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男,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博尔赫斯《铁币》(La moneda de hierro,1976 年) 选 12 首
陈东飚译
不可能的回忆的挽歌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一条有矮墙的土街
和一个占领了黎明的高大骑手
(那斗蓬又长又破)
在原野上的无数天里的一天,
没有日期的一天。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我母亲眼望着黎明
在圣伊莱奈的农场①里,
不知道她的姓氏将会成为博尔赫斯。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曾经在塞佩达②战斗过
也记得曾经见过埃斯当尼斯劳·德尔·坎坡③
以勇敢的快乐
迎接第一颗子弹。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一扇秘宅的大门
我父亲每一夜都将它推开
在迷失于梦幻之前
而他最后一次推开它
是 38 年的二月十四日④。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亨吉斯特⑤的舰船,
从丹麦的沙滩启航
为了征服一座岛屿
它在当时还不是英格兰。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我曾拥有却已失去了它)
记得透纳⑥的一幅金色画布,
像音乐一样浩大。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曾经聆听过苏格拉底
他在毒堇的黄昏里
安详地探究那一个
有关不死的问题,
交替演绎着神话与理性
正当蓝色的死亡
从已冷的双足向上攀升。
多想倾我所有换来那份记忆
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你爱我
记得曾经彻夜不眠直到黎明,
癫狂而幸福。
注:
① Estancia de Santa Irene,位于阿根廷恩特雷里奥斯省。
② Cepeda,圣塔菲省一地区,1859 年 10 月 23 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州(Estado de Buenos Ayres)军队在此被
阿根廷联邦军队击败。
③ Estanislao del Campo(1834-1880),阿根廷诗人,曾在塞佩达和帕蓬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战斗过。
④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父亲豪尔赫·圭耶尔莫·博尔赫斯(Jorge Guillermo Borges,1874-1938)于 1938
年 2 月 14 日去世。
⑤ Hengist,盎格鲁-萨克森传说中的日耳曼首领,于公元 5 世纪征服不列颠。
⑥ Joseph Turner(1775-1851),英国画家。
祖国的挽歌
曾经,黎明是铁灰而非金黄。
铸就它的是一座港,一片荒漠,
若干位先生和那开阔的
元初之境,由昨日与当下构成。
随后到来了与哥特人的战争。
永远的勇气和永远的胜利。
巴西与暴君。那段历史
无法无天。无所不用其极。
周年纪念的红色数字,
大理石的堂皇,累人的纪念碑,
词语的堂皇,各届议会,
一百周年和一百五十周年,
都仅仅是灰烬,是微微的延烧
来自一团古老火焰的余痕。
征服者
卡斐拉①和卡巴哈尔②曾是我的名字。
我已将那杯盏饮到只剩了酒渣。
我曾死去又重生过无数次。
我是原型。他们,只是众人。
我是十字架和西班牙麾下游荡的
战士。在一个不信我神的大陆
从未被践踏的土地上我将战火点燃。
在艰险的巴西我曾是战旗的一员③。
基督抑或吾王抑或血红的金子
都不曾是那份勇气的马刺
将恐怖播撒在异教的人间。
我奋斗的缘由从来就是这美丽的
刀剑,这狂风骤雨的激战。
别的一切无关紧要。我曾活得勇敢。
① Jerónimo Luis de Cabrera(1528-1574),西班牙征服者,今阿根廷西北部地区的殖民总督,阿尔多瓦城的
建立者。
② Garcí Manuel de Carbajal(16 世纪-?),西班牙船员,军人,1540 年 8 月 15 日在秘鲁建立阿莱基巴城
(Arequipa)。
③ Bándeirante,16-18 世纪南美洲猎奴探险队“战旗”(Bandeiras)的成员,由白人首领、印第安人(奴隶和
盟友)和印白混血者组成。
天真
每个黎明(我们听说)都建构奇观
可以扭曲更为坚忍的机运;
有人类的脚步已丈量过月亮
而失眠则毁灭岁月与里程。
在蔚蓝之中潜伏着公开的梦魇
令白昼晦黯。在世界上没有一样
事物不是别的,或是相反,或是空无。
只有那些简单的惊奇令我不安。
我惊讶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一扇门,
我惊讶我的手是一件确切的事物,
我惊讶希腊爱利亚学派①的刹那之箭
触不到那无法触及的靶子,
我惊讶残忍的剑也可以是美丽的,
而玫瑰竟然拥有玫瑰的芬芳。
① La eleática saeta,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斯(
Parménides,约公元前 510-约公元前 450)在爱利亚(Elea,
位于今意大利境内)创立的哲学流派。
月亮
致玛丽亚·儿玉①
那金盘里有几多孤寂。
夜夜升起的月亮并非最初的
亚当所见的月亮。那些漫长的世纪
属于人类的无眠,已将它装满了
古老的哭泣。看着它。那是你的镜子。
① María Kodama Schweitzer(1937- ),博尔赫斯的遗孀。1975 年后成为博尔赫斯的秘书,1986 年与博尔赫
斯结婚。
愧疚
我已犯下了一个人能够犯下的
最大的罪。我从来不曾
幸福。愿遗忘的冰山
把我拖走,让我消失,毫不留情。
我的父母将我孕育是为了
生命这豪迈而又美丽的游戏,
为了泥土,水,空气,火。
我辜负了他们。我不曾幸福。成就的
不是他们年轻的意愿。我的心灵
追求那些对称的一意孤行
即艺术,只会编织无谓之物。
他们留给我勇气。我不曾勇敢。
它并未离弃我。永远与我同在的是
这道始终身为一个不幸者的阴影。
几枚铸币
创世纪,IX,13①
主的彩虹跨越苍穹
赐福于我们。那纯粹的长虹
里面装着未来的福祉,
但我的爱也在,满怀期待。
马太福音,XXVII,9②
那枚钱币落在我的空手之中。
它让我无法承受,尽管很轻,
我任它落下。一切都是徒劳。
另一个人说道:还缺二十九枚。
奥利维③的一名士兵
在苍老的手中,弓
斜着擦过绷紧的弦。
一个声音死去。那人不记得
这是他再次做同一件事。
① “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② “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
③ Manuel Ceferino Oribe(1792-1857),乌拉圭军人,政治家,乌拉圭第 2 任总统(1835-1838)。
为一册易经的译本①而作
未来之无可挽回恰如那
坚硬的昨天。没有一件事物
不是一个无声无息的字母
写在不可破解的永恒经文里
时间是它的书卷。离家的人
早已回返。我们的生命
是未至的也是行过的路径。
无物向我们道别。无物离我们而去。
不要放弃。感化院②一片黑暗,
坚实的牢笼由无尽的铁铸成,
但在你囚房里的某个转角
也许有一个疏忽,一道裂缝,
这条路像箭一样致人死命
但在那些缝隙中是神在潜藏。
① 阿根廷翻译家沃格尔曼 (David J. Vogelmann, 1907-1976) 由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德译本转译的西班牙语版《易经》(I Ching. El Libro De Las Mutaciones)。本诗被印在此书的卷
首。
② Ergástula,古罗马囚禁危险奴隶或惩戒奴隶的机构。
EIN TRAUM①
三个人都知道。
她是卡夫卡的伴侣。
卡夫卡梦见了她。
三个人都知道。
他是卡夫卡的朋友。
卡夫卡梦见了他。
三个人都知道。
女人对朋友说:
我要你今晚爱我。
三个人都知道。
男子回答她:如果我们偷情,
卡夫卡将不再梦见我们。
一个人知道了。
世上不再有人。
卡夫卡对自己说:
现在走了两个,只剩下了我。
我将不再梦见我。
① 德语:“一个梦”。
滴漏
不是水,而是蜜,将会是
水钟的最后一滴。我们会看见它
耀目一闪后沉入黑暗,
但在其中必有种种祝福
曾由谁或什么赐予红色亚当①:
相互的爱和你的芬芳,
理解宇宙的行动,
尽管充满谬误,那个瞬间
维吉尔得到六音步诗的一刻,
解渴的水和充饥的面包,
在空中精细入微的雪,
我们寻找的书卷的轻触
在一排排书架的慵懒之中,
战场之上刀剑的快感,
被英格兰肆意开拓的大海,
静默之后听见期望的
和弦时的慰藉,一段记忆
弥足珍贵又已被遗忘,疲惫,
梦将我们消融的那一刻。
① Rojo Adán,亚当的名字与希伯来语“dam”(血)和“adom”(红)关联,故有此名。
你不是别人①
它们救不了你,那些为你的恐惧
所祈求的人们留下的篇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看见自己
就是你的脚步编织的迷宫的
中心。救不了你,无论是耶稣
或苏格拉底的苦痛还是那强大的
黄金悉达多,他接受了死亡
在一个花园里,在日暮之际。
由你的手写下的文字
或由你的口说出的话语
也都是尘土。宿命之中没有怜悯
而上帝的黑夜延续无限。
构成你的物质是时间,无尽无休的
时间。你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① 亦以“极点”为题收录于《秘数》(La Cifra,1981 年)。
铁币
铁币就在这里。让我们来探究
相反的两面,它们将会解答
那个无人不曾问过的棘手难题:
为什么一个男人要一个女人爱他?
且看。上面的圆环之内交织着
由涛涛洪水承载的四重天空
和那几颗无可更改的行星体。
亚当,年轻的人父,年轻的乐园。
黄昏与早晨。每一个生灵中的上帝。
在那纯粹的迷宫里是你的反影。
让我们把铁币重新再丢一次
它也是一面魔幻之镜。它的反面
是无人与无物与黑暗与失明。就是你。
两个面发出单单一声铁的回响。
你的手和你的舌是不忠实的证据。
上帝是这圆环不可企及的中心。
不赏也不罚。祂做得更好:遗忘。
耻辱蒙身,为何你不能为人所爱?
在对方的暗影里我们寻找自身的暗影;
在对方的光明里,寻找彼此的光明。

陈东飚,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译有纳博科夫《说吧,记忆》,《博尔赫斯诗选》,埃利•威塞尔《一个犹太人在今天》,艾兹拉•庞德《阅读ABC》,巴塞尔姆《60个故事》、《40个故事》,迈克尔·杰克逊《舞梦》,帕斯《泥淖之子》,《博尔赫斯与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对话集》,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马内阿《囚徒》,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玛丽安·摩尔诗全集》,《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全集》等,现居上海。

顔梅玖:寂静的力量
叶朗:野草拔节的声音
杨勇:想象的艺术家
失速的飞翔----悼念3.21空难同胞
弹片撕裂天空(7)
桑克: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90度诗点”:内听与外达----读森子的诗,张媛媛
李舒扬:婉转的回音
杨河山:舞红绸子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