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新诗高地诗社2022年第3期诗赛圆满成功!本期诗赛设定五个同题,由诗人各自发挥,在每月诗赛中,命题创作是主要的部分,通过主题不同角度的契入和呈现,让每位诗人都能从这种多维空间元素找到适合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这种诗赛创作对提升和拓宽作者视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部七位评委参与本期投票,每期发现许多优秀作品,但名额有限,只能综合前几期诗赛的评选进行精选,旨在推出新人,让更多的诗人通过诗赛的鼓励不断提升创作的动力。整体来看,创作群的诗人都对诗赛表现出积极性与高尚的情怀,这也是诗人具备的基本修为和心境,更是在诗歌路上提升与突破自我的关键所在。
新诗具有的时代性是对当前创作的指向,只有明确发展其顺应的生活规律,就可以掌握诗歌命脉的主体。而我们每次创作,首先要有丰厚的积累和经验,通过提炼和转化,使之表达的物像与社会群体关系的衔接,又能在诗性新生发现的基础上抵达灵魂的巅峰!每个人所展现的是内心对世界的具体认识和客观反衬,从微观到宏观的扩张,继续回落到现实真实的思考层面,这种直观叙述的逻辑性体现的是诗人在面对主题的驾驭能力,必须反复练习,深入和触摸表达出事相的真实性,以及正反和阴阳两者存在的对立关系,是掌握熟练技法运用后的灵性攀升。所以,任何创作的途径只是在技法上的演变,最终的诗性高度还是要依靠个人的修为,所谓千经万论直指人心,见证真性自我的过程。
这期诗赛获奖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的深化,让我们品读中近距离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和诗性美学之间的探索和深刻觉醒。更多的是,在长期锻炼中看到诗人的语言蜕变和诗意提升,但任何作品都有本身存在的多义性,诗歌的优劣也是在不同契合度产生的限量认知,需要大家在以后的创作中反思和继续突破。同时,没有入选的作品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不可否认,所有参与诗赛的作者都是一种积累和收获!
本期投票评委:
樊建华 沐蝶 罗占艳 南木子 田富春 童灵子 宫保红

洪恩 江汉 龚凯健 黑小白 晨叶 田浩国 严刚 刘晓亮 黄世海 水云间

作者简介:洪恩,原名孙红恩,河南省安阳县人。作品发表于《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绿风》《莽原》《奔流》等百余种报刊,收录多个选本,著有诗集《拾乡物语》。
1、隔 岸
洪恩(河南)
积攒了多年的火种,黑色金子
燃烧,是全部的意义
与煤一起燃烧的,还有生命
在井下,巨大的轰鸣
震颤着一个个发烫的灵魂
我见过,井口等待的妻子,和孩子
也听到过,一块满口白牙的煤
爽朗的笑声
岸上的人是幸运的,还有一些人
不必再等了
我想,若干年后,这些人一定会变成煤
自己上岸,用骨头
点亮,不曾遗忘过的人间

作者简介:江汉,武汉市人,著有诗集2部、散文集2部及电视连续剧《铜草花》。作品见于《诗歌月刊》《诗选刊》《星星》《绿风》等刊。
2、捕风捉影
江汉(湖北)
风,可以虚设。它把
过路的流水吹弯,把月光搬上树梢
影,可以写实。藏羚羊,一旦穿上雪山
就给山冈,贴上画布。一只飞天的神鹰
又一次压低了山脊
风和影,捕与捉
挤身尘世、漫道。红肥,绿瘦
无论分道扬镳,抑或如胶似漆
总会叙说地上的河湾、沙滩、灌木、芦苇
而某个草原,就是其中一匹大风的投影
我想,就在风与影之间
捕捉些什么,重构熟悉的面目和事实
以形而上方式,论证:人生之途
无非就在虚实之间。可近可远,可聚可散
那些逸散的烟火,才是最好的人间

作者简介:龚凯健,1987年生于江苏启东,南通市作协会员,曾在《三角洲》《金山》《神州文学》《人民代表报》《湖南工人报》等数十家纯文学期刊或报纸副刊发表诗歌,《河南科技报》新诗笺版块主持人。
3、隔 岸
龚凯健(江苏)
那么多星星,伏在屋顶上
孱弱,仿佛随时会消解在夜空
被更多的黑包围,银河很浅,很窄
河水凝固,这让我想起阳台上的仙人掌
举起利刺,像是对人间的一种反叛
反复戳破暗夜和白昼,以此加深
对世界的理解。有许多事物难以得到
譬如远走的乡音,譬如逆着月光上山
一截可供休憩的树桩,戴着帽子的我不是我
照着镜子的我不是我,肉体以外的那个我,才是
当我背着满身荆棘,走了整整一夜
飞鸟衔住方言,已经先一步抵达对岸

作者简介:黑小白,原名王振华,甘肃临潭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选刊》《飞天》《延河》等刊物。出版诗集《黑白之间》。
4、隔 岸
黑小白(甘肃)
光阴从父亲和我之间缓缓流淌。
他正在岸边耕种
我运回母亲准备好的土豆种子
远远看见,父亲吆喝着慢悠悠的老牛
他扬起鞭子,像风吹起一截垂柳
河水中突起几块石头,只能过人
而我要绕道过去
才能把种子送到父亲身边
等我跨过河岸
白杨树把绿阴递给疲惫的父亲
他手执浓茶从春天喝到秋天
隔着时间的河,我凝望对岸——
近在咫尺的父亲
被夕阳描摹成遥不可及的身影

作者简介:晨叶,本名陈业,四川都江堰市人。其创作的诗歌、散文、散文诗散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散文选刊》《中华辞赋》《神剑》《课堂内外》《中华文学》《中华风》《诗殿堂》《中国乡村》《鸭绿江》《青海湖》《解放军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出有诗集《折叠的情思》等。
5、捕风捉影
晨 叶(四川)
风和影,都很薄
薄得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的心思
风虚心,影子虚心,阳光也虚心
正好可以打孔成笛
有声音站在时间的肩头
翩翩起舞,一只蝴蝶穿过竹林
才知道,自己也是花朵
竹枝的结尾,颤抖地打下省略号
阳光在影子身上写下了留言
影子投在一幅斑驳的墙上
像郑板桥的画
风取了几次也没取走
风是影子走失多年的兄弟
血脉相连,彼此揭了疮疤,心都痛

作者简介:田浩国,山东曹县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绿风》《时代文学》《鸭绿江》等文学期刊,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两部。
6、倒叙时光
田浩国(山东)
八十三岁的母亲
在我回家时,又一次倚门打量着我
问找谁。但当午饭后
我和妻子不经意地提起儿时
刷碗装着手滑摔碎的事儿,那些
本以为
母亲早已忘了的几十年前的
陈芝麻烂谷子
突然被翻出来。在母亲不停地絮叨中
感受到我们眼里的锈铜蚀铁
原来在她那一直闪着光。是我
慢待了它们,而这些
恰是母亲向前走不可或缺的动能
想到这,坐在马扎上的我
托腮凝神,如同
回到陈光旧景中的八岁儿童

作者简介:严刚,江苏人,新诗高地编辑。有作品发表《诗选刊》《奔流》《青海湖》《今日新泰》《神州文学》《西南商报》《黄海晨刊》等多家刊物。获首届新诗高地2021年度新锐诗人奖。
7、偶 然
严刚(江苏)
生命的两只眼,一只看近,一只看远
偶然,端起相机的时候
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最激动的事物
——去打理,生活更多的虚镜
不想记忆的也不乏
朦胧之美,衬托内心的某种主题的刚好切入
那么多的蹉跎,还能从重新审视中
找到它的位置
想都没想过的人生,储存不经意的年轮
不期完美,幸运之神的降临
是否将无数个偶然串联成必然的音符

作者简介:刘晓亮,笔名暮牧舟头,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市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神州文学》《中国乡村》《天津日报》《天津工人报》等报刊杂志。
8、倒叙时光
刘晓亮(天津)
春天没有失约
赶着天空和旷野,从窗口挤进来
醉了酒的云朵飘飘然
鸟鸣也是
摸摸头
它便开始卖力地撒娇卖萌打滚
桌上那束野花开得热烈
它又瘦了一些
窗外的事物与它无关
它是见过世面的,知道春来了会走
一次次的转世轮回
这一世它是一只虎斑猫
散落一地的文字跳回书页
影子从轮椅上站起来
他们在开满鲜花的旷野上奔跑
那世,她不是老太婆
他,也不是猫

作者简介:黄世海,笔名海戈,1965年出生重庆,从军36载,现居成都。诗作散见《人民文学》《中华辞赋》《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草堂》《中诗报》等。出版《青春骑手》《潇潇军旅》《云间集》《高低重叠》等诗词集多部。作品入选多种年鉴和选本,获第四届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金奖等。
9、化 石
黄世海(四川)
一座山的年龄
浓缩在它的体内
人间烟火
也星星点点浓缩在它的体内
轻轻抚摸一下
听见那些远古的声音
也能闻到尘世炊烟的味道
经年与光年的距离
被时间镀上色彩
在它躯体上缩短成原始的起点
曾经的柔软,游弋成不朽
即便是风化裸露,保持着沉默
依然有排空的风声和雨声
在炸响

作者简介:姚海霞,曾用笔名水云间,山东菏泽巨野人。《新诗高地》杂志编辑。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新诗高地》《鸭绿江》《辽河》《中国企业报》《青年文学家》《特区文学》《安徽科技报》《营口日报》等纸刊杂志。
10、化 石
水云间(山东)
玻璃的厚重,算不上距离
已经石化的骨骼,翅膀和牙齿
更加遥远
用了亿万年
才完成一次命运交付的过程
被无数次海啸
或者地震,呈现给世人
当不再鲜活的生命
只能躺在橱柜里
靠文字的陈述,来定义
我相信,你只是不小心
弄丢了肉身与灵魂

《新诗高地》诗社,由诗人清心如云(王相华)创办,原为江山文学网如云诗苑诗社,创立于2015年12月14日,为江山文学网专业诗歌特色社团。到2019年9月改名为新诗高地诗社,期间创刊《新诗高地》杂志,刊物拥有国际书号,采取微刊加纸刊的办刊形式,是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及海内外的民间纯诗歌刊物,现已出刊四期。获“第八届中国诗歌春晚2021年全国十佳诗社”等荣誉。目前,诗群共有中作协和省市级作协、行业作协会员的诗人及诗歌爱好者500多人,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同题创作、主题诗赛等活动,以扶持新人,交流诗艺为宗旨,努力打造当今诗坛一流新诗创作团体样本。
