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和病毒德尔塔先后卷袭了,我生活的小城高邮。小城里的人们“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中午一勺汪豆腐,晚上跳跳广场舞”逸当小日子被打得七零八落。虽然说不在风眼中心,没有伤筋动骨,但也吓得够呛。
“烟花满天飞,白浪拍桥头”的时候,姑娘接到学校通知,赴郑州报到上课。我家夫人整天唠唠叨叨,责备我放姑娘去那大灾中的郑州,搅得我心神不宁。谁知,姑娘抵郑州第三天。德尔塔炸锅,扬州及我生活的小城。突然紧张起来,连市内交通都停运了,小区凭证进出。门口的通湖大桥上车辆,人流明显骤减,寂静许多。大桥栏杆上的灯光,在风雨中显得苍白,无力。
我伫立在窗前眺望远方,心里牵系远方的姑娘,还有独居在老家的父亲,心里忐忑不安。小区里小广播和街上宣传车的通报前方形势,和居家注意事项。声声,字字把我的心拎得高高,一不小心就能把它咳出来。使得心情焦躁不安,说不出来的滋味。想我4个人口的小家庭,竟然分3处。让我抓头够不到,顾尾罩不着,好无奈。想以前,一旦有风吹雨打,都是父母亲护我周全,出门时千嘱万托:“好手好脚出门,安安全全进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随着时光穿梭,他们已到暮年。这守护家的周全,给家人精神鼓励的责任,似乎成了财富传承于我。我抖了一下肩膀,左掌半拱从额头向下一抹,眼前一亮。对!我不能惊慌失措,漫无方向。
掏出手机给父亲打电话,心平气和地叙说病毒的疯狂与可怕。教他做好防护,注意生活细节。老父亲在村里打扫公共厕所和停车场,虽然说只有3元一天的薄薪。他极其认真,几年来从不出门,在外过夜,一天都要巡视几次。这次疫情突袭,公共场合安全不可大意。我教他参照2020年春季疫情防疫经验,如何广场,厕所的清理,消毒提出建议,并将原来每天一次,现在增加了两次,直到疫情结束。嘱咐他听从村里领导的指挥,别犯犟。犟了一辈子的老父亲,都是自封为王,从不听信任何谗言。这次很“乖”,承诺24小时开机,好让我随时可以请安问候。
喜欢在抖音里说故事的我,每天整理疫情情况。就口罩佩戴,居家隔离的细节。和百姓心理的恐慌,过度紧张引起疯狂囤货,疫情防控期间扬州及高邮血站告急。加上几天烟花带来暴雨的影响及疫情的管控,一些蔬菜水果上扬等等情况。我录制几期说教式小视频发布到抖音,微信等平台,与我的好友们共守家园,互慰互助。做完我放松一下,搬来小板凳坐在阳台上,浅秋的晚风,有丝丝凉意。眺望对面高楼万家灯火,人影攒动,还有隔壁阿姨烧得梅咸菜炖肉,那股钻鼻子的香,扇都扇不掉。我起身做了几个深蹲,深深呼吸几口气,突然感觉心里压着的那一股浊气,窜动了。便从我光光的头顶冒出来,随晚风飘游。
“各自安好!”是我和夫人及姑娘在“家”这个微信群的暗号语,每天早中晚各报暗号言,以传达我们各自工作,学习,生活的安定、祥和。按约定我在群里报平安,“各自安好!”刚刚在群里发出。姑娘的信息立刻回过来:“亲爱的小老头,忙啥呢?不会又到盐河边看硬头鲹子,鳑鲏罗汉啪水吧?告诉你噢!德尔塔病毒跟泥鳅一样滑得很呢,你非必要不许出门。你责任重大,安抚好爷爷,确保妈妈的安康,还指望你每个月的“营养液”,供我茁壮成长呢!”姑娘知道我每天有散步的习惯,我甜甜一笑立刻回复“没有充军,你老爸我天天在阳台上迈着小方步,执扇纳凉,看万家灯火,嗅百户菜香。只是想那盐河边的硬头鲹子,昂刺和鳑鲏罗汉。可恶的烟花几天暴雨,河水暴涨,弄得它们六神无主,都游到我们平时散步的木筏上跳舞了,这几天气压又低,不晓得它们生活如何?”“老爸,放心!它们会和我们一样,会渡过劫难,平安祥和的。爸爸!郑州大水以后,也不太平,确诊人员也不少。我们学校封锁管控,网课,生活起居有条不紊。今天我完成了第四次全民核酸检测。最暖心的,是来自家乡扬州和高邮两地卫生部门的健康询问,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姑娘安慰我道并发个表情“加油!”
“中秋,听说蔬菜瓜果紧张价又昂,我骑车送些菜给你们。”爸爸打来电话着急问道。“别!别!你七十几岁的人骑长途不安全,况且又不符合抗疫规定。再说我们吃喝有保障,我们邻里之间有帮助。高邮这边你别劳神,自己多保重。”我向老父亲解释并宽慰他。其实我们2楼几个邻居有自己小菜园,就是阳台上那些牺牲了的花花草草,空置下的瓦瓦罐罐。春上种上茄子,青椒,空心菜,还有几棵野生马齿菜。几天的雨水一“吊”,果实累累块块。几棵韭菜也疯长,割一茬又一茬。几户人家互相调剂,省着吃。这些绿色植物本来是夫人们栽植,观赏愉悦心情的,没想到特殊时期竟成了我们新鲜蔬菜基地。”
七夕夜,我们一家四人三地,用视频连线,欢度一个紧张愉快的夜晚,“西窗挂晓月,一线连家人”。随着大家努力,我们迎来久违的好消息。辛丑牛年七月十六满月,扬州归零,我在小城高邮也考了个大鸭蛋,而且是个大双黄。有道是:苦战数日终散霾,喜闻捷报归零来:淮左百姓拍手赞,今宵满盈广陵爱。
这几天,陆续解封了。小城欢腾起来,我刮了一下胡子,戴上口罩,去党校那边看合欢花,拐弯再去盐河边看看我的小鱼小虾。

作者简介:翁中秋,7O年后闲暇之余参加公益活动或文字涂鸦 。作品散见扬州晚报 老年时刊 高邮日报 江都日报 《青年文学家》《中国乡村杂志》《文学讲堂杂志》《文化时代》及纯文学网络平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