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节
长安 武 稳 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 都来自母亲。
一一 高 尔 基
光阴蹉跎,日月倥偬,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女娲造人 阴阳相辅。天为乾属阳,地为坤属阴,父精母血、组成人身,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每个家庭:男的是顶梁柱,女的是幸福田。互相辅佐、缺一不可。女的为每一个家庭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地为一家大小辛勤操劳,在每一个家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凭心而论 实在功不可没!
母亲节 · 最早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都要向神话中的众神之母 ‘赫拉’ 致敬。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决议: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 “母亲节”,康乃馨被选为敬献母亲的鲜花。从此以后,母亲节就在全球流传开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有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历来都大力提倡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后辈人(不论儿女孙等)也一定要常存感恩之心,感念长辈人为了养儿育女 含辛茹苦,几十年艰辛生活的不易啊!也应该和颜悦色地孝顺老人们,并有实际行动 而不是光耍嘴。要知道: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人如同太阳,有旭日东升,有如日中天,也必有夕阳暮景。
大家也都能看到,这些年随着国家的大好形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吃穿不愁,今非昔比。但是,把我们老祖先的多少优良传统丢掉了。由于西方思潮的侵蚀,崇拜金钱享乐,轻视文化道德,(尤其有的年轻人)崇洋迷外。造假成风,有的人为了挣钱,都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底线。
其实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先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后辈人作出了表率、堪称楷模。值此母亲节即临之际,抚今追昔,令我不由得就想起了我国广为流传的古代 ‘四大贤母’。
1、孟母 · 战国时孟轲之母仉氏,子幼丧父,志不改嫁,住在墓地 祭夫教子。小孟子不懂事、就学着出殡的人又哭又拜。孟母一看环境对娃的坏影响,就毅然搬到一个集市旁,小孟子也就又学着吆喝叫卖做生意。孟母一看还是不行,就又搬到一个学校旁,小孟子就学着 ‘子乎者也’ 背起书来。孟母一看大喜,此地才是好住地呀。这就是 “孟母三迁” 的故事,孟子后来 终成大器、千古鸿儒。
2、陶母 · 东晋名将陶侃之母湛氏,有一次,陶侃来了一位名叫范逵的朋友。由于家太贫穷 无力待客,陶母就偷着剪掉自已的长发 换了钱,买酒菜待客。(宁愿默默牺牲小我、也要为儿撑个体面)这就是 “截发宴宾” 的故事。范逵知晓后 极为感动,他以后对陶侃大力帮助。
3、欧母 · 北宋欧阳修之母,丧夫家贫,立志要教儿子成材。无钱买笔墨,就折来荻杆让儿子在沙盘上练字。这就是 “画荻教子” 的故事。经过呕心沥血 刻苦努力,最后欧阳修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4、岳母 · 宋朝名将岳飞之母姚氏,因遭大水灾 由河南漂流到河北,夫丧水中。她于贫困逆境之中 抚养幼子,教书习字。时值金国大举犯宋,烧杀抢掠。岳母用绣花针在岳飞脊背刺下了 “精忠报国” 四个字,鼓励他从戎报国。这就是 “岳母刺字” 的故事。岳飞不负母命,英勇抗金,堪为中流砥柱,保卫了南宋半壁江山。
说到以上几位贤母典范的动人事迹,不由得令人敬佩万分!当然 我们平凡百姓 谁也不可能达到她们的崇高境界,但完全可以学习她们这种精神。话说到此,我猛想起我前几年所写的《重教歌》里,就提到了孟母和岳母。干脆 借此机会,把它也就附在下边,以博大家一笑吧。
重 教 歌
1
孟 母 三 迁 第 一 个,
岳 母 刺 字 树 楷 模。
望 子 成 龙 人 人 盼,
莫 使 韶 华 付 蹉 跎。
2
娇 惯 溺 爱 误 后 辈,
不 学 无 术 混 吃 喝。
养 儿 少 教 娘 有 错,
责 任 担 当 不 应 惰。
3
哺 育 幼 苗 望 栋 梁,
知 书 达 礼 学 渊 博。
挫 折 历 练 人 生 路,
树 长 斜 叉 狠 心 栝。
4
少 年 强 则 祖 国 强,
长 江 后 浪 推 前 波。
奉 劝 少 数 糊 涂 人,
听 我 一 曲 重 教 歌。
作于2018、5、30
2020、5、9、下午匆匆发稿
作者简历: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