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文艺 第507期

黔南赏春
李遂生
赏春观景喜黔南,秾李夭桃耀眼帘。
檵木棵棵描畅旺,樱花朵朵亮娇妍。
莺啼绿树柔声脆,鱼跃清江碧浪欢。
韶苑穿行心逸爽,蜂歌蝶舞醉思仙。
桃花村小聚
文/平成斌
满目桃花紫气臻,呼朋小聚赏阳春。
天横野色莺频啭,门纳祥光燕屡亲。
槛外风来犹带性,池边柳醉欲依人。
功名席上休夸说,看取堂前百战身。
七律 桃园即景
吴以松
百里桃园遍地花,清香幽韵是芳葩。
东篱久已红妆妙,南浦新来翠袖嘉。
莫问雨声开重锦,先看山色隐轻纱。
农夫挥汗扬双臂,欲揽春风驻我家。
蠢愁2
蛟龙入海
春浓四野万千柔,芳草温情百媚浮。
经雨山川颜尽改,扰尘时疫意难收。
桃红苑外谁人赏,樱粉湖边独自忧。
落寞襟怀期早解,共同南北任行游。
裁诗自寿
黄元基
(一)
六旬有七正风光,客路无求乐夕阳。
待老由来无顾虑,前行至此好梳妆,
骚坛振藻胸怀远,微信承欢继日长。
儿女孝心能慰悦,朝晡健态不凄凉。
(二)
歌舞怡心夕照强,人生萧洒梦飞翔。
双双执手柔情久,日日承欢故事长。
再见春霖滋老树,偷闲醉墨韵诗章。
不惊晚景崦嵫落,只待百年风采扬。
(三)
裁诗自寿乐虞唐,杯酒犹斟醉夕阳。
岁月依凭南海景,风云眷恋岭东郎。
千树精雕皆境胜,百花毓秀满庭芳。
祈求客路无病厄,但愿人生有健康。
(四)
田翁有幸别穷方,滨海谋生快意长。
载载淹留心里梦,时时湔扫路中霜。
目耕知识还知味,脚踏红尘且自量。
笔底犹能潜古韵,芸窗不断逸玄香。
(五)
相聚儿孙淡水旁,举杯欲醉笑声长,
云楼居乐心舒畅,鸿福承欢梦暗藏。
不辱诗词多笔练,犹迷歌舞四时忙。
此生无悔江湖客,温暖家庭继日昌。
上巳节之《心尘文艺》
心尘
兰亭又聚乐人行,众客挥毫留墨香。
老凤先声惊四海,后生渥泽著佳章。
争锋高唱望中愿,对酒古风花外航。
得意题名庆嘉节,心尘文艺集文强。
七律 春思
张广建(安徽亳州)
晓起掀帘懒理妆,幽人泪洒镜遮光。
门前雁叫烟低滚,屋后椿青叶上昂。
少去常怀心内事,多来偶眺荡游郎。
河边柳岸连年绿,鬓角腮唇眨眼黄。
七律 清明祭祖
韩勇
时至清明祭祖忧,毒冠肆虐更添愁。
荒山断路还逢雨,宿草疏林却有惆。
泪洒墓前香火奉,心伤碑下白花留。
西行驾鹤终归梦,悼念先人永不休。
七律•清明节前写感
文/荒山野樵
时光似箭又清明,忽暖忽寒天嫩晴。
一院花香飘四野,满郊柳色绕全城。
迎时赏景寻游地,到处设关防疫情。
独倚层楼窗外望,不由百感在心生。
上巳节
心尘
阳春瑞气满田隅,丝柳含章骚客趋。
细雨催花惊阅世,片云衔日促登途。
舒眸万绿连山迥,远眺千红入水糊。
画意诗情传不绝,由来上巳喜心娱。
扫墓感怀
余其美
清明拜祭泪沾巾,梦里时常忆故人。
诲语忠言仍在耳,出谋献策改其贫。
世间父母恩情大,天下儿孙孝道亲。
一束鲜花虔致谢,三杯淡酒敬阴神。
晚春吟
黄元基
风摇绿柳时,雨打嫩桃枝。
倾耳蛙鸣夜,舒情鸟唱期。
花香犹解泰,草色可葳蕤。
可惜春将尽,无非夏又归。
七绝•清明遥祭
文/老马伏骥
清明时节祭双亲,思忆天恩欲断魂。
中国疫情多地有!悼吟遥拜马坡村。
2022年4月2日
风入松•清明祭祖行
韩勇
晓烟飘渺入龙城。天暖物苏荣。故乡祭祖君行早,细雨蒙、时至清明。眸宿草心沉重,跪坟头放悲声。
悠悠湖水映山青。桥下水流声。长堤高柳闻莺啭,醉行人、风景怡情。春燕衔泥巢筑,蝶蜂寻觅花馨。
〔商调•梧叶儿〕小渔村元曲十二期开课
文/金菊凝香
诗词盛,元曲浓。银发入黉宫,刚学步,需启蒙。脑灵聪,且喜那、老师胜孔。
格律常识之启承转合
写格律诗和写文章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需要有一定的脉络去贯穿、体现。所以,也只有将脉络清晰体现出来,诗(文章)才会流畅易懂。
那么对于律诗而言,它的脉络体现,无疑就是要安排好“起承转合”。除开篇句以外,其他几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到脉络的衔接与连贯,故而,“承、转、合”三者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具体怎么去写,它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要领需要遵循,现在我们一一来讲。
一、律诗写作之“承”
承句是建立在起句的基础之上,那它的写作就必须与起句有所关联,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有“承”的称呼。
《积雨辋川庄作 》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在王维这首诗中,它的承句(即颔联)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顺承起句而来。起句“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先大体交代了地点、环境、时间,承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则是对当前环境的一个具体描绘,它所点到的物象,比如“水田白鹭”、“夏木黄鹂”都能与起句的“空林”、“东菑”等相互呼应、相互融合,这就是承句的脉络体现。
所以,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承句与起句的脉络体现特点,那就是——
较为明显。
当然,颔联是必须要对仗的,这个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讲过。
二、律诗写作之“转”
1、内容上的荡开
转句(颈联)在格式上来说,与承句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遵循严格的对仗模式。但是从内容来讲,转句则需要与承句有适当的“荡开”,也就是尽可能地重新燃起内容,把自己的亮点凸显出来,让诗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为了更加统一、连贯地讲解,帮助大家去消化并掌握写作要领,我们就前后就用一首诗来进行剖析;但为避免系统判定有重复段落,就不再完整贴原诗在下面了。
来看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转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这一句与承句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它的写作方向有一定的变化,由承句的纯景过度到情感的融入。
作者说他在山中悠闲地看花,在松下烹煮葵菜,从这里的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淡泊,感受到他对山居生活的喜爱,这就是与承句内容上的荡开。
2、脉络上的“联系”
虽然转句从内容表面来看,它与承句有荡开,但是从脉络来讲,它与承句之间是有着流畅的衔接的。
承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转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读这两联,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着统一的“情感色彩”与“情感主旨”来写的,承句是借景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而转句则是容情于景来进行升华,把情感渲染得更为浓郁一些,两联的关联点就在这里。
写作要领:与承句内容荡开,脉络保持流畅。
三、律诗写作之“合句”
合句也就是律诗的尾联,它所承担的责任还是比较大的,诗能不能收到“延味于篇外”的效果,就要看能否将合句写好;这也是诗词创作者们注重合句打磨的主要原因。
合句生发基础:
同样的,合句的写作也需要建立在前面内容之上,尤其是要将转句的脉络自然衔接过来。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这一联它是有转句打基础的。在转句中作者融入了情感,而在合句中则顺着转句的思路继续作升华、补充,将诗的情感与韵味进行了丰满;同时,作者也将人生的深刻哲理融入其中,细细品读会给读者带来颇多思考。
合句写作要领总结:衔接转句脉络,做好“自我”生发,延味于篇外。
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合句,抓住上面的这一写作准绳就不会写偏,相信大家通过平日的写作练习,都能将它写得很好。
、
四、总结
现在我们将律诗起承转合的特点与要领概括出来,帮大家捋一捋重点:
起:以“稳”为主,撑起门面,为后文指明方向;
承:与起句保持紧密关系,在内容脉络上显得较为明显。
转:与承句在内容上有荡开,脉络上须保持流畅;
合:在转句基础上生发,稳收全篇,起到延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