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尝试是道路的探索,一次次的教研是思维的碰撞。只要坚持“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让教与学统一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我们班的英语课就将收获38个小老师和1个大老师;只要将自主进行到底,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没有学生的课堂!

2022年4月7日,我在2104班上了一节英语课,收获很大。下边我来谈谈我上完课后最大的两点体会:
一、放手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空间。
今天这节课,我大胆地去尝试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同学们自己教自己,对子教他,小组教他,当小组都解决不了的,我们全班去解决,去探讨,我没有急于答疑解惑,而是给了同学们空间,让他们在语境中去感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信同学们在实际情景中会有更深的体会。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的时候,我问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吗?同学们说有,我调侃道:“我说有就好,要不郝老师今天又要失业了”,我说问题在什么地方?大部分同学们说Not much.和I'd love to.我说我们先来看一下Not much,哪个同学能说一下它是什么意思?武战宇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它的意思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后边有个washing my clothes,洗衣服是件小事,所以前面应该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说洗衣服是件小事,那你觉得什么是件大事?他说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我觉得这孩子好可爱,居然是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我被逗乐了,笑着说拯救地球确实是件大事,看来郝老师每天要做好多小事呀,例如teach English,cook dinner,look after my baby。我说你们再仔细读一读后面这个句子,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丁纪超同学站了起来,他说:“老师,我感觉这个应该是没什么的意思。我说你的感觉很准呀,你是怎么感觉出来的?他说后面这个句子I'm just washing my clothes.里面有个just,而just是"仅仅,只是"的意思,所以意思是我只有洗衣服这一件事情,前面应该就是说没什么。这时候同学们都不自觉的“哦”了一声,感觉大家都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个单词just放在这个语境中,同学们跟着它推测出了他们不理解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同样看到了这句话,两个同学关注的点不一样,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显然,后面的这种解释更准确,而突破点就在just上。我说我们现在来看第二个I'd love to.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说老师,是我爱的意思,因为她看到了I,看到了love。我说观察前面一句Do you want to join me for dinner?同学们一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我说疫情结束,王府假日酒店吃饭,谁想跟我一起去?同学们都着急的说我,我…然后我接着说:“Do you want to join me for dinner?”同学说:“Yeah,I'd love to.”我说答这个的就可以去啦,那你们说说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同学的答案就来了,我乐意,我愿意,我想去。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运用语言的真实场景,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它的用法。
同学们把所有的难点都探究出来了,我很惊喜,就像是在春天里,蓦然抬头,看到树上的那抹绿,那是刚抽出来的鹅黄色的嫩芽,充满希望,让人欣喜。

二、关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成长。
在学习了今天的对话后,我也尝试着让对子之间互相提两个问题。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积极地跟大家分享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分享让我刮目相看,他们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今天所学的现在进行时的句子上,有的说Does Jack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她用到了一般现在时的句子,还注意到了第三人称。有的说What does Jack think of listening to a CD?因为她注意到了kind of boring,所以她想到了询问别人观点和看法的句子,What do you think of…?同时注意到了三单形式,这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挺有深度,并且和前面几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有了链接。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长此以往,日复一日的训练,同学们会提出多少个问题,会教会自己多少知识,又会有多少成长?我想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坚持下来,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爱,是温暖,是希望。希望三标课堂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郝云霞(实达中学2104班英语教师)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