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写给母亲
作者::饶晓辉
![]()
题记:今天是我老妈八旬生日,因为疫情,只是在乡下老家放串鞭炮,喜庆一下!祝老妈生日快乐!幸福吉祥!健康长寿!山,没有比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比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比母亲的爱大;地,没有比母亲的爱广;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雨露,没有母亲的爱滋润!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又是一年母亲节来临之际。此刻我相信,每一个做儿女的内心,都会祈祷母亲,希望她岁岁平安,年年有今朝。
我的母亲今年已是八十高龄的年纪,老人家一生清贫,但心胸非常豁达,为人随和,处事乐观,在我心里她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母亲祖藉四川仁寿,幼年随父母生活在东乡。(外公系南下正营级军官,当年随同前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在东乡红星开发红垦事业,后调入省城南昌某单位任县处级干部,在江西工作直到离休)。母亲本应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但在东乡生活期间结识了同在东乡一中读书的父亲,从此便改变了她的人生命运。当时父亲是从学校的特招兵去了部队服役。那个年代能念到东乡一中的人,就是乡亲们眼中的才子。由于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部队被按排到政治处搞宣传并兼任电影放映员。几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父亲转业回到地方,被安置在当时的东乡县电影公司工作。据说那时每月才几十块的工资,加上物价高涨,生活已是捉襟见肘,父亲冲动之下辞去"铁饭碗″,一家人回到乡下老家生活。后来,原东源公社(现岗上积镇)成立了电影放映队,父亲被聘去做了一名乡村放映员。母亲因为读过东乡一中,算是文化人,也在村小当了民办教师。因为当时赚的工资是和村民一样的计工分,所以,农村人都习惯称之为“赤脚老师”。后来,由于我们兄妹几个陆续来到了这个世界,家务缠身,母亲要照顾我们无暇顾及课业,便没有办法再去学校上课了。从此,母亲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农村人。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在那个集体年代,有时饭粒都还没有咽下肚,就得紧赶大伙的步伐出工挣钱,真是难为母亲哦!每每谈及母亲的过往,乡邻乡村无不替母亲惋惜,但更多的是投去赞许的目光!
是啊!母亲实属不易。由于父亲患病,英年早逝,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几个拉扯成人。一个本该是生活在"高干"家庭的千金,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妇,落差之大,令人扼腕,但母亲的真、善、美,更让人动容!
“拉着妈妈的手,泪水往下流,这双手虽然粗糙,可是它最温柔;拉着妈妈的手,幸福在心头,千万别松开这份最美的守候……”午夜的窗外,远处传来耿为华老师《拉着妈妈的手》这首经典歌曲。是啊!拉着妈妈的手,千万别松开这份最美的守候。因为,妈在家就在,有妈才有家。
五月的康乃馨,没有雍容华丽的姿态,没有浓香四溢的味道,只是轻轻淡淡的样子,像极了慈祥可敬的母亲。母爱,我想用鲜花诉说,诉说我对母亲的感恩;母爱,我想用拥抱表达,表达我对母亲的敬意;母爱,我想用烛光祝福,祝福母亲永久安康。此刻,夜已深,年迈的母亲是否还在灯下飞针走线?孕育那儿女情长,顽皮的小弟哦!是否已跌落在梦的池塘?我唯有,拜托清风越千山万水,捎去最诚挚的祝福,愿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一一谨以此篇献给伟大而平凡的母亲,也祝福全天下的母亲们节日快乐!
![]()
作者简介
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澄海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汕头报业集团聘请为特约记者。
(图文供稿:饶晓辉)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