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日
是那种霞光,那种铺天盖地的霞光,横亘远古的霞光,如庄子之垂天大鹏,一羽伸向遥远的天际,一羽坠到无垠的地平线,它们在天空自由自在惯了,睥睨一切,傲娇一切,大鹏的头修长而凛然,展翅飞翔!而那颗落日,恰如大鹏的眼睛,灼灼其华,覆盖虚无的缥缈的变得模糊不清的云彩……而云霞从富贵过渡到平凡,从大户人家切换到小家碧玉,从灿烂辉煌演绎到朴素无华,从羽垂千野变化到黯然失色……
一切正在消失。
一切正在重生。
落日,你这横跨古今的一只硕大无朋的多彩凤凰,从你的我的他的头顶上快乐地飘逸,快乐地……其时,我们四川作家乘坐大巴车从河南商丘向山东菏泽行进,商丘为古燧人氏起蒙之故里,而菏泽乃天下闻名的牡丹之乡,让远古怡然自得地走进花丛,一切机缘巧合,一切生动有趣,一切多彩多姿,一切绚烂万年。想起了夸父逐日的悲壮场景,忆起了壮士蹈火的熊熊烈焰,想起了把天狗吞了的蜀中才人,忆起了天空之境的寂寥深远……
落日,是我们沉思着走进山东境内的第一束文明之火。
曹州牡丹仙子
一夜征尘而至宾馆沉沉大睡,天刚拂晓,好客的山东文友微笑着请我们观赏国色天香的菏泽牡丹。关于牡丹的神秘传说,不下百个闪耀的版本,而我却喜用自己的眼睛观赏,何称国色?何称天香?那花色丰艳而富丽堂皇的皇冠上的花钻,那仪态万方而君临天下的璀璨夺目的笑靥,岂是匍匐原野的荒草寒枝所能仰望的?岂是凄切寒怆的西风所能膜拜的?我在园中走走看看,见素有“花中之王”美誉的牡丹在金光闪闪的连天绿叶里摇曳百媚千红,我爱哪一种呢?生于四川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已经雍容华贵,空旷的后宫里多有做春心荡漾美梦的妃子,文人士子多停步于紫色的花球前,连齐鲁大地的百姓也笑意盈盈地穿行在花团锦簇之间……百姓?我一激灵,紧走几步登上一座形制工整的亭台前向四围打量,山东的人民、祖国各地的人民有福气了,他(她)们携老扶幼地欢笑着漫行,他(她)们呼朋唤友地嘻哈着穿行,一个咿呀学步的孩童嗅着牡丹可爱地笑着,一对青春勃发的情侣牵手闻香……这香在菏泽大地上肆意地泛滥,也在山东的天空久久荡漾,我的眼睛湿润了,人是一朵花,花亦一个人,人花互为辉映,天空也是清澈透明到辽远了。
菏泽双英
有人纳闷了,何谓双英?
我去菏泽文学采风前,也会发出此问?山东作家陪伴我们走进一家用钢梁与玻璃结合的美术馆时,我仿佛触摸到文明的心跳,文明之火的光芒四射……美术馆已经广阔到头顶很宽的地方了,而一张张纯粹的玻璃又恰到好处地镶嵌到任意的方向,这样匀匀的阳光挥洒,光线多美,黄金分割又是多巧,正在漫步,忽然,忽然眼前一亮,那迎面而来的大墙上飞舞着生命律动的荷花!白如雪,蓝如天,红似烈火,紫似水晶,最动人心弦的一大朵,俱是名声大噪又娇羞不语的黑牡丹……对了,在名画家上官超英那支神出鬼没的笔尖下,流淌出原始的光线,生命的奇迹,月夜的静美,黄昏的斑斓。百十片荷叶悄吟“莲叶何田田”,枝蔓横斜的水草也是暗香浮动,有鸟声自上弦月滴落到莲藕下,还有几球花蕾含苞欲放……
《诗经》里的草香与蛙鸣在此绽放,杨万里的小荷也识趣地招惹蜻蜓。这堵跃动生生世世灵与肉的荷花大作,均出自上官超英的笔蕊,上官乃复姓,我一阵恍惚,上官云珠名演员是也;上官超英名画家是也。而他的夫人叫王超英,菏泽市又一位名声在外的女摄影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王超英跋山涉水拍了无数反映菏泽大地巨变的图片,在那台镜头的捕捉里,从很远时破败的茅屋到今天矗立天际线的高楼大厦,从饥肠辘辘的灶屋到今天五谷丰登的粮仓,从蓬头垢面的呆滞农民到今天喜笑颜开的老百姓,从荒野僻壤的乡村到今天通达天地的高铁……王超英用智慧的目光加上像机的神眼,一张张留存在欢乐行进的大地影像里,历史在此定格,岁月在此存档,那奋斗着的人们身影,也恒久地储存在天地良心之中!
画家李荣海
我从一片宽阔的土地上走进“李荣海美术馆”时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庄重而且透着艺术无处不在的气质。
先看李荣海的作品,画面上垂吊的丝瓜、金黄色的葫芦、刺目的葵花、熟透的柿子、晶莹剔透的葡萄、安静的白菜、透明的红萝卜与肥硕的南瓜把我带到杲杲的齐鲁土地之上,我在尽情享受大地丰收场景和丰富多彩乡村瑰丽同时,对画家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那些曾经贫困的山山水水,那些廋弱的残花败柳,那些伛偻的男男女女,那些疮痍满目的院井已被红日的光芒驱赶到遥远的地方了。剩下的都是美妙的,生机盎然的,色彩流动的,欢歌笑语的……这便是李荣海笔下的质朴而且宁静的世间,连自然界的百种花果也仰天而笑,连横叶披拂的叶茎也惬意摆动,生命不就是快乐二字吗?我又对芸芸众生产生新的认识,我还对神灵与大自在产生新的看法,我再对艺术来源于朴素产生了新的感悟,我仍然对山野间渲泄的创造能力产生了敬佩……这些都在一个叫李荣海的画作上悄悄的绽放,开得很喜庆,也很自在。
沉 船
在菏泽一家大气的博物馆里,当地考古学家将从湍急河床下面挖掘出来的一艘沉船稳稳当当地安放在大厅显眼之处。
沉船已经衰老,被工匠们打捞上岸时残存船的骨架与七零八落的木片,一如破碎的花果,我们的匠人心灵手巧啊,在专家悉心指导下,硬是将散落的木片组装成一条迎风破浪的大船。在解说员的指指点点里,我循着手势察看翘头的船首,坚实的船身和保持平衡的船尾,船身阔大,前有用篷遮蔽的上下两层的舱,里面放置食用品与地铺,供船主吃穿睡觉用,那下层舱里秘放盘缠如耀眼的金元宝和脆响的银两与铜钱,船中央排放捆绑扎实的货物,船后摆放炊具,可煮茶可烹饪可温酒,实在是功能齐备,足够大江大河航行十天半月的了。我走上观望台想象这条船的风浪烟雨岁月,它在船主的掌控下,穿过惊涛骇浪,听过暴雨洗刷,也度过一平如镜之河流,还从春风杨柳时序平安地驶到繁花似锦的季节,当然也与硕果累累的秋天相向而行,也与寒风凛冽的冬季互看不语……
那些春花秋月默然相爱,那些风流人物时隐时现,试问,沉船何曾沉沦过?它始终在推动岁月,它也被岁月反作用力推动,尘世间因此阴阳不定地轮回,沉船亦是大智者,看破不说破,与风浪作伴,与星辰同行,此生无憾了。
菏泽元青花
2010年9月,菏泽一处施工现场,暴雨倾盆后将倾斜而结实的沉船冲刷出来,往往,石破天惊的大发现总是与天象有关,比如泥石流比如狂风闪电还比如地质出现异变。考古人员马静太过幸运,她被安排清理被淤泥堵塞的文物,这活儿须小心干,和老天爷比的是耐力比的是恒心,她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清淤,完整的杯盘碗盏和残缺的瓷片暴露无遗,在考古学家的惊呼里,沉睡几百年的元代生活用品一一呈现。马静不敢大意,她用竹尖掘土,在一丝一毫的缝隙里提取元代文明信息,突然间一点蓝光破土而出,那蓝是天空蓝,是海洋蓝,纯粹,优雅,遗世而独立……这才叫大惊叹,学者们静静地围拢过来,等待价值连城的宝贝见天。这是一只元青花梅瓶,龙纹,画工精绝,专家研究后结论是元代官窑为皇帝制作的贡品。另外两只是高雅的元青花鱼藻纹高足碗和穿花纹凤盘,可惜的是这两只元青花略有残缺,我细致地观察片刻,觉得残缺也是美,它美得那样风姿绰约,又美得那样楚楚动人。
元青花存世量太过稀少,因而被藏家热烈追捧,也被诸多博物馆在千方百计拥有一件后倍感荣幸!我想起张献忠在四川江口沉银的传奇,也想起杜十娘怒沉的那只百宝箱,还想起拍卖场上一锤定音的“鬼谷子下山青花罐”……珍罕文物赋予人类的想象空间,也将文化的碎片连缀起来,供史籍编纂者研究,写就一部奇妙的书卷而大放异彩。
水泊梁山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本被国人翻阅后发出灿然一笑的书籍。诸如“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这首开篇词,便极有笑傲江湖的豪情。再看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绰号与鼎鼎大名,可知这一幕“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演绎得是如何的波澜壮阔!“及时雨”宋江私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吟反诗、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三打祝家庄。“玉麒麟”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入云龙”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神机军师”朱武打破六花阵 。“小旋风”柴进门招天下客 。“豹子头”林冲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那一页不是充满惊心动魄?那一章不是描摹得风起云涌?再看鲁智深坐化,燕青出走,公孙胜云游,戴宗出家,阮小七复归渔民奉养老母俱让读者目不暇接,我以为其中好汉首推鲁智深,他不仅武艺出众,名列梁山步军之首,而且行侠仗义,为人光明磊落。第二条好汉位置给晁盖放好,他上梁山后,不惜重金把之前出卖过他们的白胜从大牢里救出来,还让他在梁山上当个小头领,此事说明了晁盖敢担当、重义气。第三把好汉交椅可以安排给史进,他上梁山之前的一件事干得极有光彩,当时史进和朱武、杨春、陈达几兄弟在少华山上落草为寇,史进为拯救画匠王义行侠未遂,面子上是有点不好看,但其所作所为,实属英雄之举。
我从远处一望,梁山在无边无际的鲁南大地上孤兀突骨,在祖国慷慨激昂的英雄谱上自成一派。我迷惑的是这孤山如何而崛起?我奇异的是那叱咤风云的好汉们又是怎样将天地风云激荡得此起彼伏?我悠悠然地想着,随作家们的队列朝山上走去,这一走,看出了玄妙。梁山海拔仅197米,实在是不高深不峻峭,上山路用泰山石灰岩铺就,可别小看,石梯坚硬无比,被亿万观摩者的脚板磨得锃亮,反射冷寂的青光。坡度不大,缓缓而行,两边种植高大的松柏二树,凛凛风骨直泻天空。我想着宋江的忠义,林冲的雪夜上梁山,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漫想着好几百年前发生在这座孤独山头的英雄事迹,他们与《三国演义》开篇词一样进入忽而昏黄忽而明亮的岁月隧道,天光乍开,沉雷大作,历史总是这样庄重里弄出些滑稽的模样来。奇的是上山一路可听民间艺人演奏“山东琴书”,洋溢英雄好汉的斗争激情。更奇的是八百里水浒早已湮没在风云际会的长河里,而新主政的地方官为复原部分闪光篇章,活生生在梁山脚下广袤的大地上辟出一湾还能跳荡碧波的湖泊,让游客领略当年水浒的些许气势,我驻脚一看,湖水光滑,小岛雅致,却少一股人间英雄气了。
民俗博物馆
从梁山一路走下来略略疲乏,热情的主人邀请我们午餐,我抬头看看用餐地点那幢外表平常的楼房,也不甚在意,走进去方知别有洞天。
穿过稍显黯淡的墙壁前过道,所有的房与梁用木头榫卯组合,一沟沟青瓦间杂亮瓦,屋内排列着曲尺型的酒柜,上置大罐,罐头用红布包紧盖严,柜前排两张长方形木桌,四周搁好板凳……再朝里行,行幽幽之步观民间家什,用泥筑的罩上木盖的酿酒大灶,喂马的边沿磨损的马槽,掘地的锋利的铁爪,大户人家门前的门当,铡草的坚锐的刀具,卖地的发黄的契约,耕作的已生锈的犁头和新媳妇过门前戴上盖头的塑像……在阴暗的屋子与转弯处沉默寡言,我在每一件已有几十年光阴痕迹的展品前伫立,使唤过你们的主人呢?收获了粮食的主人呢?还有鞭炮声里将小媳妇送上驴背的仆人呢?坐门前叼烟袋谈天说地的庄户人家呢?还有坑上温暖的被窝呢?还有靠在树干前歇息的长工呢?你们竟然在尘世间匆匆忙忙地劳碌一辈子,又悄无声息地埋在喂养过你们肠胃的田土之间。仅仅遗存这些老物件让我伤感,我有点怨气了,物是人非,光阴荏苒,岁月为何如此绝情,又为何如此多情呢?“请坐,吃饭。”我定一定神,主人请客依次入座。我再细看,满满的一桌鲁菜,大葱蘸酱是首选,好吧,入乡随俗我也拈起一根嫩白的大葱,裹上香香的酱,大口地嚼起来。
庄子观
对于历史人物,我一直是崇敬的,只有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高官名士不在此例。如果要我再讲几位身浮云端又天马行空的大师,我想庄子可算首位。祖国的图书馆里珍藏一大卷煌煌在目的《史记》,内云,庄子曾当过漆园(今山东省东明县)吏,学者反复摩挲的《庄子》一书载,他垂钓于濮水 (东明县域古有濮水二支,又称普河),曾借粟于监河侯。他拒绝楚威王的聘相,而隐居于南华(今东明县东北部),著书授徒,生儿育女直至终老。
几十年来我眼前总是飞舞着一只垂天之云的大鹏,它的方向始终朝着有光之处。我还喜爱在濠梁之桥下二人对话,他们探寻一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生命密码。我也对大王派臣来说服庄子出相的场景迷恋,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需要何等的勇气与自制力!我惊讶庄子之妻辞世后,庄子蜷到门槛鼓盆而歌,这是多么的离经叛道啊!我通读庄子著作后,深知他的高贵与叛逆。没有人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许多人是只晓得皮毛而无法触摸到庄子灵魂的。有学人将庄子的一言一行视为楷模,却是东施效颦不得精髓。庄子不是人,是这个星球自古以来罕见的神与仙,是来去自如的《逍遥游》,是泄漏天机的一缕诡秘的风……我曾经在几年前游历过东明庄子观,其时烈日炎炎,让我在艰难困苦里一步一步走近心中的庄子。至今我执着地认为,孔子是大儒,庄子是大神,孔子让我敬畏,庄子让我亲切。活在这个世间,亲切与温暖总是可爱的,让人依偎的和可倾心交流的吧。
焦园泡桐
我们的车辆行驶在黄河大堤上,山东的作家朋友讲解,黄河曾经是一条野性而汹涌澎湃的大河,它不肯向阻挡它前进的任何力量低头,愤怒的冲刷黄土高原,将裹挟的泥沙倾倒在河流两岸,以至年年升高,形成悬河。主人用豪气干云的语言介绍,大堤下筑有无比坚固的水泥墙体,黄河再泛滥也冲不垮铁臂一样的长堤。在堤坝内侧储成淤泥坝,形成第二道缓冲的保护小堤,堤内栽种最多的是春天开着白色花朵的泡桐。关于泡桐一树我有几多认识,在许多年前与山东省东明县焦园乡接壤的便是令国人感慨万千的好书记焦裕禄任职的河南省兰考县,这位人民公仆在风沙中指挥治沙的场景令人热血沸腾,他肝痛时用圆珠笔顶在藤椅上的画面又叫人黯然神伤,焦裕禄在治沙大捷并种下成排防风林后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亲手种植的一棵泡桐今天长得枝繁叶茂,被命名为“焦桐”。而与它仅一乡之隔的焦园乡在新时代就被勤劳的人们种下泡桐,它们疏可走马,也可密不透风,我注意观察那些泡桐林,像一排高大威猛的士兵守护着美好的家园,也像执坚披锐的勇士迎头痛击敢于侵犯的任何寒风暴雷!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动了,不肯驯服的河流、恣意妄为的河流在黄河流域生活的人们的结茧手掌里,生出了希望,长出了泡桐,将世世代代担惊受怕的村民带进一个祥和的村庄。
黄河怒向天问:我的桀骜不驯呢?
泡桐“噗嗤”一笑,已被锁入黄河大堤中!
攀行华不注山
迎接我们的车辆始终围绕菏泽一带打转,实因其地名胜古迹累累不断,实在是饱了眼福,也丰盈了思想,岂不美哉。
忽然在浩瀚无垠的齐鲁大地菏泽一带耸立一座孤零零的山,让我耳目一新。主人讲此山称“华不(fū夫)注”山,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远远望去,华不注山确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枚荷花骨朵。我等弃车山行,但见峻峰之山大蓬的藤缠蔓连,突然盘根错节,而野草丛里乱石横卧,间或见大鹰傲天之翔。游子与凌云的鸟道相伴而上,方能登其云巅。上得顶峰谛听长风啸啸作声,眼观紫烟与白云舒卷开合,人生成就感油然而生。更加奇绝的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曾绘制《鹊华秋色图》流传至今,关于这幅国宝级的画作,尚有一段浸透历史烟云的故事可为佐证。说的是元贞元年秋天,在外宦游十载的赵孟頫病归故里后得以隐居田园。这年冬天,书画大师赵孟頫在吴兴见到已步入人生暮年的友人周密,为周密讲述自己在济南所领略到的湖光山色胜景。周密也是一个文学史上人物,祖籍济南,他对赵孟頫描绘的胜迹充满神往,为了更好地慰藉友人的思乡之情,赵孟頫为周密画了这幅后来名满天下的《鹊华秋色图》。今天这幅描摹华不注山的绝品秘放在博物馆里,也被印制在时人寄信的邮票上。华不注山请听好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你的一片石一朵云一滴鸟鸣一树阳光……让它们长久而辽阔地陪伴着你,比什么都好。
章丘寻古
不好意思,对山东章丘的认识竟然是从铁锅开始的,几年前央视播放“舌尖上的中国”时用大段画面介绍了这口锅,因而记住了章丘地名。以前容易将它与河南商丘相混,这下概念也顺带厘清了。
我下车后走进章丘数一的政治家房玄龄故里,去梳理关乎他的史实,房玄龄生于初唐579年,齐州临淄县(今山东淄博)人。唐武德九年(626),房玄龄等名臣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房玄龄为中书令,任开国宰相长达21年,房玄龄勤理朝政并兼修国史,呕心沥血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今在章丘乡下还立一块巍然不动的碑,上书“名相故里”,这应是故乡父老对他的最好纪念吧。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也是章丘人,这就让章丘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前认为李清照是济南女杰,现在一看错乎。李清照生于1084,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生活优渥,父李格非藏书甚丰,李清照少儿时就在良好的家氛围里种下文学基因。她出嫁后,与儒雅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一齐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于朝夕,生活美满于春秋。金兵侵占中原后,夫妇流落南方,一路苦不堪言,夫君赵明诚病死,李清照陷入孤苦之境。时至今日,前人与来者在学界达成共识,李清照是祖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创作,通晓金石艺术,而极精于诗词一道。她的词作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婉约之宗”。这下我在章丘的文学采风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在我敬仰的文史哲先贤中,一定有李白,苏东坡,李清照和曹雪芹这几个为文化史增光的名字,因为他(她)们的存在,文学史也如钱塘江潮,昼夜不息;也如泰山之顶,更显其壮!这样一想,我再屏声静气呼吸章丘的空气沐浴章丘的阳光品尝章丘的茶艺吧,那里一定有房宰相的古风和李清照的文风相互辉耀,而见者受益匪浅罢了。
百脉泉
有时我爱发奇想,为何“百脉泉”不叫“百眼泉”,又好听又悦耳。百和脉同音,似乎是佶屈聱牙。到达章丘去观百脉泉,走近一看,石栏围砌的池底翻涌数不清的水泡,在清幽的水下缓缓地浮上水面,好象是滚动的珍珠,古人云"百脉寒泉珍珠滚",说的就是这一池摇曳多姿的串串珍珠。再认真看水中飘逸着疏朗的水藻,而石壁爬满密密实实的苔藓,这一动一静把池水染得碧翠通透。祖国早在1600多年前就出了本玄幻之书《水经注》,书里提到“百脉水出土谷县西,水源方百步,百泉具出,故谓之百脉水”,赞美的就是这里。百脉泉公园中有多处泉眼,比较有名的分别是梅花泉,墨泉,漱玉泉,龙泉等,每个泉眼各有特色。北宋文学家、济南太守曾巩云:“历下诸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泉水涌出,玉珠串串,百脉沸腾,历落可数,由百脉等数十泉组成。湖之南有“龙泉”,湖之西有“墨泉”,湖之西南角有“龙湾泉”。百脉泉公园因此以其自然泉水奔突不息后喷涌成湖而得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历史上与济南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齐名。我是喜爱泉水的,对它的柔性与脉脉含情而动心。多年前慕名前往济南趵突泉时是在火热的夏天,人们不惧酷暑而围着四边的空处,我寻着小空隙挤入人群,专注地观看泉水朝低空涌流……事隔几年来到百脉泉让我眼界大开,它们的温柔它们的活力它们的澄澈它们的梅花怒放,俱让我这个来自天府之国的作家十分愉悦,一朵天上的白云跌进泉水了,一滴阳光也飘进泉眼而上下起伏,还有树枝疏朗的倒影被涌动的泉水弄皱了,还有一些人们的笑脸在左右晃动……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连泉水也渴望与天空依偎的时代,这是一个用手掬泉可仰脖就喝下的时代,这是一个泉眼曾经干涸后再次复涌的时代,空气是清爽的,泉水是甜蜜的,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呼应我的感叹,百脉泉喷发得更起劲了。
黄河东明古渡
从庄子故里东明开车出来去观黄河,绕行在坚实的大堤之上,经过成片淤泥地带后下车遥遥的一看,平静而阔远的黄河流动不息,忽然伤感起来,黄河不仅养育了半个祖国的土地,而且还是古人依依惜别的忧伤场所。比如位于山西河曲县的西门渡口,因重诚信讲诺言而被后世誉为“君子津”。位于山西吕梁临县黄河岸边的碛口古镇,大批西北出产的粮油、皮毛、盐碱、药材等货物沿黄河而下运至碛口,再用骡马、骆驼从这里运到太原、晋中、北京、天津、汉口等地。位于山西河津县的龙门渡口,隋末李渊举义从龙门西渡夺取关中,明末李自成率义军由此东渡,是史上兵家必争之古渡。更为神秘的是位于山西芮城县境的风陵渡,传说远古黄帝血战蚩尤于此,其时天降大雾,黄帝迷失方向,被蚩尤围困,黄帝之臣风后造指南车辨向突围取得胜利。风后离世葬此,名曰风陵,渡口因此得名。读到这些附着岁月沧桑的古渡名字我会心一笑,可以听见骡马载货上船时铁掌的撞击声,可以听见农民军队旗帜猎猎作响的厮杀场景,可以看见大雾弥漫时黄帝的坚毅神情,可以看见信守情义的男儿心若止水的安祥表情……我站在东明黄河古渡上,眼观一排排用大船横亘连系而成的古渡口,它们用坚守的臂膀,挽起滔滔不绝的黄河两岸……我想象着晋鲁豫的军人自兹铿锵走过,士子背负行囊踏船前进,商贾指示驼队上渡歇息,文人在此泪水模糊地作上一揖,互道珍重各自远行。我站在松软的岸边,只见乌云密布,风声一阵紧过一阵,作家同仁们忙着招呼拍照,看着各位寒风中奔走和造型的姿势,我轻轻一笑,热爱美丽的人是有福了。风浪大了起来,我舍不得离开黄河的视野,它们源于青藏高原一脉幽幽暗暗的泉水,一路接纳,一路汇聚,一路汹涌,一路奔流,抵达东明,已成通天接地之浩瀚气势。
许多人,许多花信子,许多星粒,许多祈求都起伏在湍急的黄河那边,它们的梦想,是飞翔到彼岸,而黄河上大大小小的渡口,为它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辛弃疾故地
祖国长长的卷轶里,总会闪耀一串发光的名字,它们与虹霓相存,亦与高山长青,辛弃疾便是其中一位文化巨匠。辛丑年暮春我走动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雨后疏松的土地上,这是后世修建的“辛弃疾纪念馆”,园内几色牡丹灼灼辉映,绽开在青翠欲滴的叶片间,花分五色,而紫而红而白而粉而墨,一瓣一瓣地舒展,似乎是纪念辛弃疾大开大阖的生命。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将张安国,令时人钦佩不已。回归南宋,呈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辛弃疾一生将对国家的兴亡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思索,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词卷艺术风格多样,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在晨曦来临时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在暮色苍茫时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在文坛享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中国文化大师苏轼合称“苏辛”,并与山东女杰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我在很多年前与家乡一位文史专家相遇,他与我围坐在幽静校园的花蓬下面,排开一桌,上置长嘴酒壶和两只酒杯,桌上放一盘炒花生和一碗刚起锅的卤排骨,相互碰杯里聊到了南宋的辛弃疾,他是一位乡镇教师,毕生喜爱文学,也有诗歌见刊于省内外刊物。他说想写一个关于辛弃疾的电影剧本,写他的壮志未酬,写他的奋勇杀贼,写他的忠贞不渝,写他的才华横溢……其时晚风吹拂,花蕊滴滴点落,那芬芳就散开在我们四周了,沁人心脾而彻夜难忘。我用一杯盛在雪白瓷杯的酒敬他,祝愿他好梦成真。几十年缓缓而过,这位教师写成没有?我是终于不得而知。然而今日漫步在辛弃疾的故地,倒是真的了。在园子里东瞧西看,照片一墙,建筑一片,鲜花大丛,小道数条,我自然地漫想老庄与孔孟,屈原与李白,辛弃疾与苏轼,因为他们,从洪荒时代通向唐宋元明清的路径不再凄凉!因为他们,从甲骨文连接隶书的文化宝库不再寂寞!
2021年4月随四川散文作家团前往山东境内文学采风而记

作家简介:岳定海 公元1955年农历4月18日生,汉族,中国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中北街人,祖世原籍盐亭县古来乡(今嫘祖镇)石水缸村(岳家湾),另外一脉分布射洪市凤来乡张家沟,系作家、书画家、文化学者、旅行家、收藏家,无党派人士。1958年进入盐亭县城北街幼儿园启蒙,1960年入盐亭县城城关小学(现云溪小学)读书,1965年毕业,1966年遇上狂热的“文化大革命”,1967年入盐亭中学读初中,1969年毕业,1970年做临时工,1971年上山下乡到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两河区章邦公社6大队5生产队(现盐亭县云溪镇东永村,世称“苏家山”)当知青,近七年。后招收回县城当工厂学徒,累计工作于盐亭县塑料厂、丝棉针织厂、二轻局,从学徒工起步,历任办公室主任和民选厂长。1987年考进绵阳市广播电台任主任记者,期间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编采专业和四川省委党校经管专业本科毕业,现长居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诗仙李白故里绵阳。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集邮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省嫘祖文学院院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散文创作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老作家书画院院士,四川《格调》杂志编委,四川《船波文艺》编委,四川省级《嫘祖文艺》编委,电影《樱子》文学顾问,四川赵蕤文化产业园顾问,中国知青协会四川绵阳市分会副会长,第四届绵阳市政协委员,绵阳市人民政府政风督察员,绵阳市嫘祖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绵阳市岳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绵阳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绵阳市《嫘祖》文艺主编,绵阳市丝雨嫘祖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绵阳散文选》主编,绵阳市三江文化研究院顾问,绵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绵阳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绵阳市盐亭商会顾问,绵阳市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盐亭县文同文化促进会顾问,盐亭县岐伯研究开发会荣誉会长,盐亭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盐亭《云溪》文学杂志社顾问,中知协绵阳市盐亭县分会顾问。
作家岳定海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数十年来,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包括“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天地出版社”“伊犁人民出版社”“成都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三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1部,代表作系《蜀境》《岳定海散文卷》《小史记》《人民》《秋风萧瑟》《庚子暮春文稿》《大盆地》《岳定海思想录》《灵魂在高处》《生命激情》《苏家山:知青岁月实录》《故园》《孤独者的梦想》《笔记》《人类的困惑》《老盐亭》《云》《白云下面是家乡》《嫘祖故里大揭秘》《虚拟虫洞》等达五百万字,涵盖小说、散文、诗歌多种文学体裁,相继正式出版,社会各界好评如潮,目前正筹备出版发行《岳定海文学卷》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已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50万字的《岳定海散文卷》。他先后在《诗刊》《诗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春》《江南》《诗选刊》《文学报》《世界名人会》《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纺织报》《工人日报》《名家文学》《中国现代散文精选》《海外文摘》《散文选萃》《大国诗典》《中国当代诗词选》《格调》杂志《大中华文学》《词吟神州》《巴蜀散文年选》《中国知青文学》《四川文学》《中国乡土文学》《天津文学》《鸭绿江》《河南文学》《青海湖》《西南文学》《重庆散文》《西南作家》《中国西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四川日报》《成都商报》《星星》诗刊《滇池文艺》《华西都市报》《绿风》诗社《天山文学》《辽海散文》《川鲁散文精选》《四川散文》《河北燕山文库》《山东文学》《当代散文》《四川经济日报》《首都文学》《当代四川散文大观》《海峡文学》美国洛杉矶《世华文艺》加拿大《枫叶文学》《散文选刊》《西北文学》《成都日报》《川鲁现代散文经典》《江西日报》《成都商报》《胶东散文年选》《今日头条》《中国当代诗词选》《川黔散文选》《网易新闻》《桂林晚报》《山花》《环境保护导报》《搜狐网》《腾讯网》《湘楚文学》《新浪网》《西南当代作家》《知乎》《晚霞杂志》《联合日报》《四川作家》《天下文摘精选》《四川史志天地》《乡土文学》《劳动时报》《芳草》《作家文汇》《经营管理者》《天府影视》《贵州散文》《湖南新传媒》《西南文学报》《方志四川》《晚霞报》《国防时报》《沙河风》《菏泽日报》《鲁北文学》《封面新闻》《胶东散文年选》《西南信息报》《四川文化报》《贵州省青年文学》《四川招生考试报》《剑南文学》《嫘祖文艺》《四川文化报》《西南经济日报》《四川省情网》《德阳散文》《西部散文》《德阳散文文萃》《四川工人日报》《山东工人报》《廊坊日报》《散文笔会》《大洼文学》《绵阳散文选》《文摘旬刊》《绵阳新闻网》《世界华人作家》《读者报》《金秋文学》《四川农民日报》《红岩少年报》《海棠文艺》《泸州作家》《绵阳科技报》《南充文学》《巴山文艺》《个旧文艺》《牡丹晚报》《绵阳日报》《南充日报》《绵阳晚报》《吾乡》《德阳日报》《三星堆文学》《潮头文学》《中岩》《阆中日报》《澧水之水》《嫘祖故里》《太白文艺》《散文笔会》《花溪文学》《绵阳文学作品精选》《伊犁日报》《四川农村日报》《沱江文艺》《甲鼎文化》《悦读圈》《广元日报》《乐山日报》《伊犁晚报》《嫘祖文艺》《绵阳广播电视报》《西蜀周刊》《伊犁文选》《几江文艺》《贡嘎山》《杜鹃花》《泸州作家》《遂宁日报》《西湖雅集》《五凤溪》《蜀籁》《绵阳政协文史丛书》《子昂诗报》《武东山》《云溪文学》《盐亭百年新诗选》《蒲公英》《嫘祖风》《写乎》《井研文学》《盐亭百年文学作品选》《文同诗刊》《盐亭文史丛书》《盐亭在线网》《嫘祖文化》等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正式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几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首届《格调》杂志美文奖”“盛世南充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奖项。
作家岳定海还喜爱书法绘画创作,已创作近千幅气象万千、色彩斑斓、图象奇异、用笔老道的书画作品,已被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泰国和国内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海内外藏家精心收藏,代表作是《泄露天机》《天歌》《物象异类图》《生生不息》《巴山蜀水牧歌图》《魅影》《木叶动秋声》《作家肖像系列》《莲叶何田田》等,发表和展出于《四川日报》《晚霞报》《国防时报》《西陵嫘祖》《绵阳文艺》《蒲公英》《四川文人诗书画展》《四川首届乡村振兴诗书画展》等报刊美术版面、精美画册和成都市、绵阳市诗书画院及上百家酒肆茶坊咖啡馆。
岳定海词条入编【中国作家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