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不可忘却的那次会议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
今年的五月,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纪念日。
历史上的1942年5月2日——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文艺座谈会。100余名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出席。毛泽东主席出席座谈会并两次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和促进文艺繁荣的双百方针,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吟诗以纪念。
五月的陕北云淡天蓝
五月的延安草青花妍
五月的延河流水潺潺
五月的杨家岭星光灿烂
八十年前的那个五月
似乎并不遥远
杨家岭沟口的那座小礼堂
彷佛就在眼前

一百多位从战火中走来的文化人
诗人、作家、音乐美术、戏曲演员
从不同地方汇集在延河畔
周扬、艾青、公木、丁玲、肖军、于蓝、草明、何其芳、严文井、李伯钊、林默涵.....
文坛才子才女,个个光环耀眼
满怀着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
以笔墨和歌声作为武器助力抗战
当然
也有小资情调泛滥和不同的立场观点
有人说文艺是战斗的号角
有人说艺术是生活的消遣
有人主张歌颂光明
有人主张暴露阴暗......

文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如一张严肃而复杂的政治考卷
靠什么统一文化人的思想
什么是权威又科学的标准答案
从杨家岭土窑洞走来的人民领袖毛泽东
以朋友的身份同艺术家们倾心交谈
“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
为工农兵服务是文艺的根本路线
还有立场、态度、普及与提高、歌颂与暴露、双百方针等方方面面......
他用马克思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
一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

谆谆的教诲
真善美的理念
犹如一股涌流的清泉
滋润着文艺青年们干旱望雨的心田
好似一盏闪烁的航标
引导着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前进的航船
更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
引导着各路文艺大军
走向工矿、深入田间、奔赴前线
催生了一大批适合人民大众口味的优秀作品
就像黄土高坡上哪盛开的山丹丹


八十年过去了
历史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
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但是,不要忘记
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褴褛艰难
不要忘记
红色文化的活水源头圣地延安
文艺座谈会精神光芒永辉
毛主席的声音犹在耳畔
新时代的文化人啊
要经得起各种风云变幻的考验
听党指挥
服从人民召唤
坚定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勇挑“文化强国”的重担
向前,向前,向前
听众朋友,
八十年前杨家岭, 火红五月荡新风。
文化精英聚一堂 , 领袖讲话敲响钟。
正本清源涤浮尘 , 文艺服务工农兵。
岁月远去时代变 , 初心勿忘延河情。

作者简介:纪方,实名张继芳,资深媒体传播人和红色文化研究工作者,25年军旅生涯,18年政府公务员阅历。喜好文学,有数百万字文稿见诸于报刊及融媒体,退休后曾受聘为《学习强国延安红云》平台特邀编审。
朗诵者简介:李莉,网名:茉莉芬芳,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 ,声动淮安阅读会总艺术顾问;资深播音、主持、编辑、记者,在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工作四十一年,任新闻部副主任,负责主持人节目的编导策划,职称主任编辑。新闻、主持类专题节目,荣获中国记协颁发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淮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作品多次荣获中央、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党百年大庆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