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妈祖人可以这样祭祖
图、文/一善融媒
清明祭祖,历史悠久。中华民族自古重视慎终追远,民风归厚。

祭祖文化是一种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与祭天、祭地相提并论,是“天地人和”道法自然的重要实践和伟大传承。据考证,中国汉字“福”的起源就直接来源于祭祖文化。

中国历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皆重视祭祖活动,认为这是兴乐复礼,传承家庭、家族传统的重要仪式,也是祈福的主要形式。直到今天中国,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清明祭祖活动,全国上下还把清明节设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门放假一天,方便大家祭祖。普遍认为祭祖活动是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表现。

然而,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全国疫情反复无常,因此,有关部门倡议各地人民群众尽量减少回乡聚众祭祖,倡导隔空或者线上寄托哀思,不主张上山烧纸钱、香烛,避免引发山火灾情。

为了支持和配合各级部门抗疫防疫和安全管理工作,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选择响应有关部门的倡议,留在原地,暂不回乡。但是,祭祖情深,心情甚是矛盾。
民俗专家告诉大家,如果暂时回不了乡拜扫祭祖,还是有方法达到祭祖的目的的,以下途径不妨一试:
1、选择在自家祠堂或香火屋对着相关祖宗灵位祭拜;
2、家里如果祀奉妈祖、观音,可以通过这些“家神”向列代祖宗转达哀思和祝福,并祈福。所备“礼数”如同祖宗坟前。

据各地妈祖人介绍,因为妈祖是无比亲民的家神,祀奉在家,不仅与列代祖宗朝夕相处,而且能“超度”祖宗和冤亲债主。清明节如果暂时无法到祖先坟前拜扫,可以通过拜妈祖,“转达”思念祝福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