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家搬到野猫新生上院一处原来是化工仓库腾空后改作住宅的房子住,几年后在这处住房里还能找到松香。我家出门下几步梯坎就是王婆婆家。王婆婆个子不高,眼睛有点突出,嘴角处总有一道勒痕,那是她早上打理头发时留下的。王婆婆常年穿件英丹士林兰对襟衣服,一条黑裤子,头上挽个发髻,是那个年代家庭妇女的标配。父母看她这身打扮也不知道她的实际年龄,于是让我们都尊称她王婆婆。王婆婆这个称呼一直喊到我们搬离新生上院为止。其实,后来才知道她的独子和我大姐同年。
解放初期妇女地位不高,出嫁后随夫家姓,因此,我一直不知道王婆婆本人姓甚至名谁?直到近年老邻居聚会才知道,王婆婆姓颜,颜真卿的颜。
王婆婆没有工作,也没打算出去工作,全靠王爷爷一人挣钱养家。王爷爷国字脸,高大魁梧,在食品公司工作,时常出外贩牛。王爷爷出去后,王婆婆就在家里收拾家务,照料她的儿子和一个同她一道生活的孙女生活,从没见王婆婆出过远门,甚至串门都很少!哪像现在解放了的妇女,白天麻将,晚上坝坝舞,时不时还约上几个同学出去旅游!
王婆婆家有两间屋,前面一间做堂屋兼灶屋,后面一间做卧室,卧室很小,光线很差,门前有个不大的坝子。王婆婆好客,时常有人去他家聊天、打牌或在门前坝子吹牛。王婆婆家旁边是有条通往河边的大路。
王婆婆心地善良,或是仿佛吧,时常烧些开水,搁点老荫茶,放在屋角阴凉处凉着。有人从河边上来,见别人累了,不管认不认识她都会招呼坐一会,并奉上一杯“冰镇”老荫茶,熟悉的人则自己去茶桶里舀来喝。大热天能喝上一杯老荫茶不亚于现在吃一杯冰淇淋。久而久之,大家就把他家当作幺店子了,习惯过路就在她家门口坐一会。因此,王婆婆家虽人丁不旺,但人气很旺。喝茶,王婆婆从没收过任何人一分钱!
王婆婆家最闹热的时候是王爷爷贩牛回来的时候。由于王爷爷的工作关系,即使自然灾害时期,家里也不缺牛肉,牛杂等食品。王爷爷爱喝两盅,每次回来他总会邀请一段姓朋友来家里喝酒。他俩喝酒常常从中午喝到夕阳西下。王婆婆不喝酒,王爷爷他们喝酒时,王婆婆只默默地坐在桌子旁边听他们吹牛,很少插嘴。看到菜凉了,她就主动拿去热一下。每次喝酒,王婆婆都要热N次菜才会结束。不像现在有的女人,老公与朋友喝酒,时间长了不吵翻天才怪。(笑)王爷爷酒量特好,从没见他醉过。
王爷爷他们喝酒时总有一道风景,我的小伙伴们有事无事总要到他家门前去晃,王爷爷明白,偶尔夹片肉递给离得最近的小孩。久了,小伙伴们明白离得近才有可能吃到肉,于是纷纷向前挤。那时候还真饿,记得那时有个词叫守嘴狗,就是小孩守嘴的意思。现在生活好了,哪还有守嘴的哟,所以守嘴狗一词也就成为历史名词了。
王婆婆儿子与我大姐同年,很懂事、人也帅,读书也得行,但不知何故,中学读了直接考的一所中专学校,而没有进高中考大学。我大姐成绩好,直接考上了西师附中,但结局不一样。他儿子直接工作,据说后来还去学校教过书,混得不错,而我大姐则到农村“修地球”去了。我们顺着王婆婆喊她儿子幺爸。幺爸不苟言笑,小伙伴还编顺口溜逗他:“王X喜,生个娃儿倒吊起……”
王婆婆还有个孙女和他们一起生活。这孙女是王爷爷前妻儿子生的。他前妻儿子在大渡口工作,但一直未领回去带养。直到后来和我小学同学结婚生子也没带回去。段姓同学就是常和王爷爷一起喝酒的段姓朋友的儿子,这些都是后来听说的。
我家搬离新生上院不久,听说王婆婆因高血压过世了。旧社会过来的人,大多不相信西医。血压升高头昏,以为是感冒,买点药,或者采点草药对付就得了。没想到某一天血压突然升高,就这么撒手而去。走时连我们也不知道,也没去给她老人家送行!前些年老邻居见面听说,王幺爸也走了!清明来了还想他们!呜呼哀哉!
2022年4月4日清明节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