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引领我人生之路的好书
王庆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制度被废除了,我和一些从农村考人城里读高中的孩子们愁肠满腹,原来考大学的梦想瞬间被打破了,多年来的艰苦努力灰飞烟灭。今后如何?不可而知。在公布这一决定的当天晚上,我在学校的大操场上整整徘徊了大半夜,这是我第一次这样慎重地考虑未来前途,更是第一次感到生活是这样的迷茫、酸楚、痛苦和无奈,就像没了生机的苇草一样,飘在人生的荒滩上。之后,我从学校又回到家里。为了挣工分生活,我和生产队的社员(农民)一样插秧、割麦子、上河工(疏浚河道)、推车、抬土,农闲时去帮助大哥打铁。干农活、打铁的苦是能吃的,但总觉得干这些活,与我读书时的理想是天壤之别。时不时地仍在思虑:“我的生活动力在哪里,我未来的前途在哪里?”正在我孤独、劳累、贫困的时候,南京下放户老张送给我一本书叫《菜根谭》。他笑着对我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正心凝神书中语,掩卷犹闻纸上声。”手捧此书,一读之下,我心中豁达开朗了许多。这本书以菜根为名,400条语录形似一部小品文,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中的大道几乎无所不包。那些长不过三行字的家常话,带给我的却是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它充满了哲学的思辨,禅的诗情画意,儒家立根为人的哲理,道家看世处世的思想,还有佛家既人世又出世的修身之道。它让我看到一种更真实生动的精神世界,一种更有人性的生活方式。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成为我灵魂的慰藉和精神的乌托邦。大概有半年的时间里,我的心都沉浸在这本书中。劳动之余,躲在屋子里一字一句地读,一篇一篇地看,一遍又一遍的品赏每一段每一句的味道。我几乎遗忘了整个世界,真不知今夕何夕,今年何年,捧读眼前一卷,任它时势翻滚,我自云淡风轻。现在看来是有点幼稚,但这却给我留住了一点激情的火苗,受用一生。至今每想到此,心中就会由衷地感谢当年送给我这本书的老张。在那个年代,除了“老三篇”,其他的书是很少的,一个村各家串遍,也见不到几本书。像这样的书是绝对看不到的,要是被发现,也会把它当成“四旧”烧掉,甚至连保存这书的人也要受到批判。感谢老张送给我的精神食粮,“啃”了它,让我清醒、理智,明白人之一生,只有经得起艰难和挫折,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能来得,雨里也能去得。
“青灯有味是儿时”。那“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世以心拂处为乐,终必苦心换得乐来”;“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些精髓的语句使我明白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什么境况,要想拥有优良品德,就需要有坚毅顽强的品格,超人的耐性;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那“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使我明白做人只有堂堂正正,不做愧心之事,而且从小就要立志,不虚度光阴,才能立根做人做事,到年纪大了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后悔悲伤。书中这些名言警句仿佛一汪清泉,涤去我心中的焦躁,如一缕清风吹拂了我心中的烦恼,点燃了我原本隐藏在心灵深处追求诗意生活的火焰,唤醒了我生命中的激情,朦朦胧胧中,使我初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我崇拜这本书。在我的心灵被迷茫困惑时,是它使我没有匍匐,没有颓废。那一张张振翅欲飞的书页,那一个个啼叫争鸣的文字,在我心中欢歌翱翔,激励着我去寻找新的生活答案和篇章。在它闪耀着旭日光辉的指引下,使我蹒跚而又执着地迷上了通向善和美的道路。在我以后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怨声;有顺风得意之时,也有空寂潦倒之时;有“门庭若市”之时,也有“门可罗雀”之时;有匡扶正义成就善事之悦,也有无力助人的无奈之叹。面对这些,我反复阅读《菜根谭》。有时边读边想,在思考中,我仰望星空,常常感到一道道穿过自然法则和万象时空的理性之光扑面而来,默默而久久地照亮我的思维空间,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让我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获取一种力量,并作用于自己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起点和指向。无论是处于何种环境,面临何种矛盾,身受何种困境,总感到有一种清醒的理性之光把关定向,引领我认清风云变幻之中的必然,看到错综复杂里面的固有逻辑,明辨形色各异境况的本质特征,不断驱散认识上的迷雾,跨过人生的每一道坎,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
在反复阅读《菜根谭》中,我常常随着它的思路去对照、去思考,从而使我弄懂了很多东西。它的足迹是温暖的,顺着它的足迹也会走向温暖。它告诉我,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当我的心走人书中之时,就犹如走进亲切温馨的精神家园。书中有“正气还天地,清名在乾坤”的亘古命题;“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的人生哲学;“养志于清修,栖心于淡泊”的养性之道;“处世让一步,待人宽一分”的宽恕之理;“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的警世恒言;“涉世中出世,尽心内了心”的人生感悟;“学须扫外物,直觅本来真”的劝学之要;“恩自淡而浓,威自严而宽”的领导艺术;“用人不宜刻,交友不宜滥”的处人经验;“想屈原激烈,会陶潜风流”的人生情怀等等。几十年来,这些名句一直感应在我的心头。它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它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热诚的表述,无不充满着人性的光芒。它使我明白,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参照时髦和流行,对比口径寻找思想捷径。唯有在传统中、在经典中、在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它使我有了拿得起、立得住的生命正气,激发了我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立愿和道德情感,砥砺了我的道德理想,给了我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激励。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应当敬畏什么,漠视什么;应当坚守什么,放弃什么;应当看重什么,淡泊什么。它就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我的思想,让我在寻找生活的真谛中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温润我的心灵,陶冶我的情操。
捧读《菜根谭》,令我最为动心的是它的意境。“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浸寒毡”;“朗境悬空,静躁两不相干”;“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这些句子的意境最容易进入我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清。这些意境,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
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捧读《菜根谭》,常常让我不能释卷,其中作者写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鸟一林、细雨白云、清风月色,能将我带人一种空谷般的意境。它使我内心在不停地召唤,一生都在寻找自己,不仅是物质,更要寻找精神。它让我养心、养性,在生活中得到真趣,使我的生命阳光灿烂,前路宽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