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期艾艾两年多过去,这场旷世之灾,给后工业时代飞速发展的文明社会,开了个玩笑,也出了一道难题。然后,我们呢?
两度清明,我们咽下怪味豆
我清楚地记得,2020年的清明节,父亲数次催促我,电话都快打爆了,圣旨一般传呼我回老家祭祖。在那个屏住呼吸的春天,我使几近耄耋之年的父亲失望了。我不是忤逆不孝,也不是不知道祭祖在父亲心目中的份量,可仍然无法遂他之愿。我给列祖列宗的只有:净手、备酒水、正衣冠,朝着老家的方向,默默地合十作揖,为逝去的先人,更为抗疫逆行的英雄和死难的同胞们祈祷。
彼时的情形:我正带领十余名志愿者(有单位同事,有社区居民,也有外借人员),在我们公司一个拥有1607户居民的生活小区,在抗疫一线24小时值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是蒙的,一切似乎都是紊乱的。小区封闭起来了,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多而杂,日常生活仍然得继续。春寒料峭里,铁栅门冷冰冰的直凉到人心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各色人等,购物的、送小孩入学的、急病要去医院的、外来务工的、走亲访友的……等等,叫人应接不暇。抗疫是头等大事,谁也不能掉以轻心。每天的排班、值守,一小时一记录,负责考核的两小时一巡查。对出入辖区内的任何人,无一例外都要进行个人信息登记、测量体温、跟踪隔离动态,拉网式排查,清单式管理,事无巨细,件件要落地。这样的值守,在忙碌又焦急中送走了寝食难安的52个日日夜夜,除去一天重感冒休整,我连续作战51天,吃住在单位上。这些单调、乏味的例行检查、检测,经常会碰到一些无理取闹者,有的竟然以拳头相加欲突破防疫底线,拒绝人人都要过关的例行检查。有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检测实在忙不过来,送来的盒饭凉了热,热了又凉。可一想到在武汉和灾区的白衣天使与援建者们,我的心一下就释然了。挨点骂,苦点累点又怎么啦?大疫临头,谁还没个难处,谁还没个脾气,谁又还没个委屈?
五十多天,除了必须在场负责值班协调,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日常管理工作不能丢下,必须维持正常运转。说实话,那时的感动与暖心事多得可以用车子拖。那是一个14点多的下午,就在距离我值班点不足100米的一栋旧楼的三单元3楼,一位年迈的老娭毑客死在了小女儿家。非常时期,逝者不允许举行追思会,必须当日火化。处理后事时间十分紧迫,老人的大女儿又在国外,小女儿的丈夫出差滞留武汉。此情此景,我们的志愿者没有迟疑,更没有惧怕,帮助逝者家属料理老人后事,完成老人骨灰盒的寄存后,又马不停蹄赶回防疫值班点。一场丧事在众人帮扶之下顺顺当当告成,老人的小女儿跪谢好心人让人动容。在抗疫总结表彰会上,老人的女儿走上讲台讲述了这一幕真情故事,不少与会者流下了热泪。
而那时,我所居住的城市生活小区,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三天两头上门来了解我儿子的“最新情况”,敦促我们一家居家隔离。儿子在武汉大学读研,我们理当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同处一个单元的邻居,见到我们一家子就跟躲瘟神一样。儿子紧张,我们亦烦闷不已。我们的出行受到限制,我和妻子轮流去市场购回一周的物资及日用生活品,尽量减少外出的频次。居家隔离的儿子网课正紧,在家的两个多月里网课一天也不曾停歇。
时间跳跃地滑到今年清明,我又一次错过了祭祖,没去老家祭扫。吉林、上海疫情的日报铺天盖地。老家邻县确认的一位感染者,正好有从我居住的城市逗留的记录。父亲这次也不停地给我们在外的几兄弟挨个打电话,劝我们不要回去,扫墓事小,由他代劳。父亲这是在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啊,九泉之下的先人们安息吧。清明季,我共写下五篇(首)文字,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世代隶耕的祖先,也为在新冠疫情中逝去的人们,写上“一路走好”“永远安息”这些老套而无法出新的祭奠词!
魔都之疫,怒怼狡黠新毒株
上海,这个从原来的小村庄变魔术般,迅速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被冠以“魔都”之称。一个拥有2500多万人口,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她的安危牵动着国人的心,也倍受世界广泛关注。听每日疫情播报,海量的通信资讯,方舱医院的建设,全国各地援建和医护工作者在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号令下迅速聚集,抗疫战斗吹响了集结号。疫情仍在蔓延,灾难还在延续,有的社区已经解封,有的仍在封闭,甚至有的生命仍在丧失。这是何等让人纠结的劫难,毒株哪里逃!
4月4日,上海迎来全城核酸检测“大考”,是日上午6点开始至下午5时结束,阿拉上海人“拎得清”举全国之力的份量!一天完成2500余人的核算检测,简直是人类医疗史上的奇迹,对,这样的人间奇迹就发生在当下的上海,今天的中国!全国人民都是监考员!我早些年的朋友,现在在上海一家央企工作的老梅,父子俩都参加了这次反“奥密克戎”围猎的战斗,每天为居家老弱病残者上门送生活物资。小梅的朋友圈一天一更新,及时晒出很多抗疫动态,尤其是小范围整体面清零的消息。远隔千里,我儿子从武汉通过视频向小梅喊话,我则根据电视里播出的上海最新疫情播报,不时问询老梅一家子,送去来自湖湘的问候与祝愿:上海挺住,文伟加油!望着手机上俏皮的表情包,我们夫妻俩会心地笑了,报以一个擎天的巨赞,通过无线电波抵达家住陆家嘴的梅氏一家。
在上海徐汇区,有我的高中同学夏某,她在浦东开发时去上海创业,如今已拥有三家品质装饰材料规模公司。疫情刚开始,我打电话开问及其在上海的生意及生产情况,近期她正在清理货物库存,说着说着就压低了腔调。“人啊,长长短短一生,好比游走不定的股市,出现涨停板的时候毕竟是少数,我们普通百姓,也要爬坡过坎,越是爬坡过坎,越要能咬住不放松。”我听着她的回应,感觉这么多年来,尤其是最近新冠疫情困恼的这两年,她在上海打拼的不易。现在疫情施虐,市场卡顿,如何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及时将产品销售出去,保持资金回笼与现金流快捷通畅的流转,一切皆是未知数。
去年4月中旬我到上海,下高铁坐出租车,问及的哥一月下来日均纯利大致多少,他摇摇头说,毛收入日平均不足400元。我大跌眼镜:这就是大都市的上海?难道我没有听错吧?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在上海生活尚且如此,那在中小城市的人们的处境就可想而知。2016年我也曾到过上海,也打探过当时的哥的生存境况,与现在相比,可是冰火两重天哪。疫情,糟糕的疫情惹下的祸!
连日来,上海的疫情一分一秒呈云谲波诡势态。抗疫歼灭战、阻击战、运动战如滚滚洪流汪洋恣肆铺展:房东大姐排队4小时给租客买菜;退役老兵组建抗疫志愿小分队;居民给值守的“大白”送被子;快递员自掏腰包7万元给人买物资……爱心接力一浪高过一浪。有网友表示,这些力量虽然看似微小,却给处于疫情煎熬中的大上海以极大的鼓励和慰藉。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发布警告:现在研究表明,一种叫做XE的新冠重组变异毒株正在英国 、泰国、印度相关地区发现致病病例。抗疫小时变得十分复杂。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新冠毒株变异的进化将呈现常态化。这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挑战,给科学防疫与疫情病理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生活日常,道一声爱你不易
“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新毒株,出现在今年的早春季。虽不及2020年武汉封城时那般令人毛骨悚然,经历过武汉之疫洗礼的国人也已不再谈疫色变。但经由香港——吉林——上海,蔓延至全国29个省(区)的这场新的新冠病毒疫情,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积极应对打硬战、打歼灭战、打持久战准备的警钟。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无需瞠目结舌,也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做的是:扼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加强日常防范,出门戴口罩、及时做检测、尽量少聚集、务必勤洗手、居家常通风、饮食讲卫生。这些就是王道,把普通的每一天过好,我们就是无敌的,我们就是健康赢家,我们就是自己的大英雄,我们就是在为党和政府分忧解困,就是在为人类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的战争贡献力量。此乃朴素的防疫方法论、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哲学观。
抗疫之际,病毒兵临城下,你和我,我们在一起,把一天24小时过成日子本来有的样子,共同走进你我生活日常的每一天。
湖边即景。树,绿的,空气也是绿的。像往常一样,毛师傅(不知其大名)的妻子退休两年了,退休之前刚好赶上武汉新冠疫情暴发。革命工作三十多年的毛夫人跟着一众退休老人学起了舞太极剑。她每天的生活作息时间同上班时一样。早早地在家用过早餐,带上锻练的行头,骑共享单车到离家3.5公里远的南湖公园打卡,时间7:30。两小时舞剑完毕到9:30,回家。存放好单车步行一刻钟,到集贸市场购回来一至两天两口子所需果蔬,到家10:30 ,稍事休息,准备午餐,两菜一汤,至多三菜一汤,以素菜为主打,荤以淡水鱼为敬。
感恩周末。丈夫陪她逛集贸市场,觅得上色活鱼一保口福,偶尔也去服装店一游,捎回些中意的实惠衣物。疫情期间,遇到菜市场周边乞讨的残障人员剧增。每次她都会不假思索地掏出手机,在微信上扫去三五元善心。“从咱们的菜蔬中匀出微薄的几元,不多,人家可以走好长一截路。人沦落到这地步,谁都不情愿,谁也都有自尊在。”她每每见此场景,都会说出大致相同的内心话。
亲近手机。从集贸市场回来,她习惯性地唤醒手机开始刷屏,刷各路群,至亲的、好友的、同学的,叮叮叮——电话响起。一般是舞友的消息,也会有被邀去喝下午茶、玩几圈小麻将的。疫情季,分享厨艺成为隔屏交流的日常。
定时消杀。绝对不是洁癖。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她的居家卫生习惯来了个180度的大改变。凉开水必放少许食盐饮用,饭后餐具必用纱布口罩擦净后进消毒柜,卫生间与马桶是84消毒的重点部位与主战场。
午后时光。同父母手机视频、通话,问孩子在大学的防疫与学习状况,筑牢虚拟空间里的健康平安防线。
晚饭散板。晚饭后通过微信运动打卡,避开人员密集场所散步。一小时许,1万步,出毛毛汗为宜。
晚22点前后,不进食,一般关掉手机。她收听轻音乐,丈夫记下当日读书笔记,让生活了一天的身心告别疲倦,拒噩梦于千里之外,迎接清醒与黎明来临。
这个时刻,又一个黎明来临。神情气爽是我们的硬件,坦然沉静是我们的补给,坚决果敢是我们的秘笈,切齿力挺是我们的良心。
这场疫情到底持续多久?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这个人间美好的四月天,垂头丧气于事无补,咒诅发誓无异空谈,指责推诿纯属自戕。我们好好想一想,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她早已不堪重负,容不得你我,我们大家恣意挥霍,滥杀泛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应该学会忏悔,才能还死亡以重生。我们唯有愉快劳动、努力耕耘、放声欢笑,才能铭记曾经的锥心之痛。我们是地球的孩子,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愿我们懂得惧怕、懂得敬畏、懂得自持、懂得耻辱,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作者简介:刘博,湖南华容人,高级政工师,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石化作协会员,岳阳市企(事)业文联副主席,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作协主席,已发表文学作品6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