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不遮泪沾巾,沧桑正道一冰心】
文/龚讯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句话,用在唐代的两位诗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刘禹锡和柳宗元有着太多的交集:一起进京应考,同登进士;一起在朝为官,彼此扶持;一起诗酒唱和,视若相知;一起参与革新,共同勉励;一起宦海沉浮,惺惺相惜……令人赞叹不已的,还有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两人积极倡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双双被贬出京,刘禹锡到朗州任司马,柳宗元去永州当小官,十年后新皇帝求贤若渴,将两人召回都城,没成想刘禹锡的一首牢骚诗触怒龙颜,二人再次遭贬,一个赶往柳州,一个远赴播州。当时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柳宗元便上奏朝廷,要求“以播易柳”,自己去更远的播州,免得刘禹锡的老母舟车劳顿。后来,身体孱弱的柳宗元客死他乡,刘禹锡忍着失友之痛为他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将柳宗元衣食无着的儿子收留抚养成人。
可见,柳宗元的二次被发配偏僻之地是受刘禹锡的连累,可他丝毫没有埋怨好友,反而还替对方着想,要互换贬谪之所,其情堪比手足。更让人敬佩的是,刘禹锡在挚友病逝后,花费二十多年心血整理出《柳河东全集》,并悉心将柳宗元的孩子培养成进士。如果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和苏辙兄弟情深的绝唱,那么,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来比拟刘、柳之间的友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一声长叹,使人感叹爱情的悲壮。可推而广之,所有的情丝都值得人们珍视,无论是男女痴情,还是父母恩情,或是朋友深情,全是发乎心、始于善的真爱。权可以飞扬跋扈,但在慈父仁母面前,再大的官也是“儿臣”;钱可以使鬼推磨,但在阴阳两隔时,再多的银子也买不来重生;名可以如雷贯耳,但一场酒局的曝光,再大的名气也会销声匿迹。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打动人们的不仅是朋友间的友情,更多的是让人看到:浮云不遮泪沾巾,沧桑正道一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