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兴
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 “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对诸如此类不会说话的干部,群众的批评入木三分: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不会说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
一个人面对亲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面对陌生人,则会嗫喏踯躅。面对群众不会说话,与其说是“能力不足”,不如说是“感情不足”。
一个官员能够干到厅级,应该是经历了多次考察和层层选拔,智商、情商都应在常人之上,不至于不会说话。同时作为厅官,必然要出席各种会议,经见各种场面,届时难免要讲话、要发言,不会说话,更难让人置信。那么,一些官员在面对群众时为什么会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说不到点子上?根本原因是其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能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导致与群众缺乏共同语言。
言为心声。心中有才能说得出。一些官员将时间、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了交际应酬、谋求政绩,甚至跑官要官上,对于群众的冷暖关注极少。其下基层只不过是为了做做样子、装点门面、树立形象,甚或只是为升官晋级增加一点砝码。若是这种情况,面对群众时,难免感觉隔膜。
官员是否需要个个能说会道?我看不见得。常言说:“察其言,观其行”。群众心中有杆秤。只要真心对待老百姓,必然会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敬重。否则,花言巧语,虚情假意,只能离群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