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的双手曾让你凝视许久?曾让你惊叹或感动。或粗糙,或有力,或稚嫩,或沧桑,既写满付出,更是坚守。
有一种温度,叫社区的关爱,有一种力量,叫基层党员,有一种情怀,叫网格长与你并肩作战。
(王秋香连续作战昏倒在抗疫一线)
疫情防控期间,努力奋战在一线的人员很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工种以外,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社区工作者。他们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抗击疫情的担当和使命,在抗疫最前沿。
(杏花邨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和她的团队们)
长春市永昌街道杏花邨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主任陈红玉同志,带领一班人,响应市委号召和安排,全员出动,尽锐出战,舍小家、为大家,在抗疫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
社区党委副书记于海波,社区居委副主任梁子艺,社区纪委主任刘玮,她们坚持岗位,放弃假期每天晚上还得继续加班。
(社区党委副书记于海波,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梁子艺)
(社区纪委主任刘玮与张柏松)
“很荣幸能在关键的时候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这不仅是陈红玉书记的心声,也是社区领导班子全体同志的铮铮誓言。他们承担了主要的社区防疫工作和事物工作,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为居民发放搬运核酸试纸)
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疫情防控期间也不能停止办公,陈红玉书记和班子成员,成立工作专班,每天研判会商,每天有督查有报告,实行集中办公和24小时应急值守。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只能在单位住宿,就是在如此艰苦简陋的居住环境下,他们已经坚持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都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早已和这片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土地融为一体,必须牢牢守护!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动员居民楼下做核酸)
大家也许不知道社区工作人员有多忙?他们一天从早到晚穿上防护服,冒着随时都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坚持着。他们督促入户医务人员、保供人员在入户前完成抗原检测,为下沉干部、“三长”人员和志愿者排班。在核酸采样现场,扫码登记,维持秩序、解答居民问题。在民生保供一线,协助卸车消杀、配送上门,为生病的居民买药送药,帮助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订菜送菜。在封控区值守岗位,到有阳性确诊病历的社区封控楼栋,贴封条,采核酸,做消杀,送物资。研究制定居民核酸检测路线图,避免交叉感。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为居民送核酸自检试纸)
社区有做血透的,有孕产妇的,有孤寡老人的,安排封控管控间隔做核酸的,有追阳的要安排病患密接转运隔离的,统计每个楼栋,每个小区所需物资种类数量,每天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辖区内疫情情况,核酸检测户数,封控楼,管控楼实时状况等事物,到晚上半夜有时还在接菜接抗疫物资,还在处理居民区里的突发事件。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布置核酸监测卡点)
社区经常临时接到通知,要求其连夜完成社区紧急物资运送任务。他不顾一整天高强度工作后的疲惫,迅速响应到岗到位、连续作战对接点位、安排车辆组织搬运,终于赶在天亮之前圆满完成了居民物资保障的转移搬运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当日社区物资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家一天工作下来,手已经冷得没有知觉,口罩里的水蒸气也已经结冰。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梁子艺在核酸检测现场)
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完成,更多的群众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必须时刻都要投身到下一项工作中,践行他们:“解民忧、增民利、化民怨、促民和”的箴言和目标。
抗疫的时间长了,人们会烦躁,基层工作难免有漏洞或不尽人意的地方。陈红玉书记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全力做好基层的保供和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封控中的小区生活物资不能断供,一时跟不上要向居民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政府与居民之间交流的通畅。
(网格长朱禹涵在隔离酒店协助抗疫工作)
网格长朱禹涵同志,工作借调隔离酒店执行防控任务,为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服务,在半污染区连续工作,流调疫情态势,为隔离人员统筹协调具体事物,协助疾控部门做核酸检测,工作一丝不苟,获得疾控单位的好评介。朱禹涵说:我的工作和大家相比不算啥,大家才是最辛苦的人。
(网格长王秋香过度疲劳,累到在抗疫一线)
网格长王秋香同志,连轴转高态势工作,吃不好睡不好,早起晚归,每天连续爬楼梯,做核酸,送物资。回社区简单吃了几口饭,就跑去继续工作,没有一刻休息。
(网格长王秋香昏倒在地上)
因电梯关闭,王秋香每天爬楼梯,从1楼到13楼,连续爬到第四天,刚爬完已经到中午,最终累到在路上,医护志愿者付宝琪发现网格长王秋香晕倒了,付宝琪抱住了王秋香,轻轻呼唤着。
(网格长马辰)
网格长马辰同志,用心关照社区居民,居民 赵云秀患三次脑梗,身患两种癌症,又类风湿,手指脚趾都变形,是患有多种疾病于一身的老人,在遇到困境时刻,网格长马辰给她送来蔬菜水果,马辰 顾不得抖掉身上的灰尘,来不及擦去头上的汗水,进屋子放下东西就走。赵云秀说:她告诉我有什么困难就找她,后来她听说我抗癌药停,又联系药店给我送来救命药,她是下班给我送来,脱去防护服,我看到她的真容,原来是一个清秀漂亮的小姑娘,我才知道她叫马辰,我感谢社区书记和领导,感谢马辰救了我的命!
网格长王丹同志,坚持抗疫一线任务,共克时艰,同时她分管社区残疾弱智群体工作,许多惠民政策都清楚了解,掌握居民的信息,为弱势群体提供最周全的社区服务。大家遇到困难,都愿意找她帮忙,面对居民的询问,王丹都是耐心细致解答,深受大家的好评。
对待工作,王丹认真较劲,社区和残联交代下来的任务,她都兢兢业业,负责任地完成。当一项惠民政策开始接受申请时,需要居民配合填写材料,她不是等待服务对象来社区,而是从信息库里认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居民,通过打电话、上门等各种方式通知他们,保证申请对象不错不重不漏。
由于残协服务对象中很多人行动不便,她就利用休息时间,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收集申请材料。
面对居民的求助,王丹总是贴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社区一位重度肢体残疾人仅靠低保金生活,她先后为他争取到了出行的无障碍改造,贫困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等各项政策,有效地缓解了他家的经济困难。
网格长张焱同志,他也是普通的打工人,也没挣多少钱。张焱心里已经不是看在工作的份上了,已经是很有情怀和大爱的人。
在杏花邨社区有些特殊群体,像是残疾人、老年人和封控区的居民。张焱说: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我们都是送货上门,解决他们取货难的问题。
张焱的一言一行,也被居民群众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居民们都说:有张焱在,我们的心就特别踏实。张焱用忘我的工作,把安心带给了我们。
而每次张焱都说 :单打独斗不成事!我们要想尽快打赢这场仗还得依靠社区力量。群众的认可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正是居民群众在抗疫过程中的理解与支持,给了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也更加坚定了他作为一名社区网格长的使命与担当。
张焱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但这还不是最苦最累的,有时候工作连续作业长达20个小时,入夜了依然在坚守岗位。
杏花邨社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社区书记陈红玉带领社区团队,社区人民群众,迅速行动,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社区网格长战斗在一线前沿,他们每天最早来到社区,积极准备当天物资、安排本网格的工作。张焱,王丹,王秋香,马辰,朱禹涵,则是每晚最迟一个结束走访排查,就住在了社区办公室,只要有情况,半夜也会第一时间与医护人员一道赶到现场。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社区纪委主任刘玮,为封控区居民送生活保障物资)
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涌现出许多榜样典型,处处上演着暖心故事,既是其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的体现,更展现出杏花邨社区的美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辖区家庭都在为社区工作者点赞,通过连日的抗疫工作,大家更理解社区的工作了,他们会按要求居家隔离,同时坚信很快会取得抗疫的胜利。
孤寡老人眼中感激的泪水,特困群众心中的感激,青少年发自肺腑的欢笑,还有那默默无声深深一鞠躬,这些无不淋漓尽致表现着群众对杏花邨社区的真情厚意,构成社区色彩斑斓。
(社区党委副书记于海波,社区居委副主任梁子艺,运送物资搭建疫情防控帐篷)
杏花邨社区七位网格长,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为辖区居民群众筑起坚实的防疫墙,他们既是疫线的战斗员,又是信息员,也是快递员,他们是杏花邨社区的脊梁。
让我们记住这些人的名字:王秋香,王丹,朱禹涵,张焱,马辰,王羽佳,张远。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社区党委副书记于海波,社区纪委主任刘玮,为志愿者送早餐)
社区党委书记:陈红玉坚定地说“这是一场全民战役,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居民,物业,我们群防群战,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期待杏花邨里尽朝晖!”
素材,采访:张焱,王丹,朱禹涵
文本,编辑:郭晓运,笔名享日,字东升,文风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