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叔(习惯叫小叔)叫张保亭,学名其荣,字兆荣。生于 1926 年农历二月初二,于 2012 年农历正月十四病逝,享年 86 岁。
四叔保亭的名字是有由来的。我的奶奶生我四叔时都 43 岁了(我四叔和我大姐同年龄),四叔上边有大哥张书堂、二哥张其林、三哥张金有,有大姐张竹女。四叔按弟兄排行老四,奶奶和爷爷认为负担不小了,两人商量说,停住吧,只要能养活大,咱不再生了,便祈祷上天保住儿子,长命百岁。故此,把四叔的名字起了个保亭。

四叔在我父辈里,除了我大伯张书堂外(听我母亲常说,大伯在弟兄四人中,能力最强,交友最广),我四叔比起我三叔和我父亲都在上。四叔也是有貌才、有口才、有文才,三才出众的人。四叔小时候上了几年学,我还记得四叔的字苍劲有力,工整大方。因为我祖父的字写得就很好,四叔受到我爷爷的指教和感染,门里出身的还是来得快,不走弯路,效果能一样吗?因为我爷爷走得早,要不四叔还会成为一个人才,干一番大事的。那些年,我四叔也在过春节时支摊写过春联,后来写家多了,他的负担也越来越大,就不再支摊了。
我的四叔心灵手巧,见啥只要一摸一看就会。他没有经过木匠师傅的拜师学艺,但拿起木匠的钵子、斧子、刨子、锯等,一使用就带几分像,像是个成手。自己打线,做小桌子、板凳、旋根镰把、镢把、木锨把…… 做得又细致又光滑,和市场卖的不差多少。他一天没有学过泥水匠,但他垒墙不放线,垒得非常直,谁见谁佩服。特别是四叔下地基,比一般人都有眼力,地基是盖房子的基础,他处理地基非常好。村里只要谁家盖房子都会去找他,他乐意帮助,在村里留有好名声。

四叔对农活儿也是样样精通,像犁地耙(把音,四声)地这些农活,一般是个庄稼人差不多都能入手。如果说是个精通的人,那就很不容易了。施牛要懂牛的口令,不然就是对牛弹琴。如 :嗒嗒(意思向外走)、咧咧(向里走)、喔喔(停住不走)……这些对牛的用语,一定要准确。如果吆喝错了,造成损失可不小,就像司机的方向盘一样。四叔的脑子灵,口语清,吆喝牛十分准确,从不有半点差错。四叔耩(念讲音)地是个能手,四四方方地好耩,如果遇到不规则的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斜坡地,弄不好就窜垅了。小麦、大豆,这些比较大的种子好耩,遇到耩芝麻、油菜,若耧眼定不好,不是稀就是稠。有一年,我叫我父亲给我耩谷子地,我还是借人家的谷种,上午生产队耩大豆的耧眼,我父亲去耩时,他没看耧眼,本来谷子种绰绰有余,可他一遭可把谷子快耩完了,结果这一遭谷苗成了马鬃,以后把它们也锄光了。土地下放后,年轻人不会耩地,只要到种麦季节,我四叔总是忙得脚上长草——慌清了,好多人找他帮忙,他总是乐意去。

四叔在场里也是一把好手,风大都会扬净,特别是风不正,一时东、一时西,这就要亮出真本事了。该用握锨,就一点要用握锨(指大风用);该用撇锨,就一点要用撇锨(指风小用)。掠场是个技术活,一般前脚弓,后脚蹬,前手轻,后手稳。抢(念三声)麦更不容易。但四叔往往是独打独开,扬的麦子非常干净。
四叔跟石板沟王六甲学订锅(六甲是四叔的内弟),经常去外做生意。只要听说他从外面回来,家里会放一大堆烂锅。那时人穷,买不起锅,修修补补只要能用即可。四叔总是饭顾不上吃,先给邻居们订锅。这一点,村民们都念着他的好。
四叔对村里的鼓乐器非常精通,鼓簧非常清楚,所有乐器都会。每逢村里有重大节日,或婚丧嫁娶,四叔总是参与,深受村民的爱戴和尊崇。

这许多年里,我常住洛阳闺女家。四叔有几分菜地,他种了花生,每到腊月我和老伴回家贴春联,四叔总是背上一袋炒熟的又胖又大的花生送到俺家。我接着花生,感动得泪水直流。我老伴总说:“咱小叔这几年太惦记咱了,总是给咱送花生。”我说 :“四叔想别人家都种花生,就咱不种地,在洛阳常住,没有花生吃,所以才给咱送。”
四叔走了七八年了,每逢一到腊月,我总想起四叔,想到再也吃不到四叔种的花生了,想到再也得不到四叔的教诲了。难过的泪水就涌了出来!

作者简介:张瑞法,男,1938年生,现年84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蝎子山村人,退休教师,常年居住在洛阳市。晚年生活充实,下棋,习字,著文章,皆为所好。

朗诵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