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国宝会说话》14 何尊
——这里有中国
解说:沿舒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慧眼才能看见它的心。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因为它记录了上古时期一对十几岁少年的心跳,一段关于王朝不忘初心的对话。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并肩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血脉偾张,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

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的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当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竖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然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