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年的清明节,我可能和妻子正在准备挂青的物品,也可能正在回故乡挂青的路上。这已成了近年来我家约定俗成的家规。
岳父母的坟茔就在大田湾的半山坡上,挂青很方便,几姊妹约好时间个把小时就挂完了坟,一大家子聚一聚,就各自回家了。
我的父母葬在二百多公里外的故乡老屋场,没通高速公路前回去挂青至少要两天时间,通高速后可以当天去当天回,但是要两头黑。尽管如此辛苦,近年来清明回乡挂青仍然雷打不动,这也是我们晚辈怀念父母、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
今年的清明节回不去了。
进入三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为减少人员流动,各级政府发出通知,清明节期间,提倡网上祭扫,回老家挂青的计划不得不取消了。
伫立窗前,遥望故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在眼前浮现,回忆的波涛撞开了记忆的闸门,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恍惚如昨,岁月的沉淀,对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感受更加沉重和浓烈。
父母生下我们八兄妹,长大成人的只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我五兄妹。父母亲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可他们知道农村人读书的重要性,再苦再累也要盘儿女读书。曾记得我读初中时父亲病重卧床,临终时交代母亲让我继续读书,不能耽误我的学业。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越来越差,仍然拄着拐杖守牛挣工分,盘我高中毕业。要是没有父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父母的养育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想到此我泪湿衣襟,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父母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虽然没有给子孙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是他们诚实善良的秉性,宽厚待人的胸怀,耿直处事的为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儿女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激励和鞭策儿辈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父母把无私的爱全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我们,直到即将离开人世前还在为儿女着想,嘱咐我们,两老死后就近埋在老屋旁边的园子里,为儿孙守家看舍,保佑平安。
时光如水,光阴似箭。不觉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老屋早已只剩下屋场。大哥迁去湖北定居,前几年也追寻两老去了,不知道他们在天堂可否重逢?小弟在地眼上水泥厂旁边修建了一栋五层楼房,儿孙满堂,幸福美满。母亲去世三年后,国家恢复了高考,我走出了山寨,离开了家乡,成家立业,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乐享晚年。两个姐姐家境也不错,儿女孝顺,晚年幸福。
虽然老屋没了,故乡仍然使人魂牵梦萦,因为那里有长眠在老屋旁地下的父母和先人们,那里是我的出生地,那里是我的根,无论我在何方,故乡仍在我心中深深地埋藏。
清明时节倍思亲。思念的文字跃然纸上,随着四月的春风飘向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