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还是别捏的好
文/流淌的小河
有句歇后语说得好: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老太太牙口不好,捏软的挑着吃,这是很自然的。别说老太太,就是我们一般人,恐怕也是如此吧。原因很简单——柿子软了便熟透了,好吃甜润,这很符合生活的逻辑。
假如反过来,吃柿子专捏硬的,我想只怕会招人耻笑的吧,起码来说,也是生活常识欠缺。脑子没毛病、不缺弦,应该都是挑软的捏吧。就这个挑柿子、吃柿子来说,“专挑软柿子捏”真挑不出啥毛病来,完全顺应了生活的常理,恐怕还应该为老太太们——“专捏软柿子吃”点个赞才是。
然而,如果把捏软柿子吃的理论,运用到生活的其它方面,就未免卑劣可恶了。不过,不少人还就是这么去做了,他们“捏软柿子”有瘾,捏惯了,捏的心安理得,捏的“游刃有余”,捏的洋洋得意,好不令人厌恶。
其实,说穿了,那些喜欢“专捏软柿子”的人,在他们的骨子里,或许就有欺软怕硬的因子,他们本身就患着“软骨病”,心理也是一种病态扭曲的状况。但他们从来也不会承认,自己有“软骨病”,当然也更怕人们知道了。于是,这些人便会寻找机会和切入点,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大——这个切入点就是“捏软柿子”,以达到病态心理的补偿,从而获取那一点点可怜的精神慰籍。
“软柿子”也不是都好捏的,捏的不好,“软柿子”迸溅出汁水,迸射进你的眼睛里,那可不是甜润的感觉了,可能夠你戗了。退一步说,即使没迸溅进你的眼中,迸溅你一身的行头,那也是要你出丑的。所以说,“软柿子”还是少捏为好。
其实,人生就像“捏柿子”,如果总是盯着软的捏,一直吃软怕硬,那么你的“软骨病”只会越来越重,你的生活也就越过越差劲。
有道是“大盈若缺,大智若愚”,不要以为“软柿子”好捏,老实人好欺。要知道,许多的老实人“软柿子”,人家不愿和你争长论短,那不是软弱可欺,是人家为些许小事犯不上去争个高低;是他们生活中不喜欢炫耀自己,做人做事总保持低调,不张扬而已。低调的人永远不会炫耀自己,他们永远保持着极高的素养。因此,“软柿子”还是别捏的好,让自己也活的有点光彩吧。
捏惯了“软柿子”的人,只会让“软骨病”越发沉重,心理越发的扭曲,对人对己都是一种伤害。现实中一些人常会因为一点小事,甚至是自己的过失,而无端的地去指责比自己位卑职低的人,恨不得把“软柿子”捏烂吃掉,把所有的过失都归咎于人。而对上级和比自己厉害的人,却是一脸的谄媚,百般讨好,一付奴颜婢膝的样子。这种只会捏“软柿子”的人,真是可悲可怜又可气,只能让人越来越看不起。
要知道,保持谦卑,不捏“软柿子”,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像登上山峰的人,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们,以为人家就没登上山峰,其实他们早已登上了高峰,已经俯瞰收获了满眼的风光。
我们应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生来就是“软柿子”的人,更没有人甘心做个“软柿子”的。“软柿子”,也不是任凭你随意抓捏的,捏不好就要喷溅出汁液,向你反击,伤人的眼,脏你的衣,贴住你的手,让你难堪不已。捏“软柿子”,是在用践踏别人的体面,而来显摆自己,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一个善良温暖的人,这才是有修养的人。请不要伸手去捏“软柿子”了,或许,你也将是让人捏的一个“软柿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做人还是要怀着一颗谦卑之心,不要去恃强凌弱,“软柿子”还是别捏的好。能捏“硬核桃”的人,或许才是生活的大赢家,才会挑到甜润好吃的“柿子”,笑到最后……
作者简介
邹宝平,网名、笔名: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