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配乐:平凡
(四)里仁5—8章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先生说:“富和贵,是人们所想要的,不用正当办法得到它,也不会与它相处;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事,不用正当办法除去它们,就不除去。君子如果离开了仁,他还怎么叫君子?他没有吃完一顿饭的时间违背人,急迫时一定是这样,颠沛时一定是这样。”
点评:章指出对待富贵、资贼,应有止佣态度,做到“除之有理”:做到在任何恶劣环児广郁刻不违仁,抑制住倉、成名的诱惑。有些官、閻背离徴八原则,応记“仁”是人“为富不仁”。愿更多的人以此章警戒目已,把好树仁、守仁祎仁这三关,不在追名逐利中落马,走好人生路。本章孔子给后人供的正是“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先生说:“我没见过喜好仁的人厌恶不仁的人。喜好仁的人,对天下事的崇尚没有能超过仁的。好仁者有时似乎厌恶不仁的人,实际上他在坚守仁道,不让不仁的事加到他身上。有能把全天力气都用到仁道上的吗?要是有,我没见力气不够用的。大约有,我没见到他呀!”
点评:本章指出好仁者“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正当的自我保护,不是不仁;不能坚持经常为仁,不用以“力不足”为借口,是主观动力不足;仁德的修养贵在平时,日积月累。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先生说:“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别。察看他的过错属于哪个类别,就不难知道他的仁是真是假了。”
点评:本章指出分清错误类别就能辨别一个人身上仁的多少。如从“愚忠”错,可断定其人“心存仁厚”非假仁;从“见义勇为”类别,可知其错并非故意,本质是好人。一般地说,某一群体的人所犯错误类别往往相同,如贪污受贿的往往是当官的,轻微违纪的往往是学生,从错误类别也可以初步判断犯错者是哪一群体的人。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先生说:“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了。”注释:道:指宇宙的真理,也有人说所指即“仁”。
点评:本章表孔子对道的渴求。这就是早年之志在发挥作用,为道而生,为道而死,一息尚存,永不止步。对本章有另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按:“世之有道”,即“天下太平”。(《论语今注今译》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