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高座 1956年11月生, 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武功县作协筹备组组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曲学会副秘书长 。咸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咸阳诗词》、《中华散曲》编辑。

【史高座读词】“与谁同摇曳”——读韩英杰先生的《点绛唇·柳》
原作:《点绛唇·柳》///韩英杰
春借风流,悄然抖去额前雪。太阳光顾,谁与同摇曳。
依水相居,常送君离别。也对月,诉陈凉热,身许光阴辙。

【史高座老师解读】
在古诗词中,含有“柳”字的句子是很多的,而纯粹写柳的诗词,恐怕是不多的。在这不多的写柳诗词中,最有影响的是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实际是借柳来咏春风的。我们再看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这首诗是借柳来表达送别时的缠绵之情的。还有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面对秋景回忆春景,是借柳来诉衷肠的。我们再看唐末诗人郑谷的《柳》:“半烟半雨溪桥上,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这首诗是借柳来表达一种思乡之情的。现在,我们再看看韩英杰先生的这首《点绛唇·柳》。这首词的末句是:“身许光阴辙”,它是告诉人们,柳与岁月同辙。这正是韩偓 《青春》诗写的那样:“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 想想我们每个人,谁不是这样的呢?

所以,作者起笔写道:“春借风流,悄然抖去额前雪。”风流在这里就是流动的风,如成语“风流云散”。悄然就是无声无息的意思。这句告诉人们,冬去春来,柳,不知不觉的登台了,登上了春的舞台。那么,观众是谁呢?接着作者写道:“太阳光顾”。想象奇特又在情理之中。太阳看到了舞动的柳,却看不到谁与它同乐,那两个黄鹂也不知所向。一个“谁”字,给人以思考。这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吗?尽管《孟子·梁惠王下》中写道: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然而这个“人”是谁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

所以,作者在下片写道:“依水相居,常送君离别”。“依水”点明了生活之地,看到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情景,谁能说得清?“送君”告诉了生活方式,使人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惆怅。难怪不见黄鹂同舞,只有柳儿独摇曳,可见悠游自得的生活是暂时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接着写道:“也对月,诉陈凉热”,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味道。一个“凉热”犹如《诗经·小雅·采薇》写的那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应开头的“春”。以春(热)起笔,以秋(凉)落笔,踏在了时光的“辙”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
一样的柳,别样的情;一样的人,别样的悟。不知我们又能悟到什么?
史高座
2022·04·04

作者简介:韩英杰,笔名晓寒,陕西户县人。曾任咸阳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咸阳市射击射箭学校校长,北京奥运火炬手。作品在中华诗词、中国诗赋、中华散曲上多有发表,已创作诗词曲作品四千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