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言 2008版《一盏智慧的灯》序(代)/ 释芳振/1
前言 /3
第一章 略说古印度宗教文化思想 /7
第一节 印度古代历史概况 /7
第二节 印度古代宗教性的典籍 /10
第三节 印度古代宗教思想要点 /13
第一小节 《吠陀》时期 /13
一、《吠陀》圣典所列诸神 /13
二、人神关系及祭祀咒法 /16
三、灵魂来去及死后归趣 /17
四、关于万有之本原 /18
五、小结 /21
第二小节 《梵书》时期 /21
一、神格变化与婆罗门教义确立 /22
二、大梵兴起 /22
三、自我/轮回/业力说 /23
四、求生不死界及密语力量 /24
五、小结 /24
第三小节 《奥义书》时期 /25
一、“梵我同一”思想 /25
二、“本体”三相与梵天人格 /25
三、另说“自我” /27
四、宇宙成坏与万有缘起 /27
五、轮回说与诸趣分 /29
六、解脱行法 /30
七、小结 /31
第四节 各流派出现 /32
一、婆罗门教义演变之四分流 /32
二、关于“六师外道” /33
三、婆罗门教演变之正统六派 /34
四、异流三派 /37
第五节 各流派思想概要 /40
一、关于法体解读 /40
二、关于修行实践 /44
三、关于解脱风光(境界)/46
四、因果诸说/万有生成 /47
五、诸神地位/有情种类 /49
六、本体之有我 /49
七、关于世界 /51
八、厌世思想/学科发达 /54
第二章 略说印度原始佛教 /57
第一节 关于佛祖释迦牟尼 /57
第二节 关于四次佛典结集 /62
第三节 原始佛教经典教义 /65
第一小节 原始佛教经典形式 /65
第二小节 原始佛教经典教义 /66
一、关于“苦”谛 /67
二、关于“集”谛 /67
三、关于“灭”谛 /70
四、关于“道”谛 /71
第四节 关于部派佛教形成 /73
第一小节 关于大众九部 /74
一、一说部 /74
二、说出世部 /74
三、鸡胤部 /74
四、多闻部 /74
五、说假部 /74
六、制多山部、西山部、北山部 /74
七、大众本部 /75
第二小节 关于上座十一部 /75
一、雪山部 /75
二、说一切有部 /76
三、犊子部 /76
四、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 /76
五、化地部 /76
六、法藏部 /77
七、饮光部 /77
八、经量部 /77
第三小节 上座与大众派系分歧及区别大致归纳 /77
一、关于“法”的分歧 /77
二、关于“我”与“无我”的分歧 /79
三、关于“心性”净与不净的分歧 /79
四、关于对“佛陀”认识的分歧 /80
第三章 略说印度佛教流布与大小乘 /81
第一节 关于印度佛教流布 /81
第二节 关于佛教之大小乘 /84
第三节 大小乘分歧及区别大致归纳 /86
第四节 关于大乘佛教基本特征及其贡献 /87
第四章 略说印度后期佛教 /91
第一节 印度佛教变故大势 /91
第二节 佛教之经院化 /92
第三节 佛教之密教化 /95
第四节 印度佛教灭亡 /97
第五章 略说印度佛教重点人物 /99
(一)佛陀十大弟子(二)频婆娑罗王(三)给孤独长者(四)大天(五)阿育王(六)迦腻色迦、世友和胁尊者(七)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八)安世高(九)支娄迦谶(十)支谦(十一)安玄和严佛调(十二)昙摩迦罗(十三)关于“四日照世”(十四)竺法护(十五)诃梨跋摩(十六)尸梨密(十七)无著与世亲(十八)鸠摩罗什(十九)铁萨罗(二十)陈那(廿一)唯识十大论师(廿二)菩提达摩(廿三)菩提流支(廿四)勒那摩提(廿五)达摩笈多(廿六)莲花生(廿七)阿底峡(廿八)丹巴桑结
第六章 中国佛教发展简说 /109
第一节 佛教传入之前的宗教文化背景 /109
第二节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秦汉三国时期)/113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115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佛经译介概况 /118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 /123
(一)隋朝佛教;(二)唐朝佛教;(三)唐代“寺院经济”;(四)唐武宗灭佛;(五)五代十国佛教;(六)隋唐五代译经事业。
第六节 宋元明清时期佛教 /129
(一)宋朝佛教概况;(二)元朝佛教概况;(三)明朝佛教概况;(四)清朝佛教概况。
第七章 多师学说与宗派 /137
第一节 三论学/三论宗 /137
第二节 涅槃学/涅槃宗 /139
第三节 毗昙学/毗昙宗 /140
第四节 俱舍学/俱舍宗 /141
第五节 成实学/成实宗 /142
第六节 地论学/地论宗 /143
第七节 摄论学/摄论宗 /144
第八节 法相宗 /145
第九节 天台宗 /146
第十节 律学/律宗 /151
第十一节 禅学/禅宗 /153
(一)沩仰宗;(二)临济宗;(三)曹洞宗;(四)云门宗;(五)法眼宗。
第十二节 略说几家禅法 /160
(一)公案禅;(二)华严禅;(三)牛头禅;(四)念佛禅。
第十三节 净土宗 /163
第十四节 密宗 /164
第八章 略说佛教十部经典 /171
第一节 《四十二章经》简言 /172
第二节 《金刚经/心经》简言 /176
第三节 《楞严经》简言 /177
第四节 《楞伽经》简言 /194
第五节 《解深密经》简言 /196
第六节 《圆觉经》简言 /208
第七节 《法华经》简言 /217
第八节 《阿弥陀佛经》简言 /223
第九节 《中阴闻教解脱法》简言 /227
第十节 附:禅修的科学证明 /237
后记 /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