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21
莲鹤方壶 ~莲花怒放,仙鹤欲飞
解说:沿舒

再也没有谁比它更物如其名,一朵莲,一只鹤组成了它的名字――莲鹤方壶。仙鹤展翅溅起的水波惊动了莲花,绽放的花瓣也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是一件巨大的盛酒器,底座是两只侧首吐舌的怪兽,壶体四面还各有一只神兽,壶颈两侧装饰有龙形双耳。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莲鹤方壶很符合我们对商周青铜器的既有印象,狰狞恐怖,令人望而生畏。那时青铜器是政治和权力的象征,主要用于祭祀,需要具有极大的视觉震慑力。于是,现实中具有攻击力的蛇虎等加上幻想中的翅膀、巨目组合成当时流行的兽面纹、蟠螭纹。
大睁着的兽目,彼此缠绕的无角龙,长有双角、双翼的怪兽,他们冲出了当时创作者最纯真直觉的幻想,就像模板一样装饰在当时各类青铜器上,把青铜器打扮得恐怖吓人,以展示所有者的威严和地位。

然而在这些怪兽和蟠螭之上,方壶的顶部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怒放的荷花中站着一只欲飞的仙鹤。莲鹤方壶出土于郑公大墓,两千多年前的郑国在《诗经》中是一个自由的存在。“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 大片盛开的荷花间,姑娘与小伙含笑打趣,一切都是轻松而美好,也许当时当地的这种气氛弥漫成为郑国之风。制造莲鹤方壶的工匠将荷花盛开在青铜器上,凝重得以盛开成一种轻盈。
汉代以来,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漆器和瓷器所取代,但是中国人对莲、鹤的想象却不曾停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进入了诗人们的诗行,成为品格的象征,飞翔于天地之间的鹤飞进了神仙的传说,成为能沟通天地的仙鹤。而在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上,仿佛还处于萌芽时期,鹤还没有占据主体位置,普通人乍一看以为上面站了一只小鸟。

一只小鸟,带来一片天空,将硕大壶体的重量感化为流动飞扬,与前朝肃穆庄严的青铜器区别开来,流露出驱陈纳新的气象。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