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吻
戚思翠
有一种牵挂是世上最美的牵挂,便是母亲的牵挂;有一种语言是世上最美的语言,便是母亲的语言;有一种歌声是世上最美的歌声,便是母亲的歌声;有一种亲吻是世上最纯洁的吻,那就是母亲的吻。
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她虽离开我们33个年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眼前,尤其她的歌声常在耳边回响。母亲的歌声很美,清脆嘹亮、婉转柔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何时何地,母亲总是歌声不断。她的歌声,凝聚在繁重的劳动中,回荡在繁琐的家务上,缠绕在生活的细节里,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我曾不止一次地遐想过,如果母亲识字,她一定是个能歌善舞之才。
母亲只活了59岁,她会唱百首歌。母亲不仅会唱很多革命歌曲,而且对《红灯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苦菜花》、《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秦香莲》等电影里的唱段,亦都唱得有声有色。孩时的我们,大多在母亲的歌声里甜甜入睡。母亲的一生极其短暂、平凡而艰辛,但她毫无怨言,总是用自己卑微的歌声,坦然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我们就是在母亲的歌声里长大的。
在我刚开始有记忆,还躺在母亲身边睡觉时,便跟她学会了几首革命歌曲,《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幼小的我,压根不懂歌词意思,只是稀里糊涂地跟母亲学唱。特别是那句“雨露滋润禾苗壮”,直至后来读书方知其意。母亲总是利用睡前一段时间教唱,声音很低很低,母亲说,千万别闹醒“他人”。
在我成为一名小学生时,母亲进了“扫盲班”。夜幕下,母亲轻悠地哼着小调,自黑漆漆的外面回来了,见我们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便迫不及待地抢过我手里的铅笔,说:“今晚的扫盲课,我不但学会‘白求恩歌’,还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说着,母亲用她那粗笨皲裂的大手,哆哆嗦嗦地在纸上写下她那笔划繁多的名字。昏暗晕黄的灯光里,母亲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临睡前,母亲一如既往、倒背如流地背诵一遍“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后,便轻声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共产党员张思德》……
在我成为一名高中生时,母亲的头发过早地花白了。因我住校,很少听到母亲的歌声了。一个周末回家,见门敞开,屋里无人。隔壁四婶告诉我,说母亲最近胃痛厉害,去庄上拿药有些时候了。怕我回来进不了家,门没锁,让我自己热饭菜吃。目睹家中一切,我脑海里不时浮现出母亲常是手捂胃部,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样子。为了我们,母亲节衣缩食、起早贪黑、积劳成疾……母亲的胃病就是饿累出来的啊,却很少舍得买药。我的泪水簌簌而下,一边烧火热饭菜,一边情不自禁地哼唱《妈妈的吻》:“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妈妈曾给我多少吻, 多少吻!吻干我那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花,温暖她那孤独的心……”一转头,蓦见母亲泪流满面地站在厨屋门口,一动不动,俨然一座雕塑。见我看到,她无比激动地对我说:“小翠,这首歌你在学校学的吧,太好听了!晚上教我唱啊,我好喜欢!”
我中专毕业那年,母亲查出胃癌晚期。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陪伴在她身边。那天,母亲打完杜冷丁后,高兴地问父亲:“这是什么灵丹妙药呀,一打胃就不疼了。”一旁的我,心如刀剜,泪如雨下,赶紧回厨房给母亲煮鱼汤。当我端着鱼汤刚出厨门时,忽听一阵尖细、轻柔、微弱的歌声自堂屋飘来:“……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花……”母亲在唱歌!母亲喝了几口鱼汤对我说:“小翠,看来妈真的不行了。这歌有三段,那么熟悉的歌词,现在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你再教妈妈唱一遍……”我吞咽着泪水,与母亲一起吟唱《妈妈的吻》。
唱着唱着,母亲的歌声越来越低,轻得像羽毛一般。唱着唱着,母亲已沉沉睡去,苍白的脸上荡漾着无比的幸福,母亲陶醉于自己的歌声里。目睹即将离世的母亲,再一次,我的泪水哗哗而下……忍不住,在母亲脑门上轻轻印下一个吻!也是我成年后“还”给母亲的第一个吻,更是给她的最后一个吻!因当晚七时半,母亲驾鹤仙去……
作者简介:
戚思翠,笔名:田心、草根等。江苏盐城人,自由撰稿者。于《世界日报》《侨报》《泰国中华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建材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等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发表小文1500余篇。参加各地征文获奖证书60多枚。作品《藏在伏天里的爱》荣获江苏省第22届报纸副刊好作品散文类一等奖;散文《说说我经历的五个龙年》获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散文《在异地,咀嚼乡愁》获“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联赛金奖。小说《最后一次党费》荣获武汉《新传奇》“喜迎建党100周年”征文赛一等奖,并入选其作品集;散文《故乡的秋》在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中获三等奖,并入选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一书;散文《铁血丰碑》分别被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和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编入“红书”;散文《红色档案映耀“党史”》获常州市“档案映耀百年记忆”征文奖,并编入常州市档案馆《常州档案》杂志,同时荣获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散文《我跟父亲学插秧》,获亭湖区“文史亭湖”征文奖,且编入《文史亭湖》(2021卷);散文《崇文重医戚家庄》编入盐城市《盐都名村》;散文《芦花礼赞》被列入湖北孝感初中语文试卷。数十篇小文编入有关杂志书籍。座右铭:为梦而活,活在梦中。不图名利,享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