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村的技能赛(散文诗)
——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
文/益民
谷雨后的春风,飘柔着含笑的柳丝,天上的白云辉映着温暖的阳光。村头文化大院里男女老少熙熙攘攘,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竞技场。村里不甘赋闲的留守女郎,焕发的青春写在脸上,个个跃跃欲试,呈现出激情满怀的模样,要把拿手绝技当众献上。
主席台上,一列坐了七个评委,一个个紧绷着脸,显示着严肃的形象。
竞技分为五个组,比赛总共五大项。村委主任简短地讲解了评分规则,技能竞赛就正式开了场。
张家媳妇身手矫健,手拿篾条唰唰编着箩筐。只见她双手舞动,篾条飞扬,霎时箩筐成了形状。
王家媳妇手指细长,飞梭织着渔网。梭子窜动,丝线飘扬,很快织出有二尺多长。
李家媳妇不甘示弱,剪刀飞舞,两手不慌不忙,几张彩纸瞬间剪出喜、庆、吉、祥四个大字,字字还带着圆圈花边像个太阳。
赵家媳妇更有新意,锅碗瓢勺、刀叉碗筷叮当叮当响。不紧不慢,九道佳肴,色、鲜、味、美俱佳,摆到桌上,中间两盘儿还用萝卜、南瓜雕刻了龙、凤形状,栩栩如生,有模有样。
梁家媳妇则是制作手工玩具,缝制毛绒狗狗。穿针引线、填充丝棉,一会功夫摆了一片。那狗狗还闪动着眼睛,活灵活现,好像真的一样。
……
评委们惊得瞪大了眼,不住地交头接耳,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把计分簿翻得沙沙响。
围观的男女老少,一个个伸长脖颈,看呆了表情,忘记了指指点点,就像是看了场精彩好戏,流露出发自内心的赞赏。
就连树上的百灵鸟,呢呢喃喃、叽叽咕咕也叫个不停,好像是啦啦队,用鸣啭歌声来给竞技者助阵捧场。
倒是朵朵云絮,飘忽蓝天,不声不响,像是置身尘外,没有一点紧张。
随着一声铜锣响,竞技者全部停下操作,起身清场。评委收集各组成效,每组评出一个最优,开始颁奖。
捧着奖状,逐个介绍技术成长。
有的说,是在职业技校,老师培养;
有的说,是外出打工期间,练成工匠;
也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手把手,教成这样。
……
我作为评委亲临现场,目睹了参与竞技者献出的绝技,由此心中滋生很多感想:
职业技校传道授业,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能文能武,为家国建设造就了栋梁;各大企业工厂,招收农民务工进厂,既增加了就业机会,又练就了能工巧匠;高手在民间,代代相传,一样能培养出大国工匠。农村脱了贫,年轻人不再外出奔忙;妇女留守一样能务工,既照顾了老人、孩子,照顾了家,所学技能在家庭副业、扶贫工厂同样能用得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只要有技能,一样能风光啊!

作者简介:益民,本名许益民,河南周口人,全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心理学会理事,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笔耕不缀,曾在《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诗歌报》、《河南纪检与监察》、《周口日报》等报刊发表杂文、诗歌等文体文章百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