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寻源记
作者/李嗣学

到大清河源头去看看,我们几个早有心愿,久未成行。四月的春色,惹人蠢蠢欲动,月底,终于带着对母亲河深深地眷恋,敬意和神秘,乘着大地到处的新绿、鲜花,乘着春风,到大清河源头去。
沿着河床,溯流而上,无数的桥梁、桥涵让我们从她身上飞驰而过。盖桥两市以副市长挂帅的河长公示牌,展示了河流每一段的管理责任者,直接给我们做了向导。
河流渐渐地纤细委婉。到了大石桥与岫岩交界的魏大岭(也称东大岭)脚下,没有了水利河套河床建设的印象,潺潺溪流通过涵洞,越过公路,向大山深处奔去,向大山高处奔去。向上、向上。带着清脆的响声向我们流来。
清泉石上流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四月末的大半山腰上,寻到了第一处石缝中湿润的痕迹。我们震撼了,惊呆了。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源头的想法。这就是源头么?这就是源头么?不得而知。反正从这个湿润处开始,一点一滴,十步就形成了线一般的水流,流着流着,就发出了声音,发出了天籁的声音。
我们震撼的是在高高的山腰上,会有一股水流产生,惊呆的是,这湿润是哪里来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亘古常流?
这一次寻源之旅,让我们见证了大清河从源头起到她汇入大海的入海口,人们生活在她身边的情形,废弃的磨盘、碾盘、渔船不肯离开她,依旧依偎在她身边。见证了山里人淳朴善良勤劳、见证了渔民粗犷豪放勇敢、见证了十八亿年前的海蚀地貌、见证了千年古松的雄姿,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大清河源头的每一滴水,注定流进了我们的血液。
我们被感动了,感动得五体投地,连夜勒石竖碑,上书“大清河源”“盖州人,饮水思源”。
君居溪边不用桥,
我驾小舟赴波涛。
山脚耕种农家女,
海边打鱼弄潮儿。
大清河,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母亲河,今后还会养育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她身边的人。我们仰望她,敬畏她,感受着她给予世界生命的伟大、忍辱负重,清白一切的胸怀、以柔克刚,从高处来向低处去的姿态。在她身边,总是有人们在建屋栖息,劳作生活。在她身边总是有孩子们玩耍的身影,总是有少男少女来来往往的身影,这身影,便是未来的身影了。

大清河,大清河源!我们必定注视着你,关心着你。关心你,注视你,就是注视人类,关心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