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第五届全国诗人圆桌漫评活动震撼启航!
顾问团成员:
叶匡正、安琪、老巢、李犁、李霞、紫丁、十品、皮旦、林童、庞清明
创意策划;
童年
本届圆桌漫评诗人:
海子
本届漫评轮值主持人:
童年
融媒体平台支持:
《中国文艺》、《江淮评论》等综合文艺合作平台
本届点评活动起止时间:
自4月16日正式收稿排序,至4月30晚22点整截稿。请大家踊跃荐稿参评,并全网转贴宣传。荐稿及点评请上传《中国当代诗人》微信群或传至QQ投稿邮箱2234834787@qq.com
本届原创作品
《亚洲铜》
海子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们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1984年
诗人简介: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序号001
李霞点评:
海子的《亚洲铜》,其实就是写月光下跳铜鼓舞的白衣少女,当然她点燃了诗人的血液,由此时空、色彩、古今、象征、眼前、迷幻、现实,在富有节奏的语言的引导下,交织成一首诗的交响,令人无限神往,尽情随意想象,成了杰作,成了海子的代表作,成了神话写作的代表作。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大家们,把这首诗与祖国、文化焊接在一起,不是抬高了海子,而是误会误读了海子。
序号002
罗宾汉点评
站在2000年的维度上看海子,他是前现代时期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一个天才,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抒情短诗。他还构建了自己乌托邦大厦的史诗架构,但他的才学和时代历史进程,无法让这个大厦丰满起来,所以正如他最后遗言所说: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他太孤独了。几年前我在高河查湾见过他的母亲,满头的银发,海子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外出没有回来的儿子。好在历史来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向现代化艰难行进的当下,祝福这个孕育过诗人海子的这片苦难的土地吧!
序号003
庞清明点评
我读海子的名诗《亚洲铜》,读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奇巧诡谲的语词法,惟我独尊的挥洒构图。透过他疲惫而忧郁充满血丝的泪眼,从一尊亚洲铜的锈迹中,读出收尸埋人的悲鸣与宿命,野花般的爱情秘密,沙滩飞起的一只白鸽,滑过黑暗的一枚月亮。在亚洲铜的折光和暗夜的思念中,我有化身亚洲铜,用大脑撞击的冲动。
在1980年代,蒙受着朦胧诗的巨大阴影,第三代诗歌正待破壳之际,海子却在玩他的孤标的纯美抒情诗,标志着一个诗歌王子的横空出世,孤独、倔强、伤感,早夭,冲撞着森严的秩序。
这就是海子,中国的海子,也是世界的海子。海子神话,甚至直接对应了屈原的怆然。
序号004
十品点评:
《亚洲铜》是海子的短诗代表作之一。海子的诗一直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奇幻想象力的存在,无论是比喻还是意象,似乎每一句都可以产生诗意的效果,这一点在《亚洲铜》中一样表现的典型和出色。第一小节:故土埋葬祖先的强烈意象如从天而降的炸雷,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第二小节:以鸟喻事,与命运有关,与生存有关,天地之间坚守着生命的神秘。第三小节:“白鸽子”比喻“白鞋子”,将历史浓缩为河流,只会向前而不会倒流。第四小节:以鼓声为引子,抒情“月亮”,歌唱“月亮”,因为是我们的心脏,是我们不可失去的惟一的爱和信仰。而“亚洲铜”三个字,从本没有依托的具象中成为既有具象,又有意象的独立名词,以后定会成为固定名词。语言的绚丽从两个方面让这首诗成为抒情的典范。一是比喻新奇,天马行空。放得开而使得意境充满幻象。二是情深笃厚,诗短话长,诗歌文本所体现了崇高、宏大和悠远的意境。有的人的诗歌生命可以存活十年,而《亚洲铜》五十年也不会死。海子的独特之处就是读了他的诗就忘不了他的独特之处。
序号005
曲水东流:
《亚洲铜》是海子创作于1984年的成名作。全诗由四节组成,围绕“亚洲铜”这一核心意象,逐层深入,建构了一个独特而深邃的艺术境界。
第一节,诗人揭示了“亚洲铜”(其实就是黄土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生生不息的归根之地,它孕育并且埋葬了所有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炎黄子孙的一切,包括生命、幸福、苦难……
第二节诗人用“鸟”“海水”这两种意象和“青草”进行对举。鸟是“爱怀疑和爱飞翔”的,而海水是“能淹没一切的”,鸟和海水的这些特征和青草显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足见其是何等的脆弱!即便如此,却还能守住野花(美好的象征)的手掌和秘密,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品质!在这里,鸟的迁徙狐疑,海水的贪婪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本分淳朴构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第三节则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通过联想和想象,讴歌为了自己的理想、祖国的前途而不惮殉身的屈原,高度赞美了坚贞不屈、舍身取义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升华了诗的思想感情。
第四节在前三节的基础上,更是上升到了宗教的层面。诗人用击鼓、舞蹈等带有祭祀天地鬼神时常见的活动,引导读者自己作自由的联想,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诗的空间维度和艺术境界。
全诗每一节的第一句都是“亚洲铜,亚洲铜”。显然,在结构上它借鉴了《诗经》重章叠韵、反复咏唱的艺术手法,但在内涵上却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刻而厚重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基因。在赞美之余,诗中还弥漫着几分叹惋、几分悲壮、几分沉重,是一曲深情而凝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赞歌。

序号006
水弦点评:
此诗人面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读此诗,我为它的意象和想象的奇特繁复对应的内在情感的融恰而折服。开篇就点明,亚洲铜即是乡愁的归宿地,也是爱和自由诞生的地方。是诗人精神的故乡,那里将是诗人最终的归宿。
人的一生,不管走到哪里,经历怎样的生活,在生活的大海面前,生命都是渺小和脆弱的,爱,生命追求的本质,鸟,思想放飞的自由,又都无形中受制于生命本身,像花草守着本能的秘密,难于说出口。
人在世间,追求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这里包括个人理想与爱国主义,"我″与内心″我"爱人及环境的和谐统一。
诗中的脚、鸽子白鞋子,意象正是现实和自由理想之间的差距,诗人说″让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表达的是和理想生活一起前行的愿望。可是生活又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哪怕主动击鼓,自我出发,追求是那么完美纯净,一如白鞋子,可总难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受到污染,难以不染纤尘。许多时候,诗人是苦闷的,就像在黑暗中跳舞,而最美好的爱情一直在内心,有如天上明月,高悬于生活之上,可望而不可及,这让诗人感到一丝悲凉,美好的理想与现的差异诗也终难平复,即体伟大如屈原想要洁身自好也实属不易。
序号007
雪野点评:
《亚州铜》是海子二百多首抒情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密集的意象,咏叹调般的抒情,天才的想象力都为诗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比如:亚州铜,亚州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这里的象征也是暗喻。还有"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留在沙滩上的白鞋孑"/"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奇特而又狂野的想象力展露无余,却又吻合生活伦理美学,这就是天才与庸人的区别,诗人是否具备素养,有无独特而又鲜活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还有创造性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其标配的不二法门。《亚州铜》既是美的意象,更是-种象征和比喻,它是复合修辞意象的运用典范。从大里说,它象征的是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往小里说,它是我们祖辈脚下的土地。从他反复的咏叹中就能感知这种咯血的人文情愫。海子敏慧善感的才思,独特的诗歌视角,创造性的语言探索,以及浩荡不羁的思想都为天才的行动力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们今天的诗歌缺失的正是这种强大内驱力统辖的诗性与人文境界,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必须有完善的思想体系与语言架构能力,否则写出的都是琐碎的小我碎片,亦或苍白的生活情景罗列。优秀的海子就是一个启示,你承不承认他都是先知一样的存在,在中国乃至世界诗人行列。
序号008
刘向东点评:
在海子的《亚洲铜》中,海子可以对着想象中的亚洲铜“说事”,可以对着“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的“青草”“说事”,通过神奇的文字表达奇异玄幻的情思……若此等等。从中是否可体味诗歌这一文体同其它文体的质的区别?亦即,诗歌在各种文体中是特立独行的,当然,诗歌要彰显出这种文体上的独特须是真正有诗性质地的诗歌,譬如说,散文化倾向特别明显的所谓的“诗歌”与散文有多大的区别,到底是没有分行的散文还是分了行的诗歌?奇异大胆超越了大众正常的逻辑思维范畴的想象力,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朦胧隐晦却更加接近本质与真相的模糊语言的表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时空跳跃,多元的诗意指向与诗义的解读,等等,铸造了诗歌与其它文体的迥然不同,而音乐与旋律之美,固然亦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但我认为,与内容相比,还是要容让一下的。所以,西方曾有过“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天才的作品,而诗歌是天才中的天才作品”之类的表述。
序号009
吕谦诗点评:
《亚洲铜》这首诗是海子诗歌创作转型期的作品,被视为“朦胧诗”向“后朦胧诗”过度的转折点。“亚洲铜,亚洲铜”这反复的吟唱有着歌谣般的抒情效果。“亚洲铜”是一个充满质感的鲜明意象,诗人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些联想都与铜鼓和铜鼓舞有关。中国最古老的铜鼓出自西南,作为一种礼器,与祭祀或巫术活动相关。诗人首先把“亚洲铜”与“死亡”这一终极关怀联系到一起,进而与土地联系到一起:“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将死在这里”。接下来,诗人又想到生命与自由、与文化的关系。诗中最吸引我的比喻是“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这让我想到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安眠”。所有的诗人都希望有那么一双白鞋子,长着白鸽的翅膀。
序号010
任立点评:
谈海子,应该回到1991年深秋,那时我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性编辑专业。时任《山东文学》诗歌编辑的谭延桐电话给我到他那里。在《山东文学》编辑部,我们简单寒暄了几句,他拿了一本黑色封面的《海子,骆一禾诗选》给我,说这是南京大学周俊,张伟主编的书,让我推销,卖十本送我一本。我这个人天生的热心人,甚至有些行侠仗义的思想。记得还有一张宣传这本诗集的海报,我就把它贴在山艺伙房的墙壁上,遗憾的是,山艺的学生和老师没有反应,甚至后来被清洁工人撕掉了。后来我把书拿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找到读研究生的邓继焦,十本书都卖完了,买书的好像还有在那里读研究生的张清华。就是这次卖书,我第一次读到了海子的诗歌。海子的诗歌好像一首首山谷里的绝唱,颠覆了我的诗歌思维,震撼了我的灵魂。真正的好诗歌,就是神赐给的天籁,正常的思维是无法比拟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的。这些神的宠儿,像划过天空的流星,瞬间耀眼而消失宇宙的深渊。海子就是这类诗人,和溺水身亡的法国诗人阿瑟.兰波一样,都是二十多岁意外死亡。海子生前诗歌没有被《诗刊》主流媒体重视,而是死后,死后多少年才被懂诗歌的诗人重视,特别是西川的推广,把海子推到神一样的中国诗歌巅峰。我想问一下,中国像海子这样的优秀诗人还是有的,而中国主流诗刊去重视,去挖掘了吗?看看主流诗刊发表的诗歌作品就知道了,好多都是没有个性的诗歌复制,文字垃圾。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用在当下一些诗歌编辑身上非常准确。中国诗人,该觉醒了。海子,愿你在天堂安好!
序号011
◐ 林童点评:
对《亚洲铜》的点评,李霞最到位,他说出了真相,但很难为那些凌虚高蹈的人接受。诗想象力丰富,但也是不好好说活,整很绚丽的词语。把海子归为神性写作(包括我)是误解,其实是魔性写作。也许他向往神性,但魔性占据了他的心空,为魔驱动,才会自杀。从灵界的角度,自杀者是抗拒神的。如果你想好好活着,千万不要崇拜诸如此类的人,即使他文学成就非凡。我是在写完巜破碎的偶像》之后开始反思的,现在,不再有人能成我偶像了。

(本届点评第一部分结束。即日起编辑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