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段 精 彩 聊 天


五一节前夕,我因撰写《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一文,多次深入乡村实地考查。听取乡亲讲述我们美丽家乡,在历史上流传的动人故事。并查阅大量资料,文案,以此促成我的文章完成,向五一节献礼。
在此过程中,很多人和事都在感动着我。特别是当我在查阅各村村史记载文献时,惊奇地发现,撰文落款签名中,有几位是我的老同学,同令好朋友。我无比地高兴与欣慰。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绝妙地语言,普写出了各自村庄,历史上最美丽的故事。也是他们用智慧的头脑,惊人的经济数字变化,以及众多村容村貌的举例改变,来展示祖国的飞速发展。在他们的笔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震撼着我。我本想将我家乡周围各村的动人故事一一展示。可由于时间紧迫,文章篇幅有限,没能将更多的典故溶入到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一文中。


当我的文章得以发表,展现在都市头条上时。老同学们从朋友圈看到后,纷纷给我以最大的支持。他们用点赞,点评,打赏的方法鼓励我。使我深感遗憾和愧疚。
因此我特意在我的老同学和朋友群和大家聊天,做以回敬。沒想到,聊天后,更使我感动不巳,深怕我能力有限,辜负了好友们的期望。
下面我就将我们的聊天记录做以简单展示,以此做以回馈好友的用心。

《一》君子兰发微信致谢老同学
李顺虎,李民善,郭惠文老同学,大家好。
当我查阅雁塔区村史载文时,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你们的心血。你们为家乡做出了贡献,在发掘历史变迁中付出了努力。用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竭尽所能地撰写出了村庄发展史。做为历史资料载入书刊。真是棒极了。我打心眼里为你们高兴,为你们鼓掌。我们这一代人,与祖国同成长。经历的事太多太多。亲眼目堵了祖国日异月新,翻天复地的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努力,亲临其中,躬身为民服务。并且在史记中,可看到自己的身影溶于其中,有撰文记载或签名,那也真是值了。我真是高兴,为有你们而骄傲。老同学,老朋友们,加油吧!让我们携手并进,普写出人生最美华章。

《二》李顺虎老同学的回复文。
福兰,你好。从你发表的文章里,老同学似乎看到了你忙碌地“采風”脚步和伏案写作的繁忙身影。文学是神圣地殿堂,朝拜者很多,但要真正的登堂入室,就要有西天路上取经,朝拜者的虔诚和毅力。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每个力行者,都要象牛一样,不断地吃草,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挤出好牛奶。服务于人民大众。就好象一棵树,要有自己的主干,枝,条,才能枝繁叶荗。看到你一糸列的文章,你就是那西天路上的朝拜者,你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文学人。老同学为你高兴,希望以后看到你更多地美文。最后祝节日快乐,全家幸福。(5月2号)


看到老同学的回复文,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说的多好啊!发自内心的叮咛我,“要做一个虔诚的朝拜者”,不畏艰难险阻,勇攀文学殿堂。又对我寄以莫大的期望,“希望能看到我更多的美文”。他这种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言词,给了我极大的动力。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说:“伟大的灵魂永不孤单”。“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赏”。我的老同学如此地懂我,我深感荣幸。我细细琢磨,说来也真是奇怪。李顺虎,郭惠文,李民善几个老同学,都和我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而且也有着相同的爱好和特长。我们大半生都是从事财务工作和企业,或农村管理工作。而且都爱好文学,也都有一定的功底。都是善于思考,不甘平庸。对人生的追求,都有相似的目标,总是力爭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想到这里,我用最诚恳的语言,回复老同学说:感恩老同学发自肺腹的语言。我多么希望你们拿起笔,重振雄风。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普写出最壮丽的诗篇。



作者简介
王福兰,女,汉族,大专文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陝西成本研究会会员,理事。工作经历丰富。体验了人生百味。喜爱文学,热爱创作。己有多篇文章发表。写天下酸甜苦辣,播人间真善美德。

(写于2022年5月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