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现代组诗】
放情聊斋三百首
(系列十七)
组诗十五首
目录
241.查牙山洞
242.吴门画工
243.聂政
244.李生
245.顾生
246.药僧
247.岳神
248.富翁
249.张不量
250.武夷
251.孙必振
252.元宝
253.辽阳军
254.死僧
255.孝子
附:《聊斋》原文与译文
241.查牙山洞
王安石
游褒禅山
呜乎尽吾志
虽不至而无悔
说道世之美
雄伟壮丽
在遥远
蒲松龄
查牙山洞
小说人太渣
不识神奇丽瑰
明知洞有那
奇特境界
却无味
言道山东章丘
有座查牙山
山有石窟
北壁有洞门
伸头无见藏物
几人重阳登高
窟边饮酒絮叨
皆有好奇心
探洞见分晓
凭茱萸酒壮胆
缒绳蜡烛闪烁
头顶钟乳多参差
洞壁陡峻更碰触
像鸟兽人鬼呀
像寺庙鬼命索
怕乳石堕落
怕鬼塑勒脖
更有那亏心者
吓得嗷嗷忐忑
见一女尸鞋底花
白骨森森无首饰
凭烛近尸细寻
尸嘴吹气斥责
人骇散逃夭
摔倒撞壁哭
叹侥幸
得命活
县令听说
派人封窟
探洞人遗憾
好景未看到
差点舍了命
丝毫未得宝
2022.03.21 于芜湖
242.吴门画工
吴门有画工
名不见经传
松龄写他轶事
也就忘了其名
他喜欢画吕祖像
自己感到心领神会
虔诚的念头凝结心头
总盼着如愿目睹吕洞宾
一天画工遇到一群乞丐
被其中一人吸引住了
衣虽破却神采奕奕
脸脏却气宇轩昂
他想像的吕祖
就这样帅俊
他拜跪不敢起
惹得那丐笑翻天
笑罢他说你我有缘
但你贪吝不能成大仙
但愿你能画像一个可爱
手一招一美女凌空下
美貌华饰把屋照亮
乞丐说我是吕祖
她就是董娘娘
画好勿懈怠
说完吕祖美女
全然无影不在
画工凭记忆
画出美像来
几年后画工进京
听说董妃刚离世
皇上念其贤惠
画妃像好祭拜
众画师未见过董妃
岂能妙手啊画出来
吴门画工交出那藏画
皇上先封中书后赐银
从此画工名声噪呆
富贵大家重金聘请
画像先辈祭祖跪拜
他虽凭空想像一阵
无不画得逼真豪迈
2022.03.26 于芜湖
243.聂政
聂政乃战国刺客
刺杀韩相侠累闻名
眼见明代的怀庆潞王
荒淫无德抢夺美女
王生妻号啕不从
逃匿藏身聂政墓地
聂从墓中冲天如金刚
手握利剑气势威猛
厉声道我是聂政
良家女子岂容强占
昏王再行恶定将灭亡
恶仆惊恐猢狲散
潞王淫威不再狂
英雄在世名遐迩
英魂在阴仍济昌
2022.03.26 于芜湖

244.李生
商河县李生
喜欢研究佛法
村外一里处有庙
斋舍三间供他修行
迎四方云游的佛道人
供给饮食倾心交谈投缘
有老僧借宿言谈玄妙
李生引为挚友同道
一再挽留攀谈佛
有晚趁李生出
老僧收行装
赶一头殉葬驴
但驴耳尾还能动
李生好奇尾随其后
只见僧光身浸塘洗浴
又将驴拉进水里扑水溅
跨上驴那驴足不点地
僧转身拱手表谢意
声远去佛音响耳边
松龄听王梅屋说过
好友李生堂上有匾
书写三字待死堂
旷达啊生死之见
2022.03.26 于芜湖
245.顾生
龄说顾生
乃玄幻
一宴百年
人生彔
真真幻幻
扑朔迷离
心理的情境
生理的体味
情节当释然
生活便理得
江南顾生
住济南客店
眼肿昼夜呻吟
强忍疼合眼
梦进大院
四五进气派
人来人往穿行
走了三道门
没见人影
那南北大厅
红毡铺地奇景
满屋是婴儿
坐躺爬闹
不计其数啊
个个活泼可鉴
顾生正惊愕
被人请着
见九王世子
殿前九柱伟建
雕榭朱栏艳
宾客满堂
鼓乐皆齐奏
歌妓们舞翩跹
华封祝戏文
刚演三折
店主和仆人
喊吃饭有鱼鲜
才悟未离店
不甘心呀
又紧闭装睡
按熟径去还原
过那婴儿厅
大吃一惊
几十老妇人
蓬头驼背骂咧
恶色对顾生
没有好脸
走上殿堂呀
王子啊发披肩
胡长一尺多
全白晃眼
王子要太医
治顾生那眼疾
忽听锣鼓响
睁眼一看
狗在舔油锅
啼笑如此动静
眼疾已好了
感激那梦境
2022.03.26 于芜湖
246.药僧
松龄小说药僧
讽时刺事大力道
三百年来不衰不饶
鞭挞当今这类烂广告
喻事之药且警世之作
济宁有个痞子
在荒郊寺院外面
遇见一个云游和尚
悠然地晒着太阳捉虱
僧杖挂了个葫芦有奇药
痞子揶揄可有延房的
和尚道可专治阳痿
还可长那小话儿
痞子可劲求之
和尚从袍角取丸
仅半顿饭的时光啊
痞自觉下部长大不少
他不满足定要天下女叫
乘僧小解偷三粒吞下
立刻皮肤像要裂开
抽筋缩脖亦弯腰
下部可劲儿长
几乎顶人起
和尚又给药丸
才止住那话疯长
解开衣服一看儍了
已经长出了一条粗腿
只是没有那可般配的脚
一歪一斜回了家
父母都不认得他
从此成了个废物
世上少三只腿的
癞哈蟆
却多了三只腿的
惹人笑
2022.03.26 于芜湖

247.岳神
扬卅有位提同知
夜梦泰山神召见
言语神色很气愤
醒后心里忐忑胆怯
一大早到岳庙去祷告
回来就见一人解心结
他就在药店当医生
待神时为他讲过情
回家后得了重病
专派人请那恩人
傍晚吃下他开的药
半夜里就殁了性命
阎王竟和岳神相勾结
派出十万八千待者军
用迷信方法误诊啊
勾魂骗诈呀浑到今
2022.03.26 于芜湖
248.富翁
有个富翁
为富却仁
这天出了门
一少后面跟
驱不散赶不走
借本钱去营生
跟翁到家巧见钱
几十文散桌乱掷
少年讨好富翁
熟捻摞垒齐整
翁客气送走少年
借钱岈一文不肯
说少年不是君子
举手就将钱摞成
好事者一打听
不假啊全是真
2022.03.26 于芜湖
249.张不量
这篇谐音小说
构思常为文坛模
孙犁写《懒马的故事》
我写那小说《知殉》
皆为蒲公巧思播
有商人
到河北去
途中遇冰雹
躲青郁庄稼里
只听空中有人嘶
这是张不量地
不可伤害了
他的庄稼
商人奇
张名不良
何为疵护啊
老天实在不公
一打听呀方才知
青黄不接时啊
贫民去借粮
从不斗量
不须还
义举赈济
故得此雅名
不量非不良
这次冰雹灾啊
唯独张家无恙
2022.03.27 于芜湖

250.武夷
武夷山
有一峭壁
高耸千丈多
仰望生畏观止
但人们还是爱去
常检到那沉香玉块
太守命百人攀壁
赶造那登云梯
三年才造好
太守抢登
先睹快
将到山顶
一只大脚下
踩在他头顶上
脚姆指粗比棒棰
命比玉贵当退下来
太守慌忙下梯
云梯呀先斜歪
如那腐朽烂木
四散崩裂粉芥
2022.03.27 于芜湖
251.孙必振
这篇小说
短而精巧
构思绝妙
人人叫好
某地孙必振
一次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忽风暴
船身颠簸摇晃倾倒
同船人害怕喊叫
忽看见金甲神
摇金字大牌
上写着孙必振
清晰明白很眼耀
认定必振罪恶滔滔
问船人怕被连累
管他三七二一
推他下小船
孙必振刚回神
那先前的大船啊
沉得不见踪影
人都沒于涛
2022.03.27 于芜湖
252.元宝
广东临江啊
岸边崖高陡峭
常见那元宝
嵌在崖壁险要
阳光照射下
金光四射闪耀
月光温情下
银光彻夜明皓
崖下波涛涌
船只很难停泊
多人舍命试
伸手掰摘不到
刀绑长杆上
辟去却震飞刀
点子出尽了
纷纷落水倾倒
淹死很多人
还都死不暝目
有人夺到了
都说这人命好
令人惊奇呀
崖上又生元宝
……
2022.03.27 于芜湖

253.辽阳军
沂水某人
在辽阳当兵
城被清兵攻破
某人脖子被砍断
明兵清扫战场
他说我未死
头可接上
众人找到头
安到他脖子上
回到家乡可添乱
沂水县令抓他
疑某是逃兵
脖无断痕
死而无允证
后听说辽阳破
就信了这精彩段
松龄的小说玄奇
玄幻玄虚主旨端
2022.03.28 于芜湖
254.死僧
有个道士
常外出方游
很晚投宿寺院
僧人房子紧闭着
他盘腿坐在走廊下
夜深人静开关门清晰
那僧人呀浑身血污
跑到走廊又进殿
上佛座抱佛头
又哭又笑啊
折腾折腾离去
翌晨发现僧已死
掀席翻箱一片狼藉
僧虽残死却笑容可掬
按道士细描述
佛像头有裂迹
用刀仔细挖开啊
藏银三十两竟悦
僧笑贼子落空
虽死保住积蓄
用这钱葬了僧
为他了却心愿
2022.03.27 于芜湖
255.孝子
青州东香山前
有个不出名村子
却有个孝子周顺亭
母亲大腿上生了个疮
周生废寝忘食擦洗换药
几个月了一点不见效
母亲白天黑夜呻吟
周生日夜皆流泪
有夜生梦父说
不用人膏治不好
周生二话不说举刀
割块腰侧的肉烹制膏
敷在母亲疮口上有奇效
自已刀割的伤口留下疤
瞒了妻子呀还要瞒住儿
2022.03.28 于芜湖
【聊斋原文及译文】
241.查牙山洞
原文
章丘查牙山,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会近村数辈,九日登临饮其处,共谋入探之。三人受灯,缒而下。洞高敞与夏屋等,入数武稍狭,即忽见底。底际一窦,蛇行可入。烛之,漆漆然暗深不测。
两人馁而却退;一人夺火而嗤之,锐身塞而进。幸隘处仅厚于堵,即又顿高顿阔,乃立,乃行。顶上石参差危耸,将坠不坠。两壁嶙嶙峋峋然,类寺庙中塑,都成鸟兽人鬼形:鸟若飞,兽若走,人若坐若立,鬼魅魍魉,示现忿怒;奇奇怪怪,类多丑少妍。心凛然作怖畏。喜径夷,无少陂。逡巡几百步,西壁开石室,门左一怪石,鬼面人身而立,目怒口箕张,齿舌狞恶,左手作拳触腰际,右手叉五指欲扑人。心大恐,毛森森以立。遥望门中有爇灰,知有人曾至者,胆乃稍壮,强入之。见地上列碗盏,泥垢其中,然皆近今物,非古窑也。旁置锡壶四,心利之,解带缚项系腰间。即又旁瞩,一尸卧西隅,两肱及股四布以横。骇极。渐审之,足蹑锐履,梅花刻底犹存,知是少妇。人不知何里,毙不知何年。衣色黯败,莫辨青红;发蓬蓬,似筐许乱丝粘着髑髅上;目、鼻孔各二,瓠犀两行白巉巉,意是口也。有想首颠当有金珠饰,以火近脑,似有口气嘘灯,灯摇摇无定,焰纁黄,衣动掀掀。复大惧,手摇颤。灯顿灭。忆路急奔,不敢手索壁,恐触鬼者物也。头触石,仆,即复起;冷湿浸颔颊,知是血,不觉痛,抑不敢呻;坌息奔至窦,方将伏,似有人捉发住,晕然遂绝。众坐井上俟久,疑之,又缒二人下。探身入窦,见发罥石上,血淫淫已僵。二人失色,不敢入,坐愁叹。俄井上又使二人下;中有勇者,始健进,曳之以出。置山上,半日方醒,言之缕缕。所恨未穷其底;极穷之,必更有佳境。后章令闻之,以丸泥封窦,不可复入矣。
康熙二十六七年间,养母峪之南石崖崩,现洞口,望之钟乳林,林如密笋。然深险无人敢入。忽有道士至,自称钟离弟子,言:“师遣先至,粪除洞府。”居人供以膏火,道士携之而下,坠石笋上,贯腹而死。报令,令封其洞。其中必有奇境,惜道士尸解,无回音耳。
译文
山东章丘县境内有座查牙山,山上有个像井一样的石窟,深好几尺。石窟北壁上有个洞门,趴在石窟边沿伸下头去就能看见它。
正好附近村里的几个人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来到这里饮茱萸酒,便共同商议要进石窟探探里面的情况。其中的三个人接过蜡烛来,用绳子缒着下到了石窟底。见北壁洞内高大宽敞,和大屋一样;往里走了几步,变得稍微狭窄了些,再往前走,忽然到了尽头。洞尽头的底部有一个小窟窿,人可以爬进去。用烛光照了照,里面黑糊糊的深不可测。其中的两个人没有勇气再往前走,退了出来;另一个人讥笑他俩胆小,夺过蜡烛,自己缩紧了身体从小窟窿里钻了进去。
幸好狭窄处仅有一堵墙那样厚,钻进里面就忽然又高大又宽敞了。他便站起身来,继续往前走。头顶上的石头参差不齐,非常凶险,像是要坠落下来的样子。两边的洞壁陡峻重叠,就像寺庙里的塑像,都成鸟、兽、人、鬼的形状:鸟像要飞,兽像要走,人有的像坐有的像立,鬼怪显现出忿怒的样子,奇奇怪怪,大都是难看的多,好看的少。他见了心情紧张恐怖起来。好在脚下的路很平坦,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
向前慢慢地走了几百步,见西边沿壁上开了个石室,门左边有一个怪石鬼,朝他站着,瞪着两眼,嘴像簸箕那样张开着,牙齿和舌头狰狞凶恶地露在外面;它左手攥拳,撑在腰间;右手叉开五指,像要扑人。这人心里非常惊恐,身上的毛发直竖起来。远远地看到石室门内有燃烧过的炭灰,知道有人曾经到过里面,胆子才稍微壮起来,强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他见地上摆着些碗和酒盅,里面积存着泥垢;然而都是近今的器物,不是古窑货。旁边放着四把锡酒壶。他想得了这个便宜,便解下根带子拴住酒壶脖子系在自己腰间。接着又向一旁看去,只见一具尸体躺卧在西边角落里,两只胳膊和两条腿向四下里直伸着。他害怕极了。慢慢细看,尸体脚蹬尖头鞋,鞋底上刻的梅花还留存着,知道这是个年轻的妇人。却不知她是哪村的,更不知她死在哪一年。女尸的衣服颜色已经变暗腐败,分辨不出是青还是红来;她的头发蓬松着,就像一筐乱丝,粘附在髑髅骨上;头骨靠下有眼鼻孔各两个;两排牙齿白森森的,知道这是嘴。他琢磨着女尸头顶上一定会有金银珠宝首饰,就用蜡烛靠近她的脑袋。忽然觉得女尸嘴里像有气吹灯,烛光摇晃不定,火焰呈现昏黄色,自己的衣服也被吹得掀动起来。他这时真是吓坏了,手一颤抖摇晃,蜡烛顿时熄灭了。
他在黑暗中凭记忆顺着来时的路急忙往回奔跑,不敢用手去摸洞壁,恐怕碰到鬼物。不料他的头撞到了石头上,一下子跌倒在地。他立即爬了起来,觉得有些又湿又冷的东西顺着脸颊流到下巴颏上,知道是血,也没感到疼痛,克制着不敢呻吟;喘着粗气跑到了那个小窟窿边,刚要趴下,好像突然被人抓住了头发,他一下子就昏死了过去。
众人坐在石窟边上等了很久不见这人出来,怀疑他出了事,便又用绳子把原来那两个人缒了下去。一人把身子探进小窟窿里一看,见这人的头发挂在石头上,满脸血淋淋地倒在那里已经昏迷了。二人大惊失色,又不敢钻进去,只好坐在一边发愁叹气。不一会儿上面又让两个人缒了下来;其中有个大胆的,才很快钻进去,把他拖了出来。
这人被弄出石窟放在山上,过了半天才苏醒过来,他把在洞内见到的情景一条一条很详尽地说给众人听。所遗憾的是未能走到洞的尽头;若能走到尽头的话,一定会有更好的景象。后来章丘县令听说这件事,派人用泥团把石窟洞内的小窟窿封死,不让人再钻进去了。
康熙二十六七年间,养母峪的南石崖崩塌了,出现了一个洞口。人们从一旁观望,见里面的钟乳石林林总总犹如密密麻麻的竹笋。但是洞内又深又险,没有人敢进去。
忽然有个道士来到这里,自称是仙人钟离的弟子,他说:“师父派我先到这里,来清扫洞府。”村人们给他提供了灯火,道士带着它就下去了,没想到他不小心掉在了石笋上,被穿透肚子死去了。人们报告了县令,县令派人封死了洞口。洞内一定会有奇特的境界,可惜道士死了,没听到回音罢了。
242.吴门画工
原文
吴门一画工,喜绘吕祖,每想象神会,希幸一遇,虔结在念,靡刻不存。一日,有群丐饮郊郭间,内一人敝衣露肘,而神采轩豁。心疑吕祖,谛视,愈觉其确,遂捉其臂曰:“君吕祖也。”丐者大笑。某坚执为是,伏拜不起。丐者曰:“我即吕祖,汝将奈何?”某叩头,求指教。丐者曰:“汝能相识,可谓有缘。然此处非语所,夜间当相见也。”转盼遂杳,骇叹而归。
至夜,果梦吕祖来,曰:“念子志虑专凝,特来一见。但汝骨气贪吝,不能为仙。我使见一人可也。”即向空一招,遂有一丽人蹑空而下,服饰如贵嫔,容光袍仪,焕映一室。吕祖曰:“此乃董娘娘,子谨志之。”既而又问:“记得否?”答曰:“已记之。”又曰:“勿忘却。”俄而丽者去,吕祖亦去。醒而异之,即梦中所见,肖像而藏之,终亦不解所谓。
后数年偶游于都。会董妃卒,上念其贤,将为肖像。诸工群集,口授心拟,终不能似。某忽忆念梦中丽者,得无是耶?以图呈进。宫中传览,俱谓神肖。上大悦,授官中书,辞不受;赐万金。名大噪。贵戚家争赍重币,求为先人传影。凡悬空摹写,无不曲肖。浃辰之间,累数万金。莱芜朱拱奎曾见其人。
译文
吴门有个画工,忘了他叫什么名字。喜欢画吕洞宾祖师的像。每次想像着吕祖的样子,他都感到心领神会。他很想有幸能见到吕祖,这个虔诚的念头凝结在心中,使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吕祖。
一天,画工正好遇到一群乞丐在城郊外喝酒。其中一人穿着破衣,露出了胳膊肘,但神采奕奕,气宇轩昂。画工心里一动,怀疑他就是吕祖。仔细端详了一下,越发觉得确实无误。于是他一下子抓住那人的胳膊说:“您是吕祖!”那乞丐大笑起来。画工执意说他就是吕祖,跪拜在地上不肯起来。乞丐说:“我真是吕祖,你又要怎样呢?”画工连连叩头,求他指教。乞丐说:“你能认出我,也算是有缘。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夜间再相会吧。”画工还想再问,转眼间,乞丐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画工惊叹着回了家。
到了夜晚,画工果然梦见吕祖来了,对他说:“念你心意诚恳,我特来见见你。但你骨气贪吝,不能成仙。我让你见一个人好了!”说完向空中一招手,便有一个美丽的妇人凌空而下,衣着打扮像是皇宫中的贵妃。美丽的容貌,华贵的服饰,把屋子都照亮了。吕祖说:“这位是董娘娘,你要仔细看看记住了!”一会儿又问画工:“记住了吗?”画工说:“记住了!”吕祖再次嘱咐说:“不要忘了!”过了会儿,妇人离去,吕祖也走了。画工醒后,感到很奇怪,便把梦中见的那个妇人,回忆着画了幅像,珍藏起来,但终究不解是什么意思。
又过了几年,画工偶然去京城游玩,正赶上皇宫中的董妃去世了。皇上念董妃贤惠,要为她画张像以流传后世,便召集画匠们,皇上描述了一番董妃的模样,让他们想像着去画,但没一个画得像。这画工听说这件事后,忽然想起梦见的那个妇人,莫非就是董妃吗?便将自已原来画的那张像呈给皇上。皇宫中的人传看了一遍,都赞叹说画得惟妙惟肖。画工由此被封了中书官;但他不愿做官,皇上便赐给了他一万两银子。
从此,这位画工名声大噪。富贵大家都争着用重金聘请他,为自己先辈们画像。他只需凭空想像一阵,便无不画得形像逼真。只十多天,这画工便又挣了上万两银子。
莱芜的朱拱奎曾见过这个画工。
243.聂政
原文
怀庆潞王有昏德,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辄夺之。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王亡去,隐身聂政之墓,冀妻经过,得一遥诀。无何妻至,望见夫,大哭投地。王恻动心怀,不觉失声。从人知其王生,执之,将加榜掠。忽墓中一丈夫出,手握白刃,气象威猛,厉声曰:“我聂政也!良家子岂可强占!念汝辈不能自由,姑且宥恕。寄语无道王:若不改行,不日将抉其首!”众大骇,弃车而走。丈夫亦入墓中而没。夫妻叩墓归,犹惧王命复临。过十余日,竟无消息,心始安。王自是淫威亦少杀云。
异史氏曰:“余读刺客传,而独服膺于轵深井里也。其锐身而报知己也,有豫之义;白昼而屠卿相,有之勇;皮面自刑,不累骨肉,有曹之智。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轻借樊将军之头,何日可能还也?此千古之所恨,而聂政之所嗤者矣。闻之野史:其坟见掘于羊、左之鬼。果尔,则生不成名,死犹丧义,其视聂之抱义愤而惩荒淫者,为人之贤不肖何如哉!噫!聂之贤,于此益信。”
译文
明代的怀庆潞王,荒淫无德。他经常到民间去,发现有美女,总要抢夺到手中。有个王生的妻子,被潞王看上了,便派遣车马径直进了她家。王妻号啕大哭不服从,被强抬着出了门。王生逃了出去,藏身在聂政墓地,希望妻子经过这里,能远远地和她诀别。不多时,妻子到了这里,望见丈夫,便大哭着扑到地上。王生悲痛的心情无法抑制,不觉哭出声来。跟从的人知道了他是王生,就抓住他,要用鞭子抽打他。
忽然坟墓中出来一个男子,手握利剑,气势威猛,厉声说道:“我是聂政!良家女子岂容强占。看在你们身不由己的份上,暂且饶恕你们。给那个昏王捎句话,若再不改恶行,没几天就将割他的脑袋!”众人大惊,弃车而逃,男子也进入坟墓不见了。王生夫妇叩拜了聂政墓回家,仍然害怕潞王再派人来。过了十几天,竟然毫无消息,心情才安定下来。潞王的淫威从此也有所收敛。
李生
原文
商河李生,好道。村外里余有兰若,筑精舍三楹,趺坐其中。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辄与倾谈,供给不厌。一日,大雪严寒,有老僧担囊借榻,其词玄妙。信宿将行,固挽之,留数日。适生以他故归,僧嘱早至,意将别生。鸡鸣而往,叩关不应。逾垣入,见室中灯火荧荧,疑其有作,潜窥之。僧趣装矣,一瘦驴絷灯檠上,细审不类真驴,颇似殉葬物;然耳尾时动,气咻咻然。俄而装成,启户牵出。生潜尾之。门外原有大池,僧系驴池树,裸入水中,遍体掬濯已;着衣牵驴入,亦濯之。既而加装超乘,行绝驶。生始呼之。僧但遥拱致谢,语不及闻,去已远矣。王梅屋言:李其友人。曾至其家,见堂上额书“待死堂”,亦达士也。
译文
商河李生,好道。村外里余有兰若,筑精舍三楹,趺坐其中。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辄与倾谈,供给不厌。一日,大雪严寒,有老僧担囊借榻,其词玄妙。信宿将行,固挽之,留数日。适生以他故归,僧嘱早至,意将别生。鸡鸣而往,叩关不应。逾垣入,见室中灯火荧荧,疑其有作,潜窥之。僧趣装矣,一瘦驴絷灯檠上,细审不类真驴,颇似殉葬物;然耳尾时动,气咻咻然。俄而装成,启户牵出。生潜尾之。门外原有大池,僧系驴池树,裸入水中,遍体掬濯已;着衣牵驴入,亦濯之。既而加装超乘,行绝驶。生始呼之。僧但遥拱致谢,语不及闻,
去已远矣。王梅屋言:李其友人。曾至其家,见堂上额书“待死堂”,亦达士也。
245.顾生
原文
江南顾生客稷下,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十余日痛少减。乃合眼时辄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辟;最深处有人往来,但遥睹不可细认。
一日方凝神注之,忽觉身入宅中,三历门户,绝无人迹。有南北厅事,内以红毡贴地。略窥之,见满屋婴儿,坐者、卧者、膝行者,不可数计。愕疑间,一人自舍后出,见之曰:“小王子谓有远客在门,果然。”便邀之。顾不敢入,强之乃入。问:“此何所?”曰:“九王世子居。世子疟疾新瘥,今日亲宾作贺,先生有缘也。”言未已,有奔至者督促速行。俄至一处,雕榭朱栏,一殿北向,凡九楹。历阶而升,则客已满座,见一少年北面坐,知是王子,便伏堂下。满堂尽起。王子曳顾东向坐。酒既行,鼓乐暴作,诸妓升堂,演《华封祝》。才过三折,逆旅主人及仆唤进午餐,就床头频呼之。耳闻甚真,心恐王子知,遂托更衣而出。仰视日中夕,则见仆立床前,始悟未离旅邸。
心欲急返,因遣仆阖扉去。甫交睫,见宫舍依然,急循故道而入。路经前婴儿处并无婴儿,有数十媪蓬首驼背,坐卧其中。望见顾,出恶声曰:“谁家无赖子,来此窥伺!”顾惊惧,不敢置辩,疾趋后庭,升殿即坐。见王子颔下添髭尺余矣。见顾,笑问:“何往?剧本过七折矣。”因以巨觥示罚。移时曲终,又呈齣目。顾点《鼓祖娶妇》。妓即以椰瓢行酒,可容五斗许。顾离席辞曰:“臣目疾,不敢过醉。”王子曰:“君患目,有太医在此,便合诊视。”东座一客,即离坐来,两指启双眦,以玉簪点白膏如脂,嘱合目少睡。王子命侍儿导入复室,令卧;卧片时,觉床帐香软,因而熟眠。
居无何,忽闻鸣钲锽聒,即复惊醒。疑是优戏未毕,开目视之,则旅舍中狗舐油锁也。然目疾若失。再闭眼,一无所睹矣。
译文
江南有个顾生,一次客住在济南府的一家客店里,眼睛突然肿了起来,疼得昼夜呻吟,各处求治都不见效。十多天后,疼得稍轻点了;可是每当他一合上眼时,总看到一座很大的宅院,有四五进院落,大门都敞开着,最里边的院子里有人来来往往,但远远的看不清楚。
一天,顾生又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忽然觉得自己的身子进入宅院中。走了三道门,没看到一个人影。有一座南北大厅,里边红毡铺地。他偷偷一看,见满屋都是婴儿,有坐着的、躺着的、爬着的,不计其数。顾生正在惊愕,一个人从屋后过来,看见他说:“小王子说有远方来的客人到了,果然不错。”就邀请顾生进屋。顾生不敢进去,那人强拉着他往里走。顾生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说:“是九王世子住的地方。世子得疟疾刚刚痊愈,今日亲朋前来祝贺,你很有福气啊。”话没说完,有人跑来催促他们快点走。
一会来到一个地方,雕榭朱栏,一座殿堂坐南朝北,殿前有九根大柱子。顾生登上台阶进入大殿中,见已经坐满了宾客。有一少年面朝北坐着,顾生知道这就是王子了,就跪伏在堂下拜见。满堂的客人都站了起来。王子拉着顾生,让他面向东坐下。一会儿,摆上酒来,鼓乐齐奏,歌妓们来到堂上,演“华封祝”的戏文。刚演了三折,客店的主人和仆人喊顾生吃午饭,靠在他床头频频喊他。顾生听得非常清楚,心中害怕王子知道,就假托上厕所走出大殿来。抬头看看太阳,已是中午;又猛然见他的仆人站在床前,顾生这才醒悟,自己始终未离开客店。他急欲想返回王子的殿堂,急忙循原来的路进去,经过原先有婴儿的那座大厅,看到里边并没有婴儿,只有几十个老妇人蓬头驼背,在屋里或坐或躺。她们看见顾生,恶声恶气地说:“谁家的无赖子弟,来这里偷看!”顾生害怕,不敢辩解,急忙来到后庭。走上殿堂坐下,见王子颔下已长出了一尺多长的胡须。王子看见顾生笑着说:“你到哪里去了?戏已演过七折了。”就拿了大杯罚他喝酒。不多时,戏演完了,有人呈上戏单,顾生点了“彭祖娶妇”。歌妓们用椰瓢行酒,能盛五斗多。顾生站起来推辞说:“我眼睛有病不敢过量。”王子说:“患眼病,有太医在这里,让他给你诊治。”东边座上一个客人,便离开座位过来,两指撑开顾生的上下眼皮,用玉簪点进了一些白色的药屑,嘱咐顾生闭上眼稍睡一会儿。王子命侍从带顾生到里边屋里,让他躺下。顾生躺了一会儿,觉得床帐又香又软,就睡熟了。睡了不多时,忽然听到锣鼓乱响,还以为是戏没结束;睁眼一看,原来是客店中的狗在舔油锅。眼病却完全好了,再闭上眼,什么东西都看不到了。
246.药僧
原文
济宁某偶于野寺外,见一游僧向阳扪虱,杖挂葫芦,似卖药者。因戏曰:“和尚亦卖房中丹否?”僧曰:“有。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刻见效,不俟经宿。”某喜求之。僧解衲角,出药一丸如黍大,令吞之。约半炊时,下部暴长;逾刻自扪,增于旧者三之一。心犹未足,窥僧起遗,窃解衲,拈二三丸并吞之。俄觉肤若裂,筋若抽,项缩腰橐,而阴长不已。大惧,无法。僧返见其状,惊曰:“子必窃吾药矣!”急与一丸,始觉休止。解衣自视,则几与两股鼎足而三矣。缩颈蹒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从此为废物,日卧街上,多见之者。
译文
济宁有个人,在荒郊某寺院外遇见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晒着太阳抓僧袍上的虱子,杖上挂着个葫芦,像卖药的。于是这人开玩笑说:“喂,和尚卖不卖男女房事用的药丸儿?”和尚说:“有!治阳痿的,治男人生殖器小的,立刻见效,用不了一个晚上。”这人挺高兴,就向和尚求药。和尚解开旁边的僧袍角,取出药丸,有高粱粒儿大,叫他吞下去。大约半顿饭工夫,他便觉得下部忽然长大。过了一会儿自己一摸,比过去大出三分之一。他还不满足,瞅着和尚去解手的空儿偷偷解开僧袍,捏出两三粒丸子全吞了。立刻觉得皮肤像裂开,像抽筋,脖子在缩短,腰也在弯,而下部还一个劲儿地长。他吓坏了,无计可施。和尚回来见他那样子,吃惊地说:“你一定偷了我的药了!”赶紧给了他另一丸药,才觉得下部不长了。解开衣服自己一看,那里差点长成了第三条腿!这人缩着脖子,一歪一斜地回了家,父母都不认得他,从此成了个废物,天天在街上躺着,有不少人见过呢!
247.岳神
原文
扬州提同知,夜梦岳神召之,词色愤怒。仰见一人侍神侧,少为缓颊。醒而恶之。早诣岳庙,默作祈禳。既出见药肆一人,绝肖所见。问之知为医生,及归暴病,特遣人聘之。至则出方为剂,暮服之,中夜而卒。或言:阎罗王与东岳天子,日遣侍者男女十万八千众,分布天下作巫医,名“勾魂使者”。用药者不可不察也!
译文
扬州有一位提同知,夜里梦见泰山神召见他,言语、神色很是气愤。抬头看见神旁边有个服侍的人,替他讲情。醒后心里窝囊,于是一大早便到岳庙去祷告。出来后,看见药店里有个人,非常像那个为他讲情的人。一问,才知是医生。回家后,忽然得了重病,专门派人去请那人。那人来了后就开了药方,他傍晚吃下去,半夜就死了。有人说:阎王和岳神天天派出十万八千名服侍他们的人,分布到天下,用迷信方法给人治病,叫“勾魂使者”。所以,吃药的人不可不防备呀。
248.富翁
原文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翁诺之。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去,竟不与资。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访之果然。
译文
有个富翁,很多买卖人向他借钱,这天出门,一位少年跟在富翁的马后面。富翁问他干什么,他说想借钱,富翁答应了他。到了家,正巧桌上有几十枚钱,少年就很熟练地将钱摞成高低不等的几叠。富翁最后没有借给他钱,客气地送走了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人一定善于赌博,不是正派人。他那套赌钱的本事,无意间就在手上很充分地泄露了。”后来一打听,还真是如此。
张不量
原文
贾人某,至直隶界,忽大雨雹,伏禾中。闻空中云:“此张不量 田,勿伤其稼。”贾私意张氏既云“不良”,何反枯护。雹止,人村,访 问其人,且问取名之义。盖张素封,积粟甚富。每春贫民就贷,偿时多寡不 校,悉内之,未尝执概取,故名“不量”,非不良也。众趋田中, 见棵穗摧折如麻,独张氏诸田无恙。
译文
有个商人,到河北去。途中,忽然下起了冰雹,他急忙到庄稼地里躲起来。这时,听到天空有人说:“这是张不量的地,不要伤害他的庄稼。”商人觉得很奇怪,暗地里想,姓张的既然“不良”,为什么还要庇护他呢?冰雹停止后,商人走进村里打听那个人,并且询问那人名字的意思。
原来,姓张的是富户人家,粮食积蓄很多。每年春天青黄不接时,贫民就到他家借粮食。归还时,他不计多少,都收进来。从来没见他用斗量过。所以取名“不量”,不是“不良”啊。村里人走到田中,见庄稼被冰雹砸得像乱麻一样,唯独张不量家所有的地,没受到损坏。
250.武夷
原文
武夷山有削壁千仞,人每于下拾沈香玉块焉。太守闻之,督数百人作云梯,将造顶以觇其异,三年始成。太守登之,将及巅,见大足伸下,一拇指粗于捣衣杵,大声曰:“不下,将堕矣!”大惊,疾下。才至地,则架木朽折,崩坠无遗。
译文
武夷山有一峭壁,高一千丈。人们常常在峭壁下捡到沉香玉块。太守听说后,命数百人赶造云梯,想爬到峭壁顶上看有什么怪异。三年才造好了云梯。太守登梯向上攀,快到山顶时,忽见一只大脚伸下来,脚拇指比捶衣棒还粗。一声大喝道:“不下去,就把你踹下去!”太守大惊,急忙快下,刚刚踏上地面,那云梯就像腐朽烂木一样折断,四散崩裂得没有踪迹了。
251.孙必振
原文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译文
某地孙必振,一次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遇上了狂风暴雨,船身颠簸得很厉害,他同船上的人非常害怕。
这时,忽然看到一尊金甲神站在云中,手拿金字大牌朝着下面;大家一齐抬头看去,上面写着‘孙必振’三个大宇,很清楚。大家对孙必振说:“一定是你有罪,天神前来捉拿你。请你赶紧到别的船上,不要连累了我们!”孙必振还没来得及回答,大家不管他同意不同意,见旁边有一只小船,就一齐将他推了上去。孙必振刚登上船,回头一看,先前坐的那只船已翻到江中不见了。
元宝
原文
广东临江山崖巉岩,常有元宝嵌石上。崖下波涌,舟不可泊。或荡桨近摘之,则牢不可动;若其人数应得此,则一摘即落,回首已复生矣。
译文
广东临江那里的山,崖高险峻,常有元宝嵌在岩石上。崖下面波涛汹涌,船不能停泊。有人划船冒险靠近山岩,伸手摘取,可元宝牢牢嵌在岩石上,坚不可动。如果某人命里注定要得此宝,则一摘就落到手里;回头看时,刚才摘元宝的地方,又生出了新元宝。
253.辽阳军
原文
沂水某,明季充辽阳军。会辽城陷,为乱兵所杀;头虽断,犹不 甚死。至夜,一人执簿来,按点诸鬼。至某,谓其不宜死,使左右续其头而 送之。遂共取头按项上,群扶之,风声簌簌,行移时,置之而去。视其地, 则故里也。沂今闻之,疑其窃逃。拘讯而得其情,颇不信;又审其颈无少断 痕,将刑之。某曰:“言无可凭信,但请寄狱中。断头可假,陷城不可假。 设辽城无恙,然后受刑未晚也。”令从之。数日,辽信至,时日一如所言, 遂释之。
译文
沂水某人,明朝末年在辽阳军中当兵,正赶上辽阳城被清兵攻破,这人被乱兵杀死。脖子虽然被砍断了,但还没有彻底死去。到了夜里,一个人拿着本簿册,按照上面的名字一个个查对。查到他时,那个人说他不应当死,叫左右随从把他的头接好,送他回去。于是,随从们一齐去把他的头取来安到脖子上,很多人扶着他,只听得风声簌簌地响,走了不多时,就放开他回去了。这人一看这个地方,正是自己的家乡。
沂水县令听说了这件事,怀疑他是私自逃回来的。派人把他抓来一问,才知道了事情经过。县令很不相信;又察看他的脖子,连一点断痕都没有,就要处罚他。这人说:“我说的话,我自己也没证据,只请求先把我关在牢中。断头的事可以是假,辽阳城被攻破的事不会是假。假若辽阳城安然还在,然后再让我受刑不迟啊。”县令听从了他。过了几天,辽阳来信说城被清兵占领了,城被攻下的日期,同某人说的完全一样。于是,县令便释放了他。
254.死僧
原文
某道士云游,日暮,投止野寺。见僧房扃闭,遂藉蒲团,趺坐廊下。夜既静,闻启阖声。旋见一僧来,浑身血污,目中若不见道士。道士亦若不见之。僧直入殿,登佛座,抱佛头而笑,久之乃去。及明,视室门扃如故,怪之。入村,道所见。众如寺,发扃验之。则僧杀死在地,室中席箧掀腾,知为盗劫。疑鬼笑有因,共验佛首,见脑后有微痕。刓之,内藏三十余金,遂用以葬之。
异史氏曰:“谚有之: ‘连财于命。’不虚哉! 夫人俭啬封殖,以予所不知谁何之人,亦已痴矣。况僧并不知谁何之人而无之哉! 生不肯享,死犹顾而笑之,财奴之可叹如此! 佛云: ‘一文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其僧之谓矣。”
译文
有一个道土,外出云游,天已很晚,投宿到荒野的一个寺院里。他见僧人住的房子紧紧地关闭着,就垫下蒲团,盘腿坐在廊下。夜已经深了,周围很静,他听到开门与关门的声音。转眼间,他见走来一个僧人,浑身上下都沾满血污。僧人好像没见到道士,道士也装着没看见他。僧人径直进入大殿,登上佛座,抱着佛像的头着了魔似地大笑,很长时间才离去了。
第二天,道士看看房舍,门关得好好的。他感到奇怪,到村子中,便告诉大家他晚上所见到的事。大家一块来到寺院,开门查验,看见僧人被杀死在地上。寝室中的席子和箱子都被掀翻了。大家知道这是被盗贼抢劫了。可是僧鬼还笑,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块查看佛像的头,发现佛像头后有微小的痕迹,便用刀挖开,里面藏着三十多两银子。大家就用这些钱,把死僧埋葬了。
异史氏说:“有句谚语的:‘财富与命相连’。不错啊!人聚敛钱财以待获利,连我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已经痴呆了;况且这个僧人都不知道成什么样的人了!活着的时候不肯分享,死了还回头笑,守财奴的可以感叹如此。佛说:‘一文将不离开,只有业随身。’说的就是这个和尚!”
孝子
原文
青州东香山之前,有周顺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不可忍,昼夜嚬呻。周抚肌进药,至忘寝食。数月不痊,周忧煎无以为计。梦父告曰:“母疾赖汝孝。然此疮非人膏涂之不能愈,徒劳焦恻也。”醒而异之。乃起,以利刃割胁肉,肉脱落,觉不甚苦。急以布缠腰际,血亦不注。于是烹肉持膏,敷母患处,痛截然顿止。母喜问:“何药而灵效如此?”周诡对之。母疮寻愈。周每掩护割处,即妻子亦不知也。既痊,有巨疤如掌,妻诘之,始得其详。
异史氏曰:“封股伤生,君子不贵。然愚夫妇何知伤生为不孝哉?亦行其心之所不自己者而已。有斯人而知孝子之真,犹在天壤耳。”
译文
在山东省益都县的一个偏僻小村子里,有一个叫周顺亭的人,由于父亲过世的早,他对唯一在世的母亲非常地好,也非常地孝顺。
一次,母亲的大腿上生了一个巨大的脓疮,痛得难以忍受,白天晚上都不停地呻吟,周顺亭很是孝顺,四处寻药为母亲擦拭伤口,并每日按时给母亲服药,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人也瘦了好多。
几个月过去了,他母亲的伤口还是不见好,周顺亭看到母亲疼痛难忍,依然没有任何办法,他焦虑得祈求老天。
一天夜里,父亲托梦给他:“你母亲的病之所以没有扩散,全是因为你的孝顺,然而,这种脓疮不是一般药物所能医好的,你最近几个月都瘦了,焦虑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用人肉做药引来擦拭脓疮才会好起来。”周顺亭早晨觉着好奇怪。
于是他起床,用尖锐的水果刀割自己腰上的肉,割下来的时候也不觉着有多痛,自己赶紧拿干净的白布把伤口裹起来,血就没有往外流了。
于是,他悄悄地把自己的肉放到药里熬成膏状,给母亲涂抹在脓疮的地方,痛果然就没有痛了。
母亲笑着为儿子:“这是什么灵药,居然如此有效果呢?”周顺亭没有告诉母亲实情,过了些时日,母亲的脓疮就痊愈了。
周顺亭每次割自己的肉,都是悄悄进行的,自己的妻子也根本不知道,且因为照顾母亲的缘故,也没有和妻子同房休息,后来妻子发现他的腰部有个巨大的疤,坑打得就像一个碗一般。
在妻子的再三追问下,周顺亭才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