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英才(美国)
1. 等你,在桥上
等你,在桥上
在玉兰掩映的拱桥上
你走过我身边
深情一望
从此,那眼神就让我迷惘
等你,在桥上
在荷花满塘的拱桥上
你走过我身边
嫣然一笑
从此,那笑就占满我心房
等你,在桥上
在百合遍岸的拱桥上
你走过我身边
滑落了披肩
从此,我就仔细把它珍藏
等你,在桥上
在放眼杜鹃的拱桥上
你走过我身边
我递过披肩
这一次,你停住了脚
你问我为何一直走上这座桥
我说等你
我问你为何一直来到这座桥
你说等我
人生这座桥
它的名字叫缘份桥
真诚与忠贞的脚步
定会走出一串爱的等号
2. 瓷土之涅槃
千年的穿行
从封密的黑暗到光明
万般的锤捏
从散乱的颗粒到胎状
风反复熏染
仍注入不了生命
着装后封入黑窑
经过火的锻炼,煎熬,涅槃
重见光明时 终于神采奕奕
3. 生死接力
薄如绢纸的双翼
遥如星际的迁徙
似雪片漫天飞舞……
追逐,缠绵,彩翼相拥
为爱精疲力竭后
雄伴悄然离世
起舞,搜寻,伏身乳草
产尽所有卵子后
雌伴悄然离尘
生命的种子
让生命延续
成长,狂噬,破蛹
继续它们的征程
一对对舍生于爱的抉择
一代代生与死的接力
斑蝶终于飞到了目的地
而等在那里的 ——
是另一场可歌可泣的雄壮远徙
4. 交响曲
起风了
由远而近
夹着雨
闪电
还有雷鸣
命运
踏着沉稳的脚步
在上山的小路上
一步步顽强地踽行
躲过了滑坡
泥石流
还有洪流
前方是荆棘
踏过去
踏过去
......
风雨渐息
山顶上阳光明媚
眼前
万里云涛
脚下
整个大地
我随人群走出音乐厅
走回人生的交响曲里
5. 等待
天边斜着弯月
山村暮色迷蒙
瓦乌层叠,炊烟疏懒
向着落辉的柴扉半掩
僻静的小路响起脚步
篱后的容颜频频窥探
那并不是久违的归人
是又一个北漂离家人
跫音渐绝
青石桥下
溪水依旧像年华那样流散
6. 爬山草
两老人
坐院里论禅
一位持“不执”为禅道
一位持“不执则无事可成”
他俩为此每遇必争
从春到夏
却未注意到
墙角下一根爬山草
已漫芜整个院落
凡遇障碍
它都悄无声息地
绕道而过
复而盖之
把整个院子笼罩
7. 美丽的仙女,你去了哪里
小时候
我喜欢仰望天空
在云彩里
可以看到白兔、山羊、猴子
还可以看到美丽的仙女
甚至云后她的天宫
不知什么时候起
我很少再抬头瞭望
即使匆忙看一眼
也只注意是否有乌云
再也看不到仙女
美丽的仙女
你去了哪里?

8.打水漂
湖塘
倒映着现实世界
岸旁
两少女
讲述自己的情史
活泼的花信女
一杨手
一枚石子
灵巧地
在塘面点开四,五个圈
各自荡开,交错
挤碎了一塘湖水
文气的花季女
抬起手
一枚石子
径直地
奔入湖中央
湖面泛起一个圈
石子安然躺在湖底
涟漪一直荡至四岸
倒影里
早霞燃红
一片天空
9. 荷花
昨夜
月光下
薰风中
你晃着婀娜的身姿
幻想与心上人同舞
一梦醒来
你依旧孑然一身
在那里
低着头
苦苦等待
默默思念
你纯洁,高贵,惊艳
出污泥而不染
你
不屑与浪荡浮萍为伍
不屑与惹花蜻蜓为伴
在那里
低着头
苦苦等待
默默思念
你等啊等
直到藕身洞孔熬满
你望啊望
直到蓬身满眼望穿
你的白马王子仍旧没有来
你依然一往情深
在那里
低着头
苦苦等待
默默思念
哪怕多事者给你一刀
你也定然藕断丝连
徐英才诗
文:诗评家:秀实
诗歌作为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其究极非止于以文字抒情。那只是诗的外衣。外衣可以朴素也可以华丽。然关键在衣冠底下的〝肉身〞。我们撥开徐英才日常亲切舒服的外衣,便窥探到诗人有溫度的身体。〈等你,在桥上〉让我同时想及卞之琳的〈断章〉与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如果把这三首诗比较分析,將会是一篇极有意思的评论。〈瓷土之涅槃〉以极节约的篇幅展现整个完好的身段。咏物诗的弊端常停留于外形之描述,然文字再而多也无法曲尽其意。咏物诗得看其落点。是始发不物而抵达于物外。诗三节有如身体之三截,昭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爬山草〉搭了一个简单的场景,安置了人物,技法高超,哲理在无声的对比中,凝结出极深刻的形体。这便是文字艺术。
徐英才一组诗歌漫评
文:诗评家:乔延凤
近读徐英才的一组诗,印象深刻。他的诗,内容与形式统一,符合诗歌的音乐性、语言、意蕴、表达与审美的要求。
他的诗,从社会生活中来,对社会生活,有自己深刻的观察、体验、感受,因而写得真切,又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技法和修辞格,特别是熟练地运用了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复沓、低回往复的表达形式,使得他的作品富于形象、颇具感染力。
这些告诉我们,中国传统诗词曲赋的修养,对于今天的诗写者,仍然十分重要,继承中国全部的诗歌遗产,是今天中国新诗写者的一项任务。
中国诗歌的发展、前进,有其内在的规律,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我们不能够轻重倒置,把目光只放在移植外国诗歌上,也不是有人所提出的“两个月亮”二元论。
这组诗,内容较广:,《等你,在桥上》写爱情;《瓷土之涅槃》明写瓷土获得(艺术)生命,实际喻写人生;《生死接力》写对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的认识;《等 待》写了现实题材,让读者感受到当今乡村外漂打工者的辛酸和乡村的被冷落;《爬山草》以论禅道的两老人与爬山草作对照,写出了不争论、坚持行动的效果;《美丽的仙女,你去了哪里》则写了童真童趣,让人回味童年,充满着人生人世的沧桑感。
这些作品,涉及到社会、人生的多方面,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认识深,因而颇具思想深刻性,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徐英才富于个性的表达、不同角度的选择,含蓄凝练的语言,也使得作品富于诗情诗意,给人以精神的升华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些作品,无论是写社会、写生活,还是写人生,都是引领人精神向上的,合乎诗歌的审美要求
当前中国新诗误导较多,一些不具诗歌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要求的分行文字泛滥,读者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不要说记忆、背诵了,却侈谈经典、流传,岂非一厢情愿?
中国诗歌的音韵、回环往复表达形式,和对仗、拟人、夸张等辞格的运用,都与诗的记忆、流传有关。
中国新诗已到了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是前进的方向。
徐英才的作品,正是在这些方面,为当代中国新诗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
让我们为中国新诗光辉灿烂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2022,4,27.

【作者简介】徐英才,诗人、翻译家、华人诗学会会长、汉英双语纸质诗刊《诗殿堂》总编。他出版过多部译著,主合编过多部译著与诗集。他出版过的诗集有《诗意江南》《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我们在这里绘画》《徐英才三行诗一百首》,以及《英才诗选》。他的诗学观是语言朴实优美,诗意盎然形象,言自心声、言之有物,力求营造隽永的意境,努力使作品闪光。

【朗诵者简介 】爱华声(吉雅瑞德):著名朗诵艺术家、音乐人、新诵唱发起人。中国诗歌春晚导演;“诗话雄安”诗词诵读大会总导演。
代表作《中华诵唱——将进酒》是新诵唱标志性作品,获2019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最佳节目奖;2019CCTV五一群星文艺汇演金奖等殊荣。

【主持人简介】竹笛,笔名O-K Mom,加拿大。醉茶听雨平台主播,世界诗会【欧洲总社】之音主持人、主播。
海外凤凰诗社朗诵部主任,加华笔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网络、报纸和书籍。

【诗评者简介】秀实,香港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诗学顾问。曾获〝香港大学中文系新诗教学奖〞。著有诗歌评论集《散文诗的蛹与蝶》(港版)《我捉住飞翔的尾巴》(大陆版)《止微室谈诗》1-3册(台版)等九种。并于台湾《有荷杂志》及《台客诗刊》开设诗歌评论专栏。于诗生活网站poemlife.com有诗歌专栏“空洞盒子”。

【诗评者简介】乔延凤,江苏句容人,1967届南师中文系毕业,诗人,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著有《乔延凤诗选》、《乔延凤散文选》等十余部著作,作品选入《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新时期‘’新来者‘’诗选》等百余部重要诗歌选本。曾长期在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执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