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县午井镇强家沟村创建扶眉战役主战场纪念园的历史价值
文/高塬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广大指战员,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响应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5月20日胜利解放西安。
6月10日,位于渭河南岸胡宗南所属36军165师孤军进入眉县金渠镇。得到这一情况后,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抓住战机,迅速命令第二军于6月12日晚包围了该部敌人。在实施包围时,因侦察兵骑马行驶于金渠以南枣林村发现敌情严重,连发数枪,暴露了我军意图,打乱了我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预定计划,我军遂改奇袭为强攻,因当时城堡内百姓未躲,不便于炮火展开,解放军大炮只向城门处实施了短暂轰击。敌人为了阻挡我军攻势,派士兵将城外麦草垛全部用火点燃,企图拖延时日,负隅顽抗以待援兵。解放军指战员顽强拼杀,浴血奋战,这时敌援兵一部来到,战斗进入白热化,解放军部队腹背受敌,但广大指战员士气高涨,战斗更加激烈,整个战斗的焦点主要在东堡、花园、半个城和西堡等处,金渠稍北之宁渠村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战。战斗打得激烈时,一野二兵团骑兵一部赶到参加了战斗,随即进行了有目的分割包围,13日凌晨,敌165师大部被歼,活捉敌师长孙铁英及一名团长,俘敌5000余人。

6月下旬,胡宗南第18兵团65军187师、160师各一团直属军部指挥,部署于眉县火车站及其以东祁家村地区(预备阵地),兵力重点用于陇海铁路左右;以第90军61师部署于周至青化、眉县横渠、青化地区第一线阵地,以第90军24师在槐芽附近配置预备阵地,重点保持于长益公路(今西宝南线)及其南侧。约在7月6、7日,代表胡宗南在宝鸡前线指挥的绥署副主任裴昌会来金渠镇,凭高观察了90军的布置情况,决定调90军53师从宝鸡至金渠镇,作第二线阵地,同时以敌26军孙超环部驻守眉县城。9日,各部队布防就绪;另以机械化重炮营、战车营,装甲车队部署于眉县火车站附近,均归第18兵团部指挥,准备用以机动作战。以上兵力的布置欲配合渭北乾(县)彬(县)永(寿)一线之青(海)宁(夏)二马形成一口袋阵,企图诱野战军进入渭河河谷,以利聚歼。
随着拨归第一野战军的华北第18、19两兵团的相继入陕,第一野战军于7月6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共商破敌大计,确定了“钳马打胡”的作战方针,提出了对胡宗南集团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作战计划,决心进行扶眉战役。

战役于7月10日发起,我2兵团4军10师、11师、12师,从当日下午7时出发,分道并进,神速勇猛,由敌马继援和王治岐两军的阵地间隙中,越过悬崖大沟,一夜间行军75公里多,插至敌军后方。11日拂晓,敌65军117师530团团长王立志部第一营同迂回至敌后的解放军部队发生激战,敌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恐解放军攻占罗局镇,断其退路而使其机械化部队白白损失,乃决定让机械化部队由眉县火车站附近撤到北原上,通过罗局镇开到宝鸡。早饭前后,敌机械化部队刚到罗局,解放军第10师、第11师在益店会师后,并肩南向,一举攻占罗局镇,并歼灭敌65军撤退的前卫团。上午12时,占领罗局镇的解放军适时捕捉战机,及时扩大战果向原下延伸,第10师29团2营一战,全歼敌18兵 团部的警卫营,夺取了眉县火车站,我军即以该营布置于车站以东一座铁路桥梁处,与坚守于北原边南堡子—刘家原等高地的30团相配合,构成纵深配备,直接攻击到敌65军的腹背,顺利完成了断敌退路的战役计划。
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18兵团,于7月11日20时开始全面进攻,敌三个军布防在杨凌、法门、绛帐、常兴、祁家塬、午井、高王寺的一二线师团闻风丧胆,仓惶西逃,在罗局镇、小寨、麦禾营、强家沟附近遭到解放军10师、11师的截击,敌军发现退路已被完全切断,遂拼命突围,战斗激烈异常。 驻守渭河北岸魏家堡、李家村的敌18兵团65军,连续向眉县火车站反扑,妄图由此打开缺口向西逃窜。坚守火车站及其附近阵地的解放军10师29团2营,虽三面受敌,伤亡很重,但在营长折仲恺带领下,坚定沉着,打得勇猛,守得顽强,连续击退敌人8次冲锋,阵地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解放军手中。7月12日上午12时,敌18兵团司令兼65军军长李振看到从塬下西逃无门,遂率敌上塬,以密集队形冲向我30团3营刘家原(强家沟村南)阵地,企图孤注一掷,由此打开西逃的缺口,形势十分危急。关键时刻,4军副军长孙超群亲临前线,当即抽调11师之33团、31团两个营,32团一个营归10师指挥,10师师长刘茂功亲自指挥,该师政委当即组织了以警卫、通讯人员为主的小梯队去支援连队。31团团长王学礼亲率两个营由北向南,从一片玉米地里包抄过去,把敌人拦腰切断。下午2时,将敌18兵团65军部和38军军压迫在强家沟七组窦村狭小的包围圈内,并将火力压回18兵团部65军部和38军军部的窑背上面。敌18兵团乱作一团。下午2时,驻守法门镇的敌96军军长王治岐率残部逃窜至强家沟,告诉18兵团司令官李振,说解放军已从绛帐镇刘家塬上坡,先头部队到达井。李振率随从数人先行溜走,决定渡过渭河向眉县境内的90军靠拢,以苟延残喘。当其与55师师长曹维汉、副师长石涤非等从玉米地隐蔽跑到祁家塬沟道村下坡时,不料解放军已先到了那里,并以强大的火力封锁了下坡的道路,敌530团团长王立志带一营赶到掩护时,全部被歼,王立志被击毙。

国军18兵团兼65军军长李振和38军军长李振西下塬渡河后藏在稻地,躲过难岸解放军的视线,天黑后一路向西逃窜至宝鸡,次日过大散关,一路向南逃窜,1949年12月初在四川成都分别率部起义和投诚。国军96军军长王治岐逃至天水,不知所终。
综上所述,强家沟村作为扶眉战役主战场是名至所归。扶眉战役时,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扶风县午井镇强家沟村及其村庄周围的田地里,摆开规模宏大的阵势展开撕杀,解放军二兵团四军三个师以及五军,六军部分师团投入战斗,围堵国军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所属四个师8个团的兵力,双方共投入将近三万人。据国军两位军长后来回忆说,“用尸橫遍地也不过分”。扶眉战役时,解放军一兵团在渭河南岸从东向西,先后在眉县青化、横渠、槐芽、金渠的战斗,都是一个两个团之间的撕杀。双方曾在金渠镇有过几次激烈角逐,都发生在扶眉战役之前。有人认为,岐山县罗局镇是主战场,解放军把包围圈就设在那里。是的,解放军四军的任务就是包围国军,让18兵团主力部队带重武器从东向西打过来就行啦!可实际情况是,解放军四军包围国军后,从罗局镇与强家沟村之间的田地里向东打过来,冲进村里面。待下午五六点钟18兵团到达时,战斗结束了。
硝烟散去,精神永存。强家沟村创建扶眉战役主战场纪念园,保存战场遗址,收集整理士兵遗物和有关文史资料,旨在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同时设立拜灵坛,烧香台,让后代前来追寻父辈的足迹,告慰逝者的亡灵。这既宣传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创建以来,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交口称赞创办者强玉昌功德无量,纪念园前景无限。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作为纪念园最好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