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话说回来,写材料,我感到真正意义的写材料,是
在XXXX年4月份,科长让我写一个培训会结束时的讲
话稿,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安排啥都得做,否则没好果子吃。
四天后,在主管领导的办公室里,挨了领导十分不
友善的“闷棍”。
没有主题、没有材料,神仙也难做。
穷屌丝的我,没有能力与领导们走得近,不会喝酒、不会唱歌、不会玩耍的“三不”青年,为了一日三餐奔波的小小布衣,与现实格格不入,与社会脱了节。
XXX培训结束时领导的讲话,就一定有开班时领导讲话和会序,无论你是新兵蛋子还是老油条,这点常识要懂。
匆忙找相关科室了解一些培训的相关内容,看着十
分不友善的同僚,我用笔记下培训的内容,邀请的教授
的名字及讲话精神。
一个半小时的中午休息时间,分三部分写一篇培训结束时领导讲话稿。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什么可参考?只能用手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从领导的笑容中这篇饿了一中午的肚子刮下来的油水没白费。
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领会主旨和领导意图,加上认真二字,材料也不是有多难写。
机关,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一个让
人欢喜让忧的地方,让人血脉喷张,也让人扼腕叹息,愤愤不平、咬牙切齿,却也耐人寻味。
进入这个“围城”,机关这杯酒你得喝,领悟的早,
是你的造化,领悟的晚,就是你的坟墓,慢慢喝、细细品。
越是处处小心、事事谨慎,越是事事不如意、处处得不到好;越是嚣张跋扈、妄自尊大,越是左右逢源、飞黄腾达。
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小小布衣,谈何格局,又有何格局?格局之囿,自认入不了围,更不敢造次,只能做好本职工作。
写材料这个行当,是最苦的差事,是最“憋屈”行当,是最没出息的行业。
多年以后,我深有同感,与写作大咖们说的大相径庭,忽悠小弟还挺管用。
看看有几个官场大腕是出自写材料的,写材料相当于做衣服的裁缝,做嫁妆的。
只要沾上了这个行业,就扔不掉的,工作量大,节奏很快,要求很高,压得你喘不过气,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不在其中是无法体会得到,都以为是坐在办公室,一张报纸,一杯茶,是那些给外界留有口舌之徒的印证,与刚刚进入略略不同。
我属于不懂官事儿的二楞子,属于闷头干活的那种,自以为工作干好了,领导的眼光是锐利的,不会冤枉埋没一个好人。
我给大家说一组数字:每年要撰写各种文稿40多篇,每篇文章要经过几次、甚至十几次的修改,全部加起来每年的文字量不止50万。
一个人穿梭于键盘之中、各种材料中的蛀虫,一天天蓬头垢面、浑浑噩噩,不知有我!
路遥有一篇文章叫《早晨从中午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就过着这样的生活,从中午一直工作到深夜,踩着晨露上班,踏着路灯下班。
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写材料,查阅上万字的资料,至少要思考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而且材料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遇到陌生领域的材料,至少要拿出半天时间来学习,这么大的工作量不加班根本干不完。
我记不清办公室里挪来挪去的椅子上,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有时睡觉成了我们第一生理需求。
周六、周日休息,无任何喧闹之扰。想到哪里儿马上就来动笔,所以加班是家常便饭,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必须始终保持临战状态。
经常或是刚刚到家或是半夜三更被叫起,这个材料明天要。这个材料,谁谁整不了,我也信不着,你辛苦辛苦;这个材料,我有个局,你写完发给就行了,还没有等我找个合适的理由拒绝,一溜烟没了?
机关里就是要理顺各种“关系”,“关系学”掌通了,前途无量。小小布衣肯动手、动脑是资本,别的没有能与之媲美的。
小小布衣何其艰难。
拿着官家的工资,端的是“人家”饭碗。
一但让别人说成你能写材料,你就跑不了。因为许多许多的关系在里边,许多许多“机关”在张口以视。
有“两个几乎”:几乎没有5点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满节假日的时候。
一年365天至少有250天在写材料,因为我就是这么样一个屌丝。(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