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香椿芽
作者/李庆年
清明前夕,接连几场绵绵春雨,滋润着崂山大地,唤醒了沉睡了一冬的树木。门前的两棵香椿树悄悄地启开封闭了一冬的枝头,绽露出了毛茸茸的嫩芽。椿芽儿沐浴着春风春雨和春天的阳光,很快窜出了长长的紫红色的叶片,猛一望去,枝梢上好像笼罩着一团淡淡的紫烟。娇嫩的叶片悄悄地往下弯着,羞羞答答,好像少女额前的刘海儿,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伸手摘下一片椿叶儿,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淡淡的清香略略带着一丝儿苦涩,令人回味无穷。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年代,置身于温暖的母情抚爱之中,泪水悄然涌上眼角。

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给沂蒙山区造成歉收。由于生活困难,家里实在拿不出买书钱,我只好停学到生产队劳动。年仅40出头的母亲,为了上下五代十口人的生活,日夜操劳,加之营养不良,浑身浮肿,脸如瓷雕,透亮吓人,指头轻轻一按,就深深地凹下去,好长时间恢复不过来。母亲两眼肿得睁不开,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摸索着忙乎家务。医生说,只要改善一下营养状况,就会很快恢复的,庄户人哪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善营养呢?

这时,正好院子里的几棵香椿树长出了鲜嫩的头茬嫩芽儿,姐弟几个爬梯上树,忙乎了半天,掐了满满一小提篮。父亲拿到城里去卖,指望卖点钱,买回点有营养的东西来。头茬香椿芽儿实在不压秤,看起来掐得很多,可是一称只有二三斤,卖了不到两块钱。父亲把这些钱紧紧地攥在手里,攥得皱皱巴巴的拿回来,一分也没舍得花。我们都盼着给母亲买点儿好吃的,好早日恢复健康,可是父亲为什么一点儿也不买呢?

夜深了,我睡在炕角,朦胧中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叭哒、叭哒”地抽着旱烟,母亲低声劝慰着,“我这病拖几天不要紧,孩子上学的事儿可是拖不得呀!”唉,原来母亲和父亲早就把香椿芽儿换钱的用途打算过了。听到这些,我一声没吭,热泪顺着眼角潸然而下。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打心眼儿里也感谢香椿芽儿给我带来读书的欢乐。

重新回到学校,我捧着母亲从嘴里抠出来的钱而换回的课本,格外用心,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日照第九中学。学校离家远,住校吃煎饼。为了节省开支,每个星期日都从家里带咸菜。春天,母亲精心把香椿芽儿切成细细的碎末,放在坛子里腌好,每个星期特意给我装上一玻璃瓶。有人说,天天吃干巴煎饼就咸菜,常吃得嘴里脱皮生疮。可我却吃得香喷喷的,越嚼越香,因为这里面融入了伟大的慈母之爱,融入了母亲的哺儿深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当兵来到了胶东半岛。父母每次到部队探望,总是忘不了给我带一瓶腌香椿芽儿。从部队驻地到日照老家400多里路,父母年迈体弱,携带不便。有一次,母亲来队,我劝她不要再往部队捎了,免得受累。母亲沉默了一会,两眼看着我,缓缓地说道:“你当兵在外,我不指望你当什么官儿给家门增光,只要你常嚼嚼香椿芽儿,记着你是沂蒙老区的孩子,尽忠保国就行了。”听着母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我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心意。我把香椿芽拿到饭堂里,和战友们一起分享这伟大的母爱。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传说中大地的儿子大力神安泰。安泰每逢作战时,总要往大地母亲身上靠一靠,从中吸取无穷的力量。当然,那只是神话传说而已。可是,我每次吃着香椿芽,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故乡的父老乡亲,顿时浑身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正是凭着这股劲头,我兢兢业业,分管的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立功受奖,得到上级表彰。母爱,历来是孩子无穷的力量源泉啊!

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建起了塑料大棚,香椿树也搬进了温室。隆冬腊月,寒风飞雪,滴水成冰,街头上时常可以买到鲜嫩的椿芽儿。一束束香椿芽儿都沾着水珠,水灵灵的,娇嫩欲滴,格外诱人。但是不管怎么吃,却也品不出当年母亲做的腌香椿那个味儿来。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缺少春季艳阳照晒的缘故。

清明时节,香椿萌芽,飘散出阵阵香气,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清新,增添了许多情趣。此时此刻,我又想起母亲给我做的香椿芽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我从门口的香椿树上精心挑选出几棵细嫩的椿芽儿,从崂山带回故乡,恭恭敬敬地献到母亲墓前。

和煦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照得身上暖洋洋的,我心里却感到沉甸甸的。我虔诚地跪在母亲墓前,注视着母亲生前所喜爱的椿芽儿,默默地念道:“娘,你放心吧,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香椿芽儿的……”

【题解】
这是我20多年前在崂山驻军服役时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而今渐近古稀,尤其怀念母亲。母亲节到来,重将此文与各位分享,感恩父母。
作者简介
李庆年,1952年春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务过农,教过书,当过兵,从过政,喜诗书,好文章,出版过散文集《金戈铁马梨花雪》《点亮心烛》、诗词集《戎马行》《诗芒鞋踏歌》《诗意岁月》、童话故事集等十三种,主编《闪光的路标》《青岛慈善》《青岛养老服务》(会刊)等,作品多次获奖。退休后,曾兼任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

主播简介
张文玲(天空)河北石家庄人,休闲时喜欢诵读。希望用自己最本真的声音,最朴实的情感,诠释作品丰富的内涵,给朋友带来真与美的感受,现为新山东文学社副社长,朗诵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