美女常常來茶場與五位俊男一起歡聚,歡歌勁舞,不亦樂乎!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乎,受四位美女的邀請,五位俊男興高採烈地應約奔赴龍秀大隊,萬不料,在半路上被四位美女急急趕來攔住了,四位美女氣喘噓噓地說道:你們趕緊回茶場去吧!龍秀大隊的人認為我們下放到龍秀大隊的女知青,鐵定就是龍秀大隊的人了,只能嫁給龍秀大隊的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你們趕緊走吧,龍秀大隊的人正往這裏趕哩,還不快溜,找打呀!五位俊男一聽就開吼:這叫什麽話?不可理喻呀!吼歸吼,吼完之後,突然醒過來了,《好漢不吃眼虧》,《三十六計,走為上》,不得不溜。溜回茶場之後,總覺得心裏窩襄,說這叫什麽事兒呀?後來,我突然明白了:好象與《借個火》吸煙是同一個道理《農民意識》。

我下放5个月,我覺得從農民身上實實在在地體會到《農民意識》,也不虧我作為《知青生活》的一点收獲吧?

作者简介:邢波、男、大專中文專業、中共黨員,1969年12月參加工作,任華容縣文藝工作隊樂隊隊長。1975年7月調嶽陽地區工程公司任政治處宣傳幹事。1979年7月至1980年7月赴湖南省省委黨校學習馬列主義理論。1983年7月調嶽陽市郵市郵電局歷任紀檢幹事、工會副主席,直至2009年8月退休。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