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上我了解到,在距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城16公里、海拔1200-1500米的地方,有一个约6万亩的草场,叫红阳草场。整个草场绵延起伏、苍翠碧绿、气势磅礴,传说曾经是苗族起义领袖包利王、张秀眉和平西王吴三桂转战、屯兵的地方。基于一种好奇和对英雄的崇敬,我总想找个时机约会它,一来欣赏其风姿绰约,二来凭吊英雄。但这种期望一直没有实现。

而真正促使我走进草场,那是7月份的一天,单位组织到邻县去登红阳活动,办公室的周副主任电话问我能否参加,我欣然应允。
那天,我们一行10余人,乘坐一辆由台江县人大常委会安排的中型巴士,在余光祥副主任为向导的率领下,向红阳出发了。当巴士离开了台江县城,驶入红阳村辖区,便开始循着蜿蜒的柏油公路,一路穿行于大山之中。大山深处,翠木葱茏,粗壮的杉树、枞树等乔木,几近遮天蔽日。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当车渐渐爬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乔木便逐渐被灌木取代了,快到山顶时,灌木又几欲被草本植物取代。这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红阳草场的范围,明显感到,气温较县城有了很大反差。在县城,天蓝云淡,太阳高照,而在草场,则雾如帐幔涌动,风似晚秋瑟瑟。
我们是在公路的尽头泊的车。在这里,有一个大坪子,靠山建有一栋较大的木楼,据说是接待游客的,但现在无任何设施,空空荡荡的。这木楼的正面醒目处钉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有熊出没,注意安全的提示,落款是雷公山保护区。看来,我们驻足的地盘,不仅属于台江县,也属于雷公山保护区。
余副主任告诉我们,来红阳,不去看草场,等于没有到红阳。
去草场还有约3公里的路程,因为当时正在修建去草场的公路,原来的便道已被挖掘机挖得千疮百孔,再加上被雨水一淋,不仅稀烂,还很泥泞,我们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沿着毛坯路走了一段路程,然后才步入原来用水泥砖铺就的老路,穿行进一片灌木之中。而由于空气湿度相当大,从树枝上滑下的冰凉水珠,会不时坠入颈项里,让人突然感到惊乍。
一路上,因为风景太美,大家不时用相机捕捉着沿途风光,而带路的余副主任也一直没有忘记发挥他的向导作用,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着村民在草场敞养牛的趣事。他说,村民们在草场养牛,一年四季是不用看管的,任其发展,一旦需要卖牛的时侯,主人只要去牵起自家的母牛,就会跟来一群牛,就知道哪些牛是自己家的了,以便挑选去卖。另外,余副主任还向我们介绍了关于草场有关情况、传说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不仅使我们对草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草场多了几分神秘感。

红阳万亩草场保护区隶属于省级南宫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景区西南部,也分别属台江县台拱镇红阳和排羊乡南刀两村的辖区范围。整个草场因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被喻为天然养吧。
红阳景区由水中林、杜鹃山、薅廊池、薅廊峰、天蛙谷、瓮翁往土城遗址、涨水坪古战场等自然景观和苗族英雄包利王的坟墓、抗清英雄张秀眉练兵场、莲花屯土城遗址、古战壕等景观组成。为了发展旅游业,现红阳草场的外业规划调查工作业已完成,内容包括滑翔训练基地、围猎场、休闲山庄、跑马场等等。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游客需求,还拟将设置草场滑翔、滑索等20余个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运动性、刺激性的项目。
当我们行走到涨水坪时,山显得更高挺了,雾变得更浓密了,风吹得更急切了。虽然涨水坪练兵场就在我们不远的山脚下,但朦胧中,险峻的地理位置,我们也能看过大致。难怪前人选择了这里作为练兵场,可谓用心良苦。
由于今天雾大的原因,我们不能饱览万亩草场的真容,感到很遗憾。但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时候,我们放眼四周,极目远望,倒也找到了一种登高众山小和腾云踏雾的感觉。
水泥砖铺就的便道于涨水坪而止,由于再往前去,路更难行,于是,在涨水坪一则的山坳上,余副主任建议我们就地休息,观赏草场,以便节省时间去另一景点。于是,大家根据各自的兴趣,或穷极山尖,放牧心情,感受着大自然的绝美之作;或拈花弄草,拍照留念,为此行定格美好的记忆。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在余副主任的“号令”下,我们折回来路,去包利山寻幽探古。
相传包利山是苗族起义领袖包利王的化身。雍乾年间,包利王曾率领苗民在此抗击清军,并辗转于镇远、雷山的丹江和台江的台拱之间。最后在决战时,他与自己的白马跑到山顶,因口渴无力,行走困难,于是抽出宝剑,插进山顶,冒出泉水。白马饱饮泉水后,欲驾主人飞上天,因包利王战衣上镶有铜扣,无法同行,白马只好独自而去。包利王被困饿死山头,化身为山,守护着草场。现在,包利山的脚下还有一处水池,叫薅郎天池。

而如今的包利山,由于风力发电开发,许多传说中的东西已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如坐落在包利山脚下,面积200余平方的薅郎天池,现几近被流石填满,包利王之墓已被削平,安装了2000千瓦的风力设备。在景区,除了几墩大石块上刻着的文字能够告诉来者这里的一些情况外,或许,就只有那沿着山脊堆砌的蜿蜒城垣,尚能唤起人们久远的遥想。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能走遍偌大的红阳草场,尽情欣赏草场的山、草场的树、草场的野花和草丛中悠闲的牛和羊;也没有一一走遍所有的景点,寻觅那关于英雄传说的点点滴滴。但这一次与红阳相会,其实我的心已如饮酒而醉。

作者简介:吴剑,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贵州都市报》《检察文学》《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月报》《作家报》《微篇小说》《闪小说》,香港《新少年双月刊》,美国《明州时报》,新西兰《先驱报》,印尼《国际日报》,泰国《中华日报》《新中原报》,新加坡《新华文学》等刊物。有作品入选《中国闪小说佳作2014》《中国闪小说佳作2015》《湖南2015年度闪小说精选》《中国当代微小说精品》《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星光闪耀--2016中国闪小说佳作选》等选本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