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花儿在这个春天里,你方开罢我登台,参差着色彩,绽放着娇艳。可是,时不时变化的温度,不定的阴晴,欲语还休,又如同一种凝噎。翻翻日历,就知道是又到清明节了。
在这幸福的美好的春天里,切记不能忘---历史不可忘,初心不可忘;在这幸福的美好的春天里,要有缅怀——缅怀祖先,缅怀英烈,缅怀逝去的亲人、故旧,才能体会当下的岁月多么静好?这岁月静好又是如何得来?才会懂得当下的岁月静好是多么的珍贵!
唐代大诗人杜牧关于清明节的诗,可以说无人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纷纷飘落的雨与人们缅怀的泪相应。快要断了魂魄的行人,向牧童询问酒家,准备沽酒去献祭,祭祀后也可以借酒去释怀?白色的杏花村是层层的肃穆和化不开的哀思...也是祭祀的意象。
祭祀,是我们华夏文明里的重大事项。《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祭天地、祭祖先、封禅泰山、举行开国大典,都属于“祀”。篆书的“祀”,就像一个人对着牌位祷告。中华文明能够延绵五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从不忘记过去,我们从不背叛。
我们祭祀天地、祭祀神圣,我们祭祀祖先,我们还要祭祀英烈、祭祀楷模,这是我们的精神信仰!我们懂得将优秀的基因、优异的功绩、优良的品质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清明节里我们缅怀,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和习俗,也是一种必须的活动。慎终追远,温故知新,以史为鉴,生生不息,乃至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这样的精神素养根植在我们的血脉里。
“祀”的异体字把“巳”换成了“冀”,有“希冀”之意。祭祀的过程,祷告是形式,目的在于寄予“希望”,获得天地、神圣、祖先、英烈的指引,强化“祀”者的信心。
历来祭祀神圣有一整套的程序,比如三通鼓、三行礼三献祭;所谓:“事不过三”。主祭者恭读祝文,祭众饮福酒受福胙;捧祝帛诣燎所、望燎、阖扉、复位、撤班等。这种祭祀既是仪式,也是号召,还是精神的旗帜。中国人永远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历代祭祀的神圣,既有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娲娘娘、炎帝、黄帝等三皇五帝;也有开启鸿蒙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孟夫子;既有忠勇仁义的大将军关公、飞将军李广;也有忠君爱国的比干、屈原;既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范仲淹、包公;也有农业专家如:尝百草的神农氏,教人种豆得豆的后稷氏;既有工匠楷模---告诉人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墨子、鲁班;也有诚信经营的实业家,如子贡、范蠡等等。
甘肃天水的伏羲庙伏羲庙临街而建,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蜚声海内外。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四进四院重重相套,层层推进宏阔庄严。每到正月十六伏羲诞辰,人们都要到伏羲庙去“朝人宗”,参加隆重而盛大的伏羲庙庙会,庙里的唐柏、宋槐,无声的诉说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于始祖肇启中华文明这一伟绩的敬重、追奉和崇拜,还有对于始祖恩泽后世的丰功满心的信仰、褒扬和传承。
而“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始于夏代,官方祭祀源自周朝,帝王祭祀开始于唐代而兴盛于宋朝。官方的祭祀活动演变到现在,主要分为公祭大典和告祭典礼。民间祭祀,多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称为“朝天子坟”。2006年5月20日,炎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黄帝始祖最重要的祭地---陕西黄陵县的黄帝祖庙。海内外前来朝觐、祭拜和颂祷的人络绎不绝,庙前树龄千年的轩辕柏,盛满沧桑,蓬勃葳蕤,充满生机和活力!
记得从小学到中学,每个清明节,在县城的西路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在老师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起默哀、献花,听老师讲述西路红军壮烈的战斗故事;毛主席去世时,学校组织的哀悼,真是一片哀恸;
随着时间推移,我在不同的英烈墓前默哀、献过花——在拉萨,谭冠三将军墓坐落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院子里,那里曾经是七一农场,他带领战士们开荒垦植自给自足。提示人们记住: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推动西藏从落后愚昧的农奴社会跨向了社会主义;在福建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下,在广州的黄花岗烈士墓前,在井冈山的红军烈士陵园,在南京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在海南岛解放纪念碑下...每一片热土下面埋着曾经的热血,松柏根下是铮铮铁骨,曾经跳动过热忱的心,有过令后人崇敬的举动。最难过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沉闷、压抑、暗无天日......侵华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
怀想我华夏祖先——开辟统一的神州大地,植桑种麻,缫丝制瓷,开创丝绸之路和瓷器之路,创始了福泽世界的华夏文明;怀想我华夏祖先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怀想我华夏祖先创造罗盘仪、指南针促进了全球的航海探险;怀想我华夏祖先“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圣人)——严于律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宽以待人。提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世界大文明理念。
怀想我华夏先辈——多少仁人志士、先烈为变法图强、推翻腐朽王朝、为抵抗外来侵略、为救民于水火、为保家卫国而抛家舍业、历经苦辛、流血牺牲、赴汤蹈火、前赴后继;
不能忘逝去的父母亲——他们曾经鲜活着我们的生命,照亮我们的心路,指引我们的人生,为我们树立榜样,我们好好活着可以完成他们未了的心愿,活出他们希望的精彩;怀念他们,就像他们也曾经怀念着他们的父母长辈,也如将来后辈怀念我们一样。
我们有政治信仰——共产党员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我们有文化信仰——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但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西汉的陈汤千里远征,逐鹿漠北,将侵犯汉朝的匈奴单于斩于阵前,一战而定西域,战后他向皇帝进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们有精神信仰——祖先留传下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中国精神!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人最有信仰!
3.21东航飞行器事故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弦,十天了,一束束素白的菊花、一个个合十的手掌,一句句答疑解惑的报道表达着同胞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深切哀痛,中央领导向东航飞行事故遇难同胞默哀,事故救援现场举行了追悼仪式。这个清明节有些特别的哀悼;
国内疫情突然的多点散发,有生命凋零。国家疫情防控的动态清零措施积极有效,白衣英雄、志愿者挺身而出,紧急状态正在扭转。

作者简介:辰燚煖人,女,西藏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在《作家导刊》《西藏文学》《诗词坊》《格桑花开》《灃水之水》《微林芝》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