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芙蓉:《我的老父亲》
我的老父亲,今年已经85岁了,他耳不聋,眼不花,农忙时还能帮我们剥玉米,晒柴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我的弟兄和弟媳们对老父亲照顾得非常周到:在父亲的卧室安装了空调,一日三餐,有荤有素,衣服每天穿得整洁合体。就连大哥家三周多的小孙子看见老爷爷来了,都会给他让座,还给他拿水果吃,难怪老父亲每天笑得合不拢嘴。是呀,母亲去世的早,父亲这大半辈子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累,老了也该享享清福啦!
父亲年轻时是生产队长,耕耩拉耙样样在行,由于积极肯干,20多岁就入了党。每当农忙时节,父亲就赶着马车,带领社员们运粮运肥,耕地耩地,每天早出晚归,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赶着牲口耕地很累,一天下来合计要走好几十里路。耙地更是个技术活,人站在牲口拉的木耙上,要保持身体平衡,脚又不能踩得太实,不然牲拉着就太吃力,地还耙不平,影响保墒和播种。父亲总是亲自耙地,有时累得双腿颤抖,但他觉得能让队里几百人吃饱饭,自己累点儿也值得。
父亲不但吃苦耐劳,还乐于助人。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父亲经常帮乡亲们春种秋收,向他们传授种植和养殖的技术,和大家共同勤劳致富。
我的记忆中,有一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那是30多年前,春节刚过,有一位穿着绿军装的叔叔带着糕点和糖果来家里看望父亲。原来那是父亲在农场干活时,遇到这位叔叔不小心受了伤,父亲不顾天黑路难走,用板车拉着他跑了20多里土路送到医院,叔叔的伤得到了及时治疗,才保住了性命。叔叔非常感激父亲,可父亲只憨厚地笑着说,这是他应该做的。叔叔临走时父亲还给他带了许多农产品回去品尝。
如今父亲年事已高,但只要是对村里有益的事,他都积极参与。前几年村里修路需要捐款,他不仅拿出二百元钱,还动员全家一共捐款三千多元。 这两年疫情严重,他又带头打了三针的疫苗,给老年人做出了榜样。最近全村村民做了十多次核酸检测,无论是早晨冒着寒风,还是中午顶着太阳,他都坚持自觉排队等候,不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这就是我的老父亲,他不善言谈,但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盼望疫情早日结束,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祝愿我的老父亲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作者简介:
王芙蓉,女,河北沧县人,农民。曾经在南小营小学代课十余年,爱好诗歌,散文。在《河北农民报》发表过文章《校园四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