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木塔缘》(第十一章)
作者:李汉武
演诵:王凤琴
音频策划、指导、监审、导语诵读:魏静
编辑制作:娲儀

木塔缘导语:
翻阅浩瀚历史文献,寻找应县木塔古迹。历经层层艰险,绘测成功凯旋!他就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
请听文声国际小说演播团队为您奉献李汉武老师的中篇小说木塔缘(第十一章)!

打发走了二麻子,大行师便打开了佛宫寺大门。
一尊高大的佛像耸立眼前,佛祖端坐莲花池,两只大手搭在两腿上,莲花指伸开,似乎也在接纳他们。大行师拿过了几个垫子,让他们跪了下来,举手叩头,以表示了对佛祖的虔诚。
梁思成奇怪的是佛像竟然有胡子,他无论在佛寺,还是在经卷和有关画册中,见到的释迦牟尼像都没有胡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行师看着梁思成满脸的疑惑,介绍说,此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契丹是一个强盛的游牧民族,男子一般剽悍体壮、骁勇善战,都留着胡子,显示男子汉的风度。据说,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博学多知、武艺高强的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王子。契丹艺人在塑像时,既崇尚佛祖博大精深的佛理,又崇拜他盖世超群的武功,便有意在慈祥端庄的佛面上画上了胡子,以保留他们认为的英雄本色。
“阿弥陀佛。梁施主测量的时候,要小心为上,有些地板已经损坏,是承受不了太重压力的。”
梁思成点点头,并表示对大行师提醒的感谢。
“阿弥陀佛。贫僧还要多言几句,望施主海量。”
“梁某洗耳恭听。”
“阿弥陀佛。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莫宗江越听越糊涂,说:“大师,有什么吩咐就明说,打哑谜我们听不懂。”
“阿弥陀佛。知也罢,不知也罢。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梁思成猛然醒悟,说:“大师放心,我们进去后就让心归佛。”
大行师点点头,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便离开了。

莫宗江只有十七岁,哪能悟透其中的奥秘,问:“老师,你真的归佛呀,还是骗那和尚?”
梁思成说:“这木塔可能有着珍贵的珠宝,大行师的意思是在提醒咱们,不要见财起意,佛家的东西不要乱动。”
“原来是这个意思。他把咱们看成啥人了,咱们哪里没去过,什么宝物没见过,咱们都不是干干净净的,还用他啰嗦?”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倒觉得这位和尚非常尽责,对外来人的警惕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防范意识。”
他们从兜子里掏出了钢卷尺、皮尺、垂球、罗盘、照相机等测绘工具。
木塔明五暗四,共九层。

梁思成对木塔的测绘,是非常认真的,他用一种建筑学者最严谨的态度来测绘木塔,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对木塔最大的尊重,当然也是对造塔者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木塔在他的心里那是古建筑中至高无上的,所以他必须拿出一种毕恭毕敬的态度。
每一根柱子,每一根檩梁,每一个斗拱的数量、尺寸、周长、方位等全部一一测量,详细记录,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一个细小的榫卯。
他像一只猴子,一会儿骑在檩上,一会儿圪蹴在梁上,又像一只蜗牛一会儿抱着一个柱子,一会儿匍匐在地板上。
他忙的是不亦乐乎,又拍照,又记录,又画图,连喘息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
他擦了一把头上的汗,伸手拿起旁边的水壶,拧开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半壶凉水,还说:“好爽啊!”
中午饭,是纪玉堂从饭店里给拿盆碗端来的。

菜是粉条、白菜烩豆腐,还有指头肚大笑小几块碎肉,主食是黄澄澄的素糕。生活质量也不怎么差,比起云冈每顿一碗汤面要好得多,可他们又不习惯这里的饭菜和主食,所以是捏着鼻子吃,菜还可以,素糕就吃不习惯了,粘着牙在嘴里滚来滚去也咽不进去。
“填个半饱就行了。”梁思成看着莫宗江等人紧皱的眉头说。
可是工作量大的惊人,就连莫宗江和纪玉堂也有些吃不消,而梁思成虽然也觉得疲劳,可他的兴致却越来越高。
他们从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一直干到正午十二点半才开饭。
纪玉堂给梁思成夹过一块儿素糕,说:“吃吧!金二嫂说了,这是这里最好的饭菜了。”
梁思成却没有一点儿胃口,他说:“我不知咋了,自从上午喝完水,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好像有股冷气在肚里串上串下,胃胀得厉害。”
纪玉堂又给倒了一碗热水,说:“可能是水冷,把这碗热水喝下去应该会好些。”
梁思成如嚼泥丸用热水就着吃了几口菜,素糕一口也没吃。

太阳落山后,塔内也模糊看不清了,他们收了工。
这一天,他们做了一厚沓记录,还拍摄了两三个胶卷的照片。
晚上,梁思成坐在煤油灯下,开始给林徽因写信,打算明天寄出去。
“今天正式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overwbelmlng(势不可挡)好到令人叫绝,喘不上一口气来半天!……我的第一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回想在大同普化寺暮色里面向着塑像瞠目咂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梁思成写到这里,搁住笔。心想,今天就至此,接下来的日子,我会陆续去信报告工作进程。
他把信装进了事先带来的信封里,写好了邮寄地址和收信人姓名,放在枕头底下,才合眼睡下。

作者介绍

李汉武,山西朔州市应县人。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协会会员,朔州作协会员,李林研究协会会员,《应县文艺》执行副主编。有诗歌、散文、小说、赋、戏剧等。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网》、《中财论坛》、《中国散文网》《中国赋学网》等网络。部分作品刊登于《中华辞赋》《神州辞赋》《赋都新苑》《三晋赋》《诗文杂志》《李林与英雄文化》《朔州日报》《朔州晚报》《平鲁文艺》《应县文艺》《应县信息》等。获奖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赋》《赵一曼赋》《僧格林沁赋》《菊赋》《应县赋》等。《应县木塔赋》《北楼赋》《应县赋》《应县石柱山赋》《应县木塔风铃赋》等载于《方志山西》。《应县花灯赋》于2018年元宵展示于应县清宁公园。

王凤琴,陕西凤县朗诵协会会员,爱好广泛,喜欢运动,热爱朗诵艺术,用声音诠释文字内涵,努力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