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1849年12月22日,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一队士兵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就在士兵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一个军官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宣读了沙皇的免死令。陀思妥耶夫斯基捡回了一条命。死刑虽被免除,但他并未获得自由,而是改为流放西伯利亚。十年的流放生活结束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了自由,但他又被疾病和贫穷所累:长期苦难的生活,摧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康,使他处于癫痫、肺气肿和结核病的折磨之中。1864年4月,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三个月之后,他的哥哥又病故,留下了一些债务和多口之家。可贵的是,即使是在贫病交加的悲惨境遇中,他也没有放弃对灵魂的拷问,他在逆境中奋力突围,用苦难书写出了生命的辉煌,为世界文学留下了《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皇皇巨著。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苦难是成功的种子。人的一生,难免经受种种苦难。每经历一次苦难,就收获一粒成功的种子。苦难里有成功的胚芽,苦难孕育着成功。“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成功,从来就与苦难相随相伴。苦难可遇不可求。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来之不易,不应被白白付诸流水。
苦难只是成功的种子。同样经历苦难,有的人被磨砺得更加坚韧,迈向成功的步伐更加坚定;有的人却被消磨了斗志,只贪图眼前的舒适与安逸,甚至止步不前。——前者的种子正在发芽,后者的种子还在休眠。种子要发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不行。能够促使苦难这粒种子发芽的条件,其实就是不懈的勤奋与努力。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世上也没有不经努力就能取得的成功。
拥有一粒优秀的种子,并不等于拥有一棵健壮的苗木,也不等于拥有一堆丰硕的果实。但是拥有一粒优秀的种子,却应当拥有一棵健壮的苗木和一堆丰硕的果实。——如果你有一粒苦难的种子,不要辜负它,精心培植吧。
保持成长
一个朋友,起初在政府机关作公务员。他才华出众,勤奋刻苦,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正当干得春风得意时,他却突然作出惊人之举——辞职下海。经过几年的打拼,呛了不少水,逐渐熟悉了水性,在商海中也干得风生水起。正当这时,他再一次出人意料——决定弃商从文,呆在家里写起了文章。朋友说:“我不能让生命停滞,我要让自己保持成长。”
一只蝉,每蜕一次皮,就会长大一点,长壮一点。如果不蜕皮,它就会被限制生长,也许永远长不大,也许被困扼而死。当然,蜕皮的过程是艰难的,撕心裂肺的疼痛,漫长的等待与煎熬﹍﹍而且,新长出的皮十分稚嫩,极易受伤。但是,蝉必须蜕掉旧皮。因为这样,它才能长出新皮,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蝉。
生活中,有的人一旦功成名就,便会止步不前,坐吃老本。这样的生活虽则安逸,却未将生命发挥到极致。而且,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可能潜藏危机。以动制动,以变应变,才是人生的上策。
生命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突破禁锢自己的甲胄,才能使自己始终生机勃发,保持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