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社区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进入别人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便无法理解其付出的价值与辛劳的意义。

今天接到通知,作为突击队赶赴公司对口的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道长征社区开展防疫工作。
下午两点二十,提前到达
社区办公室。社区韩浩书记接待了我们,副主任张攀给我们分配工作:白天打电话做流调,晚上组织做核酸。
我是小刘,您配合我一起做流调吧。

小刘坐在办公桌前,口罩遮着她大半个脸庞,但一双眼晴特别清纯干净。
她拿出流调人员的表格,让我坐在她身边。告诉我用网格员电话,如何一一查询排调信息。
第一步详细询问地址。如果无法确定,进入“微邻里”查询。
如果不是我辖区,直接流转到其居住地。
如果是我辖区的,进入下一步。就是详细询问个人信息
@姓名
@身分证号
@居住详细地址
@从哪个省市区来汉(返汉)
@返汉来汉时间
@交通方式(车次车牌号)
@核酸是否检测及时间
@疫苗是否检测及时间。
终于知道了,我们的信息是怎么上平台,进入流调系统的。

这中间,凝聚了多少社区工作者的心血啊。
她最后特别强调,流调电话查询一定要有好的态度和涵养,遇到再不讲理的人也不能生气和发火。
拿起下载的流调信息表,我发现,有的没有姓名,有的没有详细地址,有的只提醒从某地到某地,而且许多是打工的临时住处。这一切都只有通过电话来联系核实。
我一边按电话联系,小刘一边在电脑上更正信息。

一个多小时,我打了十八个电话,有二个因在工地没接,有一个不愿意告诉信息。还有一个九零后的女生跟王菲同名,平台信息说她从某地到某地,她说不对,那是她前夫的手机号信息。她豪爽开朗地说,跟他搞不好,离婚半年了。她又有说有笑地告诉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我说她年轻开朗,她说不年轻了都是两个女儿的妈了。
还有一个九四年的小伙子,名字叫代狂,他说是疯狂的狂——哈哈,这人啊,疫情之下,真是干人千语,千心千面——而社区干部却要容纳这一切一切!

五点半左右,韩书记拿了几盒牛奶和点心,让我们吃一点之后准备分头到社区的几个点做核酸。我站起身,这才发现,小刘的办公桌上工作牌上写着她的名字:刘红岩。我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这名字好有革命传统的精神。你肯定是革命的后代。她不置可否地一笑。因吃点心,我现在才看清她有口罩勒印的脸,典型的瓜子脸,白皙而纯净,淡雅而平和。

几个社区工作人员象打仗一样,几下几下拿出了做核酸的多套工具。张攀副主任给我们拿出了重点防护口罩,志愿者的红色背心。小刘说,走,我们到签球场去做核酸。
我和一个同事抬着塑料箱子,随着张主任和小刘守人来到百米开外的社区篮球场,这里摆放着前天做核酸的几副桌椅还有红色帐篷。
操场两边都排起了长队。
这个时候,张攀副主任象个战场指挥员,给我们分工,一人写标牌,写上4月19日,一人发标牌。在两个长队面前一边放一个人,让每个人戴好口罩,十个人一组先用手机登记信息,再在医生处做核酸。

忽然,一个白帽白衣白袿的人站到我面前,
来,帮我把护栏带系在帐篷上。
我定眼一看,玻璃头罩上那双眼晴——哦,原是小刘,刘红岩。
她说,我要在医生采样前做每个人的手机信息采集。
48小时一次,每次几乎都是晚上,一次都是近二千人,要二至三小时一一一个社区专干,一个女性,在疫情的战斗中,她们默默无闻的平凡付出着自己的一切。


六点十分准时开始,八点的时候,张攀副主任说,今晚还有二个点再做核酸,她要到另外两个点去看看。

我问她,整个长征社区有多少人?
她说,加上外来人口差不多七千人!
说完,她急匆匆地赶到另一个点上去了!
此时,我忽然发现还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在篮球场边默默地注视着有序前行的检测队伍。
我走近前,原来是韩浩书记。
晚上十点二十分,还有人匆匆赶来排队,有人说,刚刚下班赶回来。
我看见小刘他们仍然不厌其烦地工作着。
春夜已深,天气有些寒凉,但篮球场的灯光很亮,每一枚口罩上面的眼睛都很暖……

作者/蒋经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