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兴
小秘书向老秘书请教工作方法,老秘书面授机宜:在给领导写讲话稿时,一定要留几个容易辨识的错别字。小秘书不明就里,老秘书细道缘由:如果讲话稿被领导看出许多问题,那你就准备卷铺盖走人;如果领导在你的讲话稿中看不出一点问题,那么领导就会觉得毫无面子,你也就离卷铺盖为时不远。最好的做法,就是留几个容易辨识的错别字,让领导发现指出,这样既会能让领导满意,又给足领导面子,才是真正的两全齐美。小秘书按此操作,果然不久之后得到提升。
在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中,总是领导居于主动,下属居于被动,领导居于强势,下属居于弱势,领导下命令,下属来服从。正常情况时,领导下达命令,下属执行命令。下属完成任务后报结果,领导对结果进行检查验收,一项工作就算完成。但是,有时领导下达的命令意思不很清晰,或者故意不下达清晰,这就需要下属揣摩、领会领导的意图。往往,那些善于揣摩和领会领导意图者,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任。所以,揣摩和领会领导意图,在有些地方就成了一门专门学问。
一般而言,强势的领导更倾向于使用稍微弱势一点的下属,而弱势的领导更愿意使用稍微强势一点的下属。因为强势的领导足智多谋,事必躬亲,下属只需做一个很好的执行者。而弱势领导则更需要下属的辅佐和协助。或者说,强势领导的手下更容易产生弱势的下属,弱势领导的手下更容易产生强势的下属。当然,不排除武大郎开店——只要个子低的。但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都是领导,下属只是下属,犯上、僭越都是大忌。
做领导的,总希望有一点风光,有一点派头,总希望前呼后拥,左右逢源,受人尊重。于是乎,每到一个地方,每对一件事情,都要做一番指示,讲一番意义。原本只是一个领域的专家,但一旦成为领导,则面面俱到,无所不通,即所谓官大学问长是也。作为下属,“人艰不拆”,只能假装聆听,假意鼓掌,发誓贯彻落实。假如领导喜欢繁荣景象,下属还得经常排练导演,确保领导能时时看到一派欣欣向荣。
自古伴君如伴虎。下属对于领导,最好多磕头,少说话。曹操手下的谋士杨修,便因自恃聪明,多嘴多舌,反误了卿卿性命。即便领导发扬民主,鼓励鸣放,也要谨言慎行,防止引蛇出洞。但是如此一来,人人噤若寒蝉,即便领导牙上有个菜叶,也能招摇过市,无人敢说,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原南京市长季建业,几乎每天风光出镜,但是黑乎乎的鼻毛龇出鼻孔,有碍观瞻,却从来无人向他提醒。直到有一名记者实在看不过眼,向季赠送了一把鼻毛剪,季才注意到这一点。领导虽然自恃高明,但拿领导当枪使、当猴耍者却不乏其人。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所谓织工,就是此类。那些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的领导,更易蹈入此辙。
领导也是人,既有善念也有恶念,既有上进心也有堕落欲。所以有些领导往往既需要能干事创业的“忠臣”下属,也需要能陪自己休闲娱乐的“奸臣”下属。就如乾隆既需要刘墉,也需要和绅一样。当然,如果法律健全、机制完善,权力被关进笼子,领导只能向善,不能向恶,则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