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赋能
现在非常流行“赋能”一词。赋能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我更看重自己给自己赋能,主动赋能(而不是被动赋能)。前提是,一定要有自我赋能的意识,及时适时地自我激发,以便更快更好地前进。距离高考还有五十多天的时间,到了冲刺的关键阶段,同学们更需要自我赋能。
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以及由此而激发的积极的不可遏止的坚定行动,对一个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动了不少脑筋,也形成了自己的指导理念。比如,“越认真、越规范,你就越幸运,越能得高分。”“如果你喜欢(like),你就立刻(like)行动!”“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激励”……不仅是理念,更重要的是实践,行之有效,也就是要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生产力,并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激励”,我十多年前就强调过。2009年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题国翠同学,至今保留着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写的这几个字,且不时愉快地提起。“既要举轻若重,又要举重若轻”,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心态与处事方式,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唯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2006年毕业、考入山东大学的杨慕华同学,对我的这个思想非常赞同。我犹记得她在16年前的“国旗下的讲话”中说:“吴老师告诉我们既要举轻若重,又要举重若轻,对我们高三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意如此)。言此,绝非标榜,而是说正确的指导思想多么重要!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现在到了爬坡上坎、最为吃紧的阶段,一定要秉持“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及时自我赋能,自我加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一面催己奋进的镜子。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