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的斑鸠(原创)
文和诵/一江春水
晨起拉开窗帘,发现窗台上卧着一只像鸽子一样的鸟,胖嘟嘟的身体,褐色的羽毛,脖子上有一圈黑白相间的斑点,像是戴了一个漂亮的围脖。这灰暗背景中一个亮点,让沉寂的世界马上有了生机。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悄悄地向它靠近,为它拍照。
它好像并没有受到惊吓,起身迎着我,好奇地往窗户里面看。转动着灵巧的脖子。滴溜溜的眼睛上下左右转动着打量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为了对这位“不速之客”表示一下女主人的热情,我去厨房拿来一把玉米。轻轻地打开另一扇窗门放在窗台上。只见它缓慢地挪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向食物靠近。边走边警觉地东瞅西看。许是注意到了窗户是开着的,担心是诱饵,不敢贪吃,只是为了照顾主人的面子,才吃了两粒,便扑棱棱地飞走了。
这样一个美丽的精灵,莫名其妙地来到我的窗前,让大病初愈的我眼前一亮, 甚至产生了一种近乎迷恋的情绪。那撩人心魄的目光,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依照她的外貌特征,很快在网上查到,这是一种酷似鸽子的斑鸠,因脖子上有像珍珠的斑点而得名“珠颈斑鸠”。斑鸠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民间有斑鸠来家是吉兆的说法。有爱情、友情、财富、健康等诸多美好寓意。
我并不迷信,但这些吉祥的寓意让我甚是欣喜。随后便将这场“艳遇”发表在朋友圈里。朋友们留言有夸斑鸠可爱的;有借此送来祝福的;还有的发来微信,夸我心善,说我将那斑鸠放生,做了一件好事。还说要替那斑鸠谢谢我。
朋友这个“谢”字,引发了我的思考。从佛家的放生,想到人们的环保意识。说实话,见到斑鸠的一刹那,确实产生过诱捕的冲动,但这一闪而过的念头很快就变成了一种好客的行为。投放食物也只是想让它多停留一会儿,绝无引鸠入室占为己有的想法。我想,今天大部分国人都会这样做的。换了是从前,恐怕是不会眼看着送上门来的美食飞走吧。十几年前的国内,除了麻雀和乌鸦,很少能见到其他的鸟类。鸟儿们大都被捕食,但凡有些“姿色”的也都被关进鸟笼了。
如今环境确实变了。不断有野生动物回归自然的消息。鸟儿们也多了起来。坐在阳台上就能看到一群群鸽子在天空翱翔。清晨起来,常听到鸟儿们的叫声。出门散步,听汾河两岸树林里鸟鸣啾啾,看水面上成群的水鸟入水捕食。前段时间还听说汾河公园晋阳湖段首次出现了大批天鹅。日益变美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不再艳羡他乡风景。
我想应该感谢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否则,哪里会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漂亮的斑鸠怎会悠闲地落在我家的窗台上?
写下这段文字之前,去窗台看过。昨天放的玉米已经没有了。究竟哪位“不速之客”曾“大驾光临”,已无从考证。可我还总是下意识地朝窗口张望,期待着那斑鸠还会再来,期盼有更多的鸟儿会来到我的窗前,带来更多的惊喜。
作者简介:真名:刘桂香 笔名:一江春水 山西太原人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外国语学院退休英语教师 副教授职称 先后就读于太原师专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英二系 著有个人专著《简明英语句型手册》,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数篇。曾任市翻译协会理事, 有短暂国外工作经历。爱好旅游、摄影、唱歌、朗诵、写作。曾在《女友》《太原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游记、翻译等五十余篇文章。代表作有《婚姻是艘船》、《乐他人之乐》等。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百度》、《新浪》、《美篇》等博客网站撰写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诗歌、散文、游记、摄影等作品。帮助父亲撰写了十万字的回忆录《我的“运动”生涯》,并以《我和共和国的故事》为标题发表在百度和新浪博客空间,受到读者及有关部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