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悦美·书香政协”佳作推送04
再读《生命的光辉》
萧军
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生命的光辉》在《知青岁月·情系洛南》(政协洛南县文史委主编的《洛南文史》第27辑)发表后,知名文学期刊《今古传奇》《章回小说》采取连载方式分别予以转载,之后,各大网络平台转载,在转载至第5章时点击量突破30万人(次),这是《洛南文史》办刊至第27辑之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二十六期连载的《生命的光辉》已由都市头条《四月芳菲》全文刊发。作为较早阅读、访谈、推送连载者,我非常愿意说说自己先睹为快的感受,不仅包括零散的感受,也想整体谈谈我对《生命的光辉》的解读。

人物活在社会环境。《生命的光辉》再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主人公黎胜男作为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因文学“误入歧途”,也因文学“步入正道”。她所生长的小山村好像是成长、成才、成功的“绊脚石”,但恰恰也是她文学、艺术、文化的“加油站”。那充满着真善美的小山村,是主人公生活的源泉,创作的源泉,成功的源泉。

事业成于艰难困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看的看,干的干,看的给干的提意见”“啥戏都会看,一唱就犯难”的人多了去了。这类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不在乎他们的感受,不一定正确;太在乎他们的感受,也未必完全对。《生命的光辉》主人公黎胜男始终牢牢把握着命运小舟的桨舵,在湍急的时代河流中摸爬滚打,始终掌控着自己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她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想要干啥。这样清醒的克制力和理智的判断力,让她不会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不会在苦难的折磨中消沉意志。当你读完连载,就会发现命运垂青勤奋者,幸运偏爱有志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主人公所经历的爱情、生活、工作、事业多重磨难,恰恰在水与火的交织中挣扎、彷徨、奋起,折射出一代人的苦难史、奋斗史、成功史,所以才引发了这么多的赞赏、共鸣、评论与期待。《生命的光辉》分26期在《都市头条》连载,创下点赞337、留言331、阅读1022371人(次)的新纪录,不能不说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语言是来自千锤百炼。《生命的光辉》之所以可读、耐读,人人“悦”读,主要是因为主要作者李秀珍女士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后来担任科级领导干部,也始终没有放弃创作。通读《生命的光辉》及其他乡土文学作品,我感觉她的文字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表达完整细腻。尤其是在对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外貌的刻画上下足了“素描功夫”,与当今一些人泛泛而谈、不敢刻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有强烈的画面感。大概是长期从事剧本创作的缘故,《生命的光辉》语言具有明显的“镜头感”,为改编成文学剧本提供了极大方便。这也许是作者长期创作的自然流露,并非刻意为之。记得和她交谈时,她说自己在创作文字之前其实是以舞台剧的感觉,对布景、提示和台词都有了然于胸的准备。三是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生命的光辉》中有许多充满着洛南地域特色的方言土语。其实,即便是不用注释,广大读者也可以用“承上启下”的方式毫无障碍地理解,但是一贯严谨的李秀珍还是对这些洛南方言进行了必要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加顺畅地理解和欣赏。

创新还在进行,精彩值得期待。作为纸刊《章回小说》公开发表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闪光的亮点。可惜我作为一个非专业文学批评的人士,眼拙心愚,或者看不出来,或者说不清楚,只能抛砖引玉,开个积极阅读、踊跃评论的头。

最后,真诚感谢政协洛南县文史委《洛南文史》编辑部慧眼识珠,让《生命的光辉》首次面世,为以后的精彩铺下万丈高楼的第一块砖。衷心祝愿李秀珍女士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带给我们更多想象之外又意料之中的精彩作品。(2022年5月5日,于云蒙山)



【作者简介】县政协文史专员、县作家协会会员,麻坪中学教师。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