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爱戏者集聚沟北村
文/高克勤


韩城沟北村,是一个文明历史悠久的古村。曾建有戏楼五座,从有史记录的上千年前至今,演戏,看戏曾未在这里停歇,经常有一群爱戏者集聚沟北村。
戏曲,是传承历史,伸张正义,教育人走正道,了解世间苍桑,酸甜苦辣,应对办法的好教材。是为人抒发,宣泄,调理情志,平衡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达到气血调和,精神有所寄托,闲中取乐,它是养生延寿的好方法。
戏,从古代宫廷的祭祀,趣乐,后配以乐器击打演化而来。


它可分为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唱念做打,千金话白,四两唱。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汉良的(汉宫秋),明清高明的(瑟琶记),明中叶汤显祖的(牡丹亭)。十六世纪昆腔的(十五贯),(占花魁)。明后期折子戏(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拜月亭记)中的踏伞,拜月。(玉簪记)中的琴挑,追舟。明末清初多是赞美英雄的(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清嘉庆时魏良辅改革创立的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字清板正腔纯的水磨调〈浣纱记),当时成为全国性剧种。近代,有鲁迅名著(祥林嫂)。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有(将相和),(白蛇传),(海瑞罢官),〈白毛女),(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评剧有(秦香莲),(刘巧儿)。越剧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沪剧有(芦荡火种),豫剧有(朝阳沟)。

秦腔,又称乱弹,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流行于陕西和甘肃一带,它体现出秦人率直的性格,絲毫也不掩饰,感情饱满,直截了当的倾吐出心中的仇与恨,喜与乐,我们喜欢秦腔,茶余饭后能听一段秦腔,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舒服。秦腔戏名很多,内边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至深。有名的(白蛇传),讲述的是白素贞和许仙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秦腔(窦娥冤),是含冤昭雪最牵动人心的故事。感动天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大旱三年,盼来窦娥父亲做官归来,处决了张驴儿等人,为窦娥伸了冤。秦腔(夺锦搂)中,渔翁之二女琼英,瑶英婚事遇讼,江夏县令徐翰珊巧设计谋,借科考在夺锦楼前为二女择婚。幸喜梅柳二位应试皆中,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秦腔(赵氏孤儿)和(三滴血)都与韩城历史有关,让人感到亲切。尤其那句:祖藉陕西韓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成了宣传韩城的一张名片。

沟北村的演戏,看戏,早已成为风气,代代都出名角,生旦净丑全有。曾经祖庙后边那对台戏,要唱三天三夜,热闹非凡,各种做生意的都有,四流八村前来看戏者,摩肩接踵。高氏祖莹,关帝庙,南郭洞子上,那戏演得也很出名。具(千年沟北村)记载,老一辈演员须生有高迎春,曾唱红整个韩塬。还有高升斋,老生有高风歧,老旦有王旺生,正旦有高抗锁,高启明,花旦有高赛福,高树森,丑角有高德印,高殿选,花脸有高志合,成俊亭。弦琴有高秀山,高启荣,司鼓有高悦亭,经常能唱的剧目有:(辕门斩子),(芦花),(二进宫),(斩黄袍),〈铡美案),(八件衣),(采桑),(杀狗),(三娘教子),(古城会),(斩秦英),(渭水河),(回荆州),(三上轿)等。

解放后,沟北村的年青一代名角迅速成长起来,高新章,高仲仁,高仰武,高海长,高金铃,高青梅,高福海,王彦斌,田彩霞等人。曾演过(平原枪声),(血泪仇),(三世仇),(梁秋燕)等。
2006年,由高庆林,高福海等人创建的沟北自乐班,吸收了好多新老秦腔戏剧爱好者,队伍更加庞大,表演形式更加多样。每逢春节,三八,五一,七一,八一,重阳,国庆,沟北村自乐班就组织锣鼓,戏曲,舞蹈,快板,相声,小品等,搞得热火朝天,引得附近厂矿,企业,各村村民前来观看,享受快乐。

沟北村的老领导高福海同志,虽然己经七十有六,比我还大一岁,但雄心不减当年,义务担当这自乐班领导,把附近各村,厂矿,热爱戏曲或有音乐特长的乐师们,组织起来,每逢节日,每逢星期天,集聚于沟北村文化大院戏台,演唱新老戏曲,给这个村子及附近增添了一个亮点,增添了许多色彩,给群众带来欢乐和精神上的享受。

看,这位用手机录视频的,就是自乐班子领导高福海,这位打扳的师傅,就是一组那位把老毌亲侍奉到九十多岁的孝子,企业家高振学。那位就是韩城名剧作家王彦斌,这位敲小锣的就是沟北村那位德性最厚,把自己瘫痪老婆伺候三十七年,己近八十岁的田自祥,那位打挷子的是一组煤矿退休工人。那两位敲大锣和拉板胡的是高玉瑞,高玉林兄弟俩,先退伍军人,事事都走在前边,把即将九十岁的老父亲侍奉得无微不至。西边那位有名的板胡师傅,听说是赵村的,那两位拉二胡和大胡琴的都是寺庄的。那位演唱嗓音最宏亮的男性老年,听说是昝村的。那两位唱得不错的老年妇女,听说是寺庄和黄河边那什么村子的。那几位演唱的中年妇女,都是马沟渠煤矿的职工家属。这位老太太是孙连节大嫂,八十六岁,这一位是田彩霞,七十六岁,沟北戏的老演员,她带来的那一位七十多岁,今天一开口让人佩服的同秋各,那位是孙彩霞,这位叫牛彩霞,开着服装店。还有那位是高三泉老师的老婆。这个是从父辈就爱唱戏的侄媳岁赖,那位是扬爱绒,她俩都是煤矿试压车间的技师。这位叫刘四姐,务花椒能手,北海楼西餐厅的高级厨师。

沟北村的妇女们都是多才多艺,都是戏迷,要不是地里忙或正管着孙子,今天能上台演唱的可能有几百人。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